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军
- 作品数:25 被引量:63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密度和氮肥运筹对淮麦25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为了建立淮麦25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探讨了密度和氮肥运筹对淮麦25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在195~285万/hm2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淮麦25成穗数呈增加趋势;当密度达到330万/hm2时,成穗数显著下降;千粒重及穗粒数随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另外,随追肥比例的增加,淮麦25的千粒重、穗粒数、产量及成穗率呈增加趋势,且主要品质指标也较高。产量较高的处理其叶绿素含量在各个阶段也相应较高,说明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综上所述,在240~285万/hm2密度范围内,氮肥运筹比例基肥∶拔节肥∶孕穗肥=5∶1∶4时,淮麦25可实现高产与品质的协调。
- 王永军孙苏阳李海军李丽丽
- 关键词:氮肥运筹
- 高产优质广适小麦新品种淮麦43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 2018年
- 淮麦43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我国独有的太谷核不育基因组建的冬春轮回选择群体选育的小麦新品种,于2017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号:苏审麦20170007)。该品种表现出高产、优质中强筋、适应性广、熟期较早、熟相好、抗倒性好、综合抗性好等诸多优点。为加快淮麦43在江苏沿淮及淮北晚茬麦区的推广应用,介绍了淮麦43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 王永军李海军李丽丽孙苏阳
- 关键词:小麦选育高产栽培
- 高产小麦新品种淮麦3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被引量:13
- 2013年
- 淮麦32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12年1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株型紧凑,单位面积穗容量大,结实性好,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性突出,适宜江苏淮北麦区种植。文章阐述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 孙苏阳李海军王永军李丽丽夏中华顾正中刘友华
- 关键词:小麦选育栽培
- 江苏淮北地区小麦冻害症状、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被引量:3
- 2021年
-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日趋明显,异常极端天气频发,小麦冻害已成为近年影响小麦安全生产的主要气候性灾害之一。江苏淮北地区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小麦以水稻茬口为主,辅以部分大豆、玉米茬口,播种方式多样,播期跨度长以及品种类型的多样性形成了淮北麦区冻害发生的复杂性。鉴于此,本文总结了江苏淮北小麦冻害主要类型和发生症状,分析了冻害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和补救措施,旨在降低冻害对该区域小麦生产的影响。
- 王永军李海军李丽丽潘丽媛李菁侯富孙苏阳
- 关键词:小麦冻害
- 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淮麦24的选育及栽培要点被引量:1
- 2007年
- 孙苏阳李海军王永军夏中华顾正中纪凤高刘友华
- 关键词:小麦选育栽培
- 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淮麦32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小麦新品种淮麦32在江苏淮北地区的推广应用价值及开发潜力。[方法]介绍了淮麦32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结论]淮麦32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冬春轮回群体选育的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产量水平高,抗病性好,于2012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结论]该研究可为淮麦32在江苏淮北地区进一步推广应用及促进其增产增收提供理论依据。
- 孙苏阳王永军李海军李丽丽
- 关键词:高产抗病栽培技术
- 一种利用小麦×玉米远缘杂交快速、高效创制小麦双单倍体的方法
- 本发明属于小麦育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小麦×玉米远缘杂交快速、高效创制小麦双单倍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黄淮麦区田间正常生育期为例,田间小麦10月中旬秋播,次年4月中下旬,小麦抽穗后整穗、去雄、套袋,在小麦开花前2...
- 孙苏阳李丽丽王永军李海军潘丽媛李菁侯富
- 淮麦系列品种/系(轮回选择)与引进资源的SSR遗传差异分析
- 2013年
- 为了在轮回选择群体中不断引入新的优良基因,以便更好地利用轮回选择群体培育新品种。本试验以27对SSR引物对本所利用轮回选择选育的品种/系与引进的澳大利亚及长江中下游种质资源共76份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7对引物共检测到163个等位变异,每个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变异数目2~11个,平均6.04个,27对SS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信息含量(PIC)0.13~0.89。品种/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0.61~1。聚类结果把这些品种/系分为4大类,聚类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品种/系间的亲缘关系。
- 王永军孙苏阳李海军程保山李丽丽
- 关键词:轮回选择SSR标记
- 小麦抗穗发芽种质鉴评及其初步应用
- 2024年
- 小麦穗发芽会造成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显著降低,近年来在黄淮地区逐渐加重,威胁我国、特别是黄淮区域小麦生产安全,抗性种质及功能分子标记的筛选和利用是减轻穗发芽危害的根本途径。本研究以多年田间自然鉴定的77份抗穗发芽种质及128份导入了6个抗穗发芽种质的轮回群体创制的高代品系为材料,采用整穗发芽法和籽粒发芽法对穗发芽抗性进行鉴定和评价,明确穗发芽功能标记Vp1B3、Dorm-B1和PM19在抗性种质中的分布并评估其育种效果。结果表明种质资源中49.35%(38份)达到中抗水平,其中仅57.89%(22份)含有Vp1Ba或(和)Dorm-B1b抗性位点,西农172、Kalango、淮麦40、豫农186同时含有2个抗性位点;高代品系中36.72%(47份)达到中抗以上,其中87.23%含有抗性位点,17.02%(8份)同时含有2个抗性位点。抗性位点的累加可提升抗性水平。种质资源中不含有抗性位点的穗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分别为36.65%和34.99%,而含有2个抗性位点的分别为18.17%和23.87%,高代材料也呈现相同的趋势。高代材料中达到中抗及以上水平的材料与其他材料之间含有的抗性位点数目存在显著差异,其中17.02%的中抗水平材料含有2个抗性位点,而未达到中抗水平的其他材料中仅有4.94%含有2个抗性位点,表明利用优异等位变异可显著改良抗性。本研究结合分子标记和表型鉴定进行抗穗发芽种质筛选,通过轮回选择进行种质创新,有望提升黄淮麦区的小麦穗发芽抗性水平。
- 潘丽媛王永军李海军李海军李菁李丽丽孙苏阳
- 关键词:小麦穗发芽种质资源轮回选择
-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资源研究进展及江苏淮北地区育种利用策略被引量:1
- 2021年
- 白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发病范围广、强度大等特点,对我国小麦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小麦白粉菌为专性寄生真菌,生理小种变异速率较快,单一抗性基因面临丧失抗性的风险,分子标记辅助聚合育种将多个抗性基因聚合在一起,增加小麦整体抗性。该文综述了小麦白粉病研究概况、致病机理、基因来源和定位克隆,以及江苏淮北麦区育种策略,为抗白粉病小麦品种的选育与应用提供参考。
- 侯富李海军李菁李丽丽王永军潘丽媛孙苏阳
-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分子标记聚合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