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东利

作品数:5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对虾
  • 2篇胰腺
  • 2篇胰腺坏死
  • 2篇易感
  • 2篇易感性
  • 2篇弧菌
  • 2篇坏死
  • 2篇急性肝
  • 2篇恩诺沙星
  • 2篇凡纳滨对虾
  • 2篇副溶血弧菌
  • 1篇代谢酶
  • 1篇代谢酶活性
  • 1篇氮胁迫
  • 1篇牙鲆
  • 1篇药物残留
  • 1篇中国对虾
  • 1篇溶酶
  • 1篇溶酶体
  • 1篇溶酶体酶

机构

  • 5篇中国水产科学...
  • 5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5篇李健
  • 5篇李东利
  • 4篇葛红星
  • 3篇王莹
  • 2篇陈萍
  • 2篇葛倩倩
  • 2篇梁忠秀
  • 2篇常志强
  • 1篇孙铭
  • 1篇翟倩倩
  • 1篇任海

传媒

  • 4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亚硝酸盐氮胁迫下凡纳滨对虾对副溶血弧菌的易感性被引量:18
2014年
为探讨亚硝酸盐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Syndrome, AHPNS)发生的影响,设置1个凡纳滨对虾对照组和4个不同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2.0、4.0、6.0和10.0 mg/L)胁迫组,亚硝酸盐氮暴露20 d,于凡纳滨对虾后腹肌注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进行感染。观察到在感染后9~24 h各实验组出现死亡高峰,濒死对虾表现出与AHPN相同的临床症状,48 h后,各实验组对虾不再出现死亡,对照组和各实验组对虾累计死亡率分别为0、4%、8%、16%和24%。其中,4.0 mg/L实验组对虾累计死亡率与2.0 mg/L实验组差异不显著(>0.05),但显著低于6.0和10.0 mg/L实验组(<0.05)。感染副溶血弧菌后,对照组、2.0和4.0 mg/L组凡纳滨对虾血清AL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6.0和10.0 mg/L实验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持续上升。对照组和2.0 mg/L实验组对虾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先上升,96 h后开始下降,4.0、6.0和10.0 mg/L实验组AST活性持续升高。对照组、2.0和4.0 mg/L实验组对虾ALP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6.0和10.0 mg/L实验组对虾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持续降低。对照组对虾溶菌酶(LSZ)活性在各取样时间点显著高于6.0和10.0 mg/L实验组(<0.05),而与2.0和4.0 mg/L实验组差异不显著(>0.05)。结果表明,亚硝酸盐氮胁迫能降低凡纳滨对虾的免疫力,增加其对副溶血弧菌的易感性。为预防AHPNS的暴发,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应控制在4.0 mg/L以下。
葛红星李健陈萍葛倩倩梁忠秀李东利王莹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溶酶体酶易感性
恩诺沙星在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和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被引量:8
2016年
本研究比较了在20℃水温条件下恩诺沙星(Enrofloxacin)在3种主要养殖鲆鲽鱼[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和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选择体重为300–400 g的健康2龄大菱鲆、牙鲆和半滑舌鳎,以10 mg/kg的剂量连续3 d通过灌胃的方式分别给予恩诺沙星后,于1、3、6、10、15、20、25、30、35、40 d采集血浆、肝、鳃、肌肉和肾组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和各组织中的恩诺沙星浓度,拟合恩诺沙星在3种鲆鲽鱼体内的消除曲线,计算消除半衰期。结果显示,3种鲆鲽鱼的组织中,恩诺沙星在肾中残留浓度最高,其消除速度依次为牙鲆>大菱鲆>半滑舌鳎,其消除半衰期分别为3.75、6.54、7.37 d;恩诺沙星在大菱鲆、牙鲆和半滑舌鳎血浆中的消除比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慢;综合比较恩诺沙星在3种鲆鲽鱼血浆和大多数组织中的消除规律,均呈现出牙鲆体内消除最快,大菱鲆次之,半滑舌鳎最慢的趋势。依据我国无公害水产品中恩诺沙星最高残留限量为50μg/kg的标准,建议在20℃水温条件下使用恩诺沙星防治鲆鲽鱼细菌性疾病时的休药期为:大菱鲆44 d、牙鲆33 d、半滑舌鳎47 d以上。
常志强李东利李健
关键词:恩诺沙星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鳎药物残留
氨氮胁迫下凡纳滨对虾对副溶血弧菌的易感性被引量:16
2014年
为探讨养殖水体中总氨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Syndrome,AHPNS)"发生的影响,设置了1个对照组和4个不同质量浓度氨氮实验组:2.5、5.0、7.5、10.0 mg/L实验组,胁迫20 d后腹肌注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进行感染。凡纳滨对虾感染后6–24 h,除对照组外,各实验组均出现死亡高峰。24 h后,5.0、7.5和10 mg/L实验组对虾累积死亡率均高于2.5 mg/L组,且在同一取样时间各实验组对虾累积死亡率随着氨氮浓度的升高而升高,48 h后各实验组对虾不再死亡,其累计死亡率分别为0、8%、12%、20%和36%。PO活性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对照组、2.5和5.0 mg/L实验组PO活性差异性不显著(P>0.05),7.5和10 mg/L实验组除12 h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7.5和10 mg/L实验组SOD活性在感染后除24 h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2.5 mg/L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性不显著(P>0.05)。对照组和2.5 mg/L实验组对虾LSZ活性在各取样时间点差异性不显著(P>0.05),7.5和10 mg/L实验组对虾LSZ活性在3 h、6 h、24 h、48 h时间点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感染6 h后各实验组对虾肝胰腺中Lv LT m RNA表达量开始上升,24 h后开始下调,至72 h恢复至原水平。实验结果表明,氨氮胁迫能降低凡纳滨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影响对虾肝胰腺中Lv LT m RNA对病原刺激的应答反应,增加对副溶血弧菌的易感性,为预防凡纳滨对虾AHPNS的暴发,养殖水体中总氨氮浓度应控制在1.96 mg/L以下。
葛红星李健陈萍梁忠秀任海李东利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副溶血弧菌
恩诺沙星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CYP2基因表达及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运用RT-PCR方法测定CYP2基因在凡纳滨对虾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并分析不同剂量恩诺沙星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CYP2基因表达和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PND)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CYP2在肝胰腺、鳃、血淋巴、肌肉、甲壳、肠、胃、心脏和眼柄中均有分布,在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胃次之,血淋巴中表达量最低。口服低(15 mg/kg)、中(30 mg/kg)、高(60 mg/kg)3个剂量恩诺沙星药饵后,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CYP2基因表达和APND活性较对照组均呈现下降趋势;药物浓度越高,基因表达量和酶活性越低,表明恩诺沙星可抑制CYP2在凡纳滨对虾体内的表达。在生产实践中联合用药时,应考虑到因恩诺沙星对CYP2的抑制作用而导致经其代谢的药物在生物体内的蓄积和毒性增强。
王莹李健葛倩倩翟倩倩李东利葛红星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恩诺沙星
呋喃西林代谢产物在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体内的消除规律及其对代谢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3
2015年
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以30 mg/kg体重剂量投喂呋喃西林药饵5 d后,检测对虾各组织中呋喃西林代谢物氨基脲(Semicarbazide,SEM)浓度和肝胰腺中的药物代谢酶活性。结果显示,肝胰腺中药物起始和达峰浓度最大,远远高于其他各组织。20 d实验结束时,SEM浓度依次为肌肉>鳃>甲壳>血淋巴>肝胰腺,消除半衰期为肌肉(5.89 d)>甲壳(4.66 d)>鳃(2.95 d)>血淋巴(2.70 d)>肝胰腺(1.47 d),肝胰腺中SEM消除最快,肌肉中消除最慢,药物残留时间较长。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肝胰腺中乙氧基香豆素-O-脱乙基酶(ECOD)和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PND)活性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停药3 h时,ECOD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酶活性被最大程度抑制,随后出现上升趋势,并分别于48、72、96、120、240 h时,ECOD活性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PND在停药6 h和9 h时活性最低,被抑制效应最大(P<0.01),240 h时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之后APND活性降低并趋向对照组水平。结果表明,SEM在中国对虾体内消除缓慢,消除半衰期较长,并对ECOD、APND酶活性有影响,推测ECOD、APND参与呋喃西林在中国对虾体内的代谢消除。
李东利李健常志强孙铭王莹葛红星
关键词:中国对虾呋喃西林氨基脲细胞色素P450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