李磊 作品数:6 被引量:11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一般工业技术 电气工程 电子电信 医药卫生 更多>>
不同边界条件下d_(15)模式压电俘能器的俘能性能 被引量:2 2016年 该文考虑了全夹持和半夹持边界条件分别对d15模式压电悬臂梁俘能性能的影响。基于铁木辛柯梁理论建立了d15模式压电双晶片悬臂梁装置理论模型,并制作了半夹持结构悬臂梁的实验装置模型,测量了其在不同频率和不同负载电阻下的压电俘能性能。结果表明,设计的半夹持结构悬臂梁俘能器具有更优异的俘能性能和在低频环境下俘能的潜能。 余远根 祝元坤 郑学军 李磊 姜涛 王现英 张志雄PT种子层对PZT薄膜结晶及压电性能的影响 2016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在Pt/Si衬底上制备了PbTiO_3(PT)薄膜和Pb(Zr_x,Ti_(1-x))O_3(PZT)薄膜,研究了退火温度以及PT种子层对PZT薄膜结晶及压电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制备的PZT薄膜为纯钙钛矿结构的多晶薄膜,有PT种子层的PZT薄膜晶粒尺寸更大,(110)面取向度更高,结晶性能更好;原子力显微镜(AFM)结果表明,制备的薄膜表面形貌比较平整、均匀、无裂纹;压电力显微镜(PFM)结果表明,压电力显微镜(PFM)结果表明,有PT种子层时,PZT薄膜的平均压电系数d_(33)为128~237 pm/V,无PT种子层时平均压电系数d_(33)为21~29 pm/V。在升温速率为10℃/s的退火条件下保温10 min时,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PZT薄膜晶粒尺寸增大,粗糙度增大,(110)面取向度升高,平均压电系数d_(33)增大。PT种子层能够有效的改善PZT薄膜的结晶性能和压电性能。 李磊 余远根 姜涛 祝元坤 王现英 郑学军关键词:溶胶-凝胶法 PZT薄膜 退火温度 钙钛矿结构 压电系数 自组装CNT/CNF/AgNPs柔性自支撑阴极膜用于可充电锌空气电池的新策略 被引量:2 2021年 通过液相原位还原的方法合成了柔韧性好、电导率高的碳纳米管/纳米纤维素纤维/银纳米颗粒(CNT/CNF/Agx)复合膜,并作为锌空气电池的柔性自支撑阴极。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复合膜进行了表征,组装成全固态柔性锌空气电池进行充放电以及稳定性测试。当AgNO_(3)和NaBH_(4)物质的量比为1∶10时制备的CNT/CNF/Ag1-10复合膜电导率高达293.2S/m,具有优异的氧还原性能,此时银纳米粒子结晶度最高,氧还原反应中极限电流密度达到5.19 mA/cm^(2),塔菲尔斜率低至71 mV/dec。表明该复合膜作为锌空气的柔性阴极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和广阔的的应用前景。 赵文艺 李磊 罗意 夏营港 李生娟关键词:银纳米颗粒 锌空气电池 退火升温速率对LaNiO_3薄膜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 2016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SiO2/Si(100)衬底上制备了镍酸镧(LaNiO3,LNO)薄膜,并利用XRD、SEM、AFM和半导体参数分析仪等研究了退火升温速率对LNO薄膜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LNO薄膜呈现赝立方钙钛矿型多晶结构,呈(110)择优取向生长;薄膜表面平整、均匀、无裂纹。随着退火升温速率的增加,LNO薄膜的晶粒尺寸先增大后减小;其电阻率先减小后增大。在退火升温速率为20℃/min时,LNO薄膜晶粒尺寸达到最大值94nm,电阻率达到最小值9.5×10-4Ω·m。 姜涛 祝元坤 赵爽 李磊 余远根 王现英关键词:溶胶-凝胶法 电阻率 汽车悬架K&C特性优化设计 被引量:2 2020年 以麦弗逊悬架为载体,通过制定衬套及减振器试验方案进行台架试验,将衬套刚度及减振器阻尼特性赋予悬架模型,探究影响汽车悬架性能的悬架自身结构参数。针对悬架性能中的不足,对悬架K&C性能的影响因素(关键硬点位置和衬套刚度)进行灵敏度分析,探索有效的优化方法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对比优化前后的试验结果,验证了该优化设计方法的可靠性,初步形成一套完善的悬架系统优化设计体系,为研究整车与悬架的匹配关系,实现悬架高水平开发提供参考。 李磊 王书文关键词:悬架 优化设计 纳米纤维大孔支架制备技术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应用与意义 被引量:5 2020年 背景:用于骨组织工程的仿生多孔支架要求具有类细胞外基质纳米纤维结构和连通大孔结构,从而有效支持细胞植入、黏附、增殖等行为,促进组织再生。目的:结合最新相关研究动态,综述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纳米纤维大孔支架制备技术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以"bone tissue engineering,nanofibrous,macroporous,scaffolds"为英文检索词,以"骨组织工程、纳米纤维、大孔、支架"为中文检索词,使用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知网、百度学术数据库中2000至2019年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筛选,归纳和总结,最终纳入58篇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目前构建纳米纤维结构方法仍局限于静电纺丝、热致相分离和自组装,单一方法制备的骨组织工程支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很难提供一个三维相互连通的大孔结构来模拟体内的微环境,诱导细胞的迁移、生长、分化、增殖,最终再生新的组织和器官。通过多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开发制备大孔纳米纤维支架是必要的,具有重要的科学与现实意义。三维打印对于结构的调控十分精确,可以对支架内部结构及外部形状进行定制,达到双重调控,为骨组织工程的将来带来了发展。 张伟忠 李磊 何贺 何鑫关键词:骨组织工程 纳米纤维 热致相分离 细胞外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