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智勇

作品数:4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基金内蒙古科技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氧化二氮
  • 1篇植物系统
  • 1篇沙尘
  • 1篇沙尘暴
  • 1篇沙地
  • 1篇湿地
  • 1篇通量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因素
  • 1篇驱动力
  • 1篇乌梁素海
  • 1篇湖滨带
  • 1篇浑善达克
  • 1篇甲烷
  • 1篇干燥度
  • 1篇LOGIST...
  • 1篇LOGIST...
  • 1篇LOGIST...
  • 1篇尘暴

机构

  • 4篇内蒙古大学

作者

  • 4篇李智勇
  • 3篇刘东伟
  • 3篇梁存柱
  • 3篇王立新
  • 3篇卓义
  • 3篇清华
  • 3篇刘华民
  • 3篇温璐
  • 1篇梅宝玲
  • 1篇高晓霞
  • 1篇吴忠伟
  • 1篇郑颖

传媒

  • 1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国沙漠
  • 1篇湿地科学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西北地区气候因素对沙尘暴影响的模型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气候因素是沙尘暴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建立适合于西北地区衡量气候因素对沙尘暴影响的定量模型极为重要。在前人的沙尘天气模型基础上,强调在西北地区利用温度、降水量、蒸发量综合考虑地区水分均衡来计算干燥指数,并与大风日数和风速计算的风速影响指数共同建立新的沙尘暴气候影响指数模型。将模型实际应用于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宁夏和内蒙古等西北6省区,利用6省区1961—1980年的气象资料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影响指数D和沙尘暴日数S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并选取1981—2005年陕西、甘肃和内蒙古3地气象资料计算的沙尘暴日数预测值与3省区的实际值作比较,发现模型拟合程度较好,且在揭示气候影响因子对沙尘暴影响作用方面,效果较为显著。
李智勇
关键词:沙尘暴气候因素干燥度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浑善达克沙地动态及其驱动力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掌握沙地的动态变化趋势,准确了解气候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沙地的影响规律,对沙地的保护和治理至关重要.运用1994年、2001年、2014年夏季的三期Landsat遥感影像,基于GIS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浑善达克沙地动态变化过程及其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1994-2001年,固定沙地和湿地年变化率为-2.61%和-0.75%,半固定沙地和裸沙地年变化率分别为5.54%和18.83%,浑善达克沙地呈现退化的趋势;固定沙地减少的驱动力是降雨量和放牧强度,Logistic回归的贡献率分别为51.31和24.22;裸沙地增加的主要驱动力是放牧强度和气温,贡献率分别为29.45和38.76;湿地面积减少主要受第一产业的影响,贡献率为40.90.2001-2014年,固定沙地和半固定沙地年变化率分别为0.36%和1.23%,裸沙地和湿地的年变化率分别为-4.56%和-1.20%,研究区沙地总体呈现好转的趋势;放牧强度的控制和政府的治理对沙地质量的好转起到了主要作用;湿地面积减少主要受风速、气温等自然因素和以放牧为主的人为因素共同影响.总体上,放牧对沙地的影响较大且长期存在,应继续通过草蓄平衡等政府治理措施来改善沙地的质量.
高晓霞温璐刘华民梁存柱刘东伟卓义清华李智勇王立新
关键词:沙地LOGISTIC模型驱动力
内蒙古湿地空间分布格局及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基于ArcGIS平台,根据建立的内蒙古湿地遥感分类体系,采用人机交互式解译提取内蒙古1993和2013年湿地信息,从湿地组成分布、空间格局角度分析了内蒙古20年来湿地系统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内蒙古湿地类型包括河流、湖泊、沼泽、湿草甸、盐生草甸和人工湿地,不同流域占支配地位的湿地类型各不相同,西辽河流域和黄河流域湿地破碎化最为严重且有加剧趋势,是研究区湿地退化程度最为严重的区域;20年来,内蒙古湿地面积由1993年的42 188.75 km^2减少至2013年的38 912.76 km^2,减少了7.77%。内蒙古湿地的演变趋势表现在湿地与非湿地、各类型湿地之间的相互转换,其中大部分类型湿地主要向非湿地和盐生草甸这类退化湿地类型转变。
郑颖刘华民刘东伟卓义清华温璐李智勇梁存柱王立新
关键词:湿地
2013年乌梁素海湖滨带土壤—植物系统甲烷和一氧化二氮通量及生态系统总呼吸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作为中国八大淡水湖之一的内蒙古自治区乌梁素海,它是全球范围内干旱草原、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大型多功能湖泊湿地。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于2013年6月末至11月中旬期间,每逢周末对乌梁素海湖滨带岸上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群落→近岸碱蓬(Suaeda salsa)群落→湖中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区土壤—植物系统CH4和N2O排放通量、生态系统总呼吸及相关环境变量(包括5 cm深度土壤温度、0-6 cm深度土壤湿度、0-10 cm深度土壤铵态氮含量和硝态氮含量、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乌梁素海湖滨带土壤—植物系统整体上是CH4排放源;8月和9月土壤—植物系统为N2O的汇,其它月份为N2O的源;各植物群落区土壤—植物系统的CH4通量、生态系统总呼吸都分别与5 cm深度土壤温度显著相关,芦苇群落区和碱蓬群落区土壤—植物系统的N2O通量与5 cm深度土壤温度显著相关;当湿地土壤湿度减小时,土壤产生的CH4易被氧化层氧化,导致其CH4产量降低,而此时N2O通量增加,另外土壤湿度对生态系统总呼吸也有显著影响;随着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增加,各植物群落区土壤—植物系统的CH4通量在减小,芦苇群落区和碱蓬群落区土壤—植物系统的N2O通量与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正相关;各植物群落区土壤—植物系统的CH4通量与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芦苇群落区土壤—植物系统的生态系统总呼吸与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
王立新吴忠伟刘华民刘东伟卓义清华温璐李智勇梁存柱梅宝玲
关键词:甲烷通量湖滨带乌梁素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