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瑞
- 作品数:7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穴位局部TLR4在针刺后穴位局部炎症反应中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穴位局部TOLL样受体4(TLR4)在针刺后穴位局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80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针刺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40只。每组的40只大鼠再随机分8个时点(即刻、15 min、30 min、1 h、2 h、4 h、8 h、24 h),每个时点5只。采用ELISA法检测各时间点穴区皮肤肌肉组织中TLR4、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空白对照组,各指标浓度在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针刺组针刺后TLR4、HMGB1、IL-6、TNF-α浓度升高,而IL-1β浓度无明显变化。对每只大鼠穴位局部TLR4与其他指标浓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针刺后HMGB1、TNF-α与TLR4的相关性增强,IL-6与TLR4的相关性减弱,IL-1β与TLR4的相关性针刺前后则无明显变化。[结论]穴位局部TLR4介导的通路可能是针刺后穴位局部炎症反应产生的通路之一。
- 席强崔瑞金光郭永明
- 关键词:针刺穴位TOLL样受体4炎症反应
- 针刺内关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缺血心肌基因表达谱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2年
- [目的]研究针刺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缺血心肌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建立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结扎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分组干预后分离提取缺血心肌总RNA,与大鼠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后进行检测,对筛选得到的针刺治疗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基因功能分类体系寻找和分析显著富集差异表达基因的复合功能分类,从基因功能水平探索针刺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缺血心肌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结果]发现心肌缺血24 h后表达上调的398条基因中,经过间断针刺内关穴3次,24 h后其中298条基因(占表达上调基因的74.87%)的表达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调趋势;心肌缺血24 h后表达下调的338条基因中,经过间断针刺内关穴3次,24 h后其中188条基因(占总下调基因的55.62%)的表达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调趋势,表明针刺内关穴对缺血心肌差异表达基因有良性调节趋势。针对筛选出来的差异表达基因蛋白磷酸酶1B(Ppm1b)、琥珀酸辅酶A连接酶(Suclg1)、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2(Got2)、苹果酸脱氢酶(Mdhl)、丙酮酸脱氢酶磷酸酶同工酶(PDP1)、延胡索酸水合酶(Fh)、羟肽酶b2(Cpb2)、酪氨酸单氧化酶激活蛋白酶(Ywhaz)、S100钙结合蛋白a9(S100A9)、Na+/K+转运ATP酶B1亚基(Atp1b1)、肌钙蛋白I(TnI)、肌球蛋白轻链激酶3(Myl3)、肌集钙蛋白2(Casq2)、肌红蛋白(Mb),其功能模块主要涉及氧化磷酸化、线粒体电子传递、电子传递偶联三磷酸腺苷(ATP)合成、能量代谢、磷酸盐代谢过程、单价无机阳离子转运、辅酶代谢过程等。[结论]针刺内关穴可能是通过影响上述基因,从而对急性心肌缺血发挥保护作用。
- 梁宪如席强李晓梅崔瑞金光郭义郭永明
- 关键词:针刺急性心肌缺血
- 台湾针灸标准化现状被引量:1
- 2012年
- 从台湾针灸的发展状况、台湾地区针灸标准的制定、台湾针灸标准化情况3个方面对台湾地区的针灸标准化现状进行介绍。目前台湾地区与针灸有关的标准仅有针灸标准作业程序、中医医疗院所安全作业参考指引、中医医院设置标准等几项内容。台湾地区针灸标准化的现状是,行业内部针灸标准化意识不强,企业标准缺乏;已制定的标准数量少,覆盖面窄。
- 潘丽佳崔瑞詹碧玉廖彩言曹启华李桂兰郭义
- 关键词:针灸标准化
- 对“罐斑诊断疾病法”的认识被引量:5
- 2015年
- 罐斑诊病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在数据库中检索与罐斑有关的文献,其大多数都是对历代医家临床经验的总结,从现代医学角度对罐斑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阻碍了罐诊的进一步发展,可从两个角度对罐诊进行实验研究。可以在中医辨证、已知患者机体证型的基础上,对患者的证型、微循环血液成分、罐斑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还可以运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对局部微循环进行监测,观察反复多次拔罐对拔罐局部微循环的影响,为多次拔罐可改善局部的微循环提供实验依据。
- 崔瑞李迎红郭义
- 穴位局部Toll样受体4与针刺信息启动被引量:9
- 2014年
- 针刺是通过将针刺入穴位,调动机体固有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而发挥效应的,但针刺作为一种物理性刺激,要实现对机体固有系统的调节,必须首先将物理性信号转化为生物性信号。Toll样受体4(TLR 4)作为一种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不仅可以识别外源性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还可识别内源性的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并且其与机体的神经、免疫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从TLR 4与针刺信号转换、针刺临床现象、相关针刺作用机制3个方面进行探讨,发现穴位局部的TLR 4可能参与针刺信息启动。
- 崔瑞席强
- 关键词:TOLL样受体4针刺疗法免疫调节
- 针刺穴位效应启动的初始动力学调控机制被引量:17
- 2020年
- 针刺效应是如何启动的,是针刺作用原理研究中的共性关键问题。多年来在肯定针刺效应的前提下,从穴位局部化学离子入手,由点及线,由线成网,从神经、免疫、内分泌、能量代谢不同角度开展研究,探讨了局部神经-细胞-化学物质的相互作用,系统研究了针刺后“穴网络”变化其与针刺效应的关系,证实:1)针刺可引起支配穴位的神经兴奋,启动神经调节;2)针刺可引发穴位局部炎性反应,启动免疫调节;3)针刺可调节穴区部分激素水平;4)针刺可调节穴区血流和氧分压,影响局部能量代谢;5)针刺后穴区神经-肥大细胞-化学物质相互作用,影响针刺效应;6)有向加权模型和复杂网络模型能够刻画针效初始调控网络的时序响应特征,并发现其中关键节点。对针效启动机制的研究,应将局部反应与整体效应相结合,建立起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复杂网络概念,进行系统的归纳和规律的提炼,从而揭示针效启动的关键基础因素,探寻针刺效应的有效调控模式,提高针刺的临床疗效。
- 赵雪郭义郭义陈波郭永明周丹陈波李忠正刘阳阳王秀云周丹潘萍席强高轶李忠正张秀玉张阔王雪争王秀云刘亚丽徐汤苹潘萍陈静子高轶裴莹张秀玉康婧青王雪争陈静霞刘亚丽邢丽莹李晓梅
- 关键词:针刺效应穴位
- 不同配比甲苯胺蓝染液对小鼠“后三里”穴区肥大细胞的染色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4种不同配比的甲苯胺蓝染液对穴区肥大细胞的染色效果。方法:选用昆明系健康雄性小鼠(SPF级)12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取各组小鼠"后三里"穴区皮肤肌肉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各组切片分别用50%酒精、高锰酸钾、蒸馏水、柠檬酸钠-盐酸溶液配制成的甲苯胺蓝染液进行染色,观察肥大细胞染色效果。结果:柠檬酸钠-盐酸组、高锰酸钾组、50%酒精组的甲苯胺蓝染液染色效果优于蒸馏水组。其中柠檬酸钠-盐酸组的背景颜色对比效果最好;高锰酸钾组的染色时间最短,但着色较深,不易分色;酒精组的染液配制简便,但胞质内颗粒不甚清晰。结论:不同配比的甲苯胺蓝染液对穴区皮肤组织肥大细胞的染色效果优劣不一。
- 金光崔瑞席强
- 关键词:肥大细胞甲苯胺蓝后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