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佩

作品数:6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遥感
  • 2篇土壤
  • 1篇丹江口水库
  • 1篇氮含量
  • 1篇地形
  • 1篇淹没区
  • 1篇养分
  • 1篇遥感影像
  • 1篇山地草甸
  • 1篇视觉注意
  • 1篇视觉注意机制
  • 1篇水库
  • 1篇水体
  • 1篇水体信息
  • 1篇水体指数
  • 1篇土壤养分
  • 1篇土壤样品
  • 1篇总氮
  • 1篇总氮含量
  • 1篇作物

机构

  • 6篇湖北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湖北科技学院
  • 1篇安徽省交通规...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6篇孙佩
  • 5篇汪权方
  • 3篇徐慧
  • 2篇王新生
  • 2篇王渊
  • 1篇杨涵
  • 1篇魏立飞
  • 1篇郭晓敏
  • 1篇张景雄
  • 1篇孙志国
  • 1篇陈志杰
  • 1篇袁琳
  • 1篇李家永

传媒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资源环境与工...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洪水过程的农业洪灾变化遥感快速评估模型及其应用被引量:6
2017年
洪涝灾情的准确测度需要同时兼顾淹没区的面积大小和淹水时长信息。利用淹没区内由水和作物等多种地物所组成的"复合水体"不同于水体的波谱时间变化特性,将不同洪灾时期的水体指数和植被指数进行信息复合,以有效凸显水体和洪涝淹没区之间的影像差异,据此进行了灾初期、峰期和中后期等3个时次受淹范围的有效识别。在此基础上,根据洪涝灾情随着淹没时长而加重以及灾区内淹水时长非均匀分布的特性,建立基于淹没时长的受淹面积不等权参与的洪灾扩展动态度指数(Variation Index of Flood,VIF)和区域灾情比较指数(Comparison Index of Flood Disaster,CIFD)两种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鄱阳湖区2016年夏季农业洪涝灾害的时空变化遥感监测。结果显示,应用上述两种模型不仅可以准确获取鄱阳湖区本次农业洪涝灾情的演变趋势,而且能够方便地对比分析区域内不同地方的受灾程度。鄱阳湖区在2016年6月23日~7月25日期间的洪涝灾情具有由弱增强再趋弱的特征,其VIF指数由初始阶段(6月23日~7月9日)的3.75降至后续阶段(7月9日~7月23日)的1.29;鄱阳县是研究区内受灾最严重的区域,其CIFD指数值居于研究区内各受灾县市之首,该县受灾总面积以及多次被淹的灾区面积均高于其他县市。
汪权方孙佩孙佩王新生王渊袁琳王渊袁琳陈志杰徐慧陈志杰
基于NDVI-MNDWI特征空间的水体信息增强方法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以新疆吐鲁番为研究区域,以Landsat8/OLI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通过分析水体与地形阴影区以及建筑用地等典型地类在改进后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所构成的二维特征空间中的表现特征,提出一种能够有效凸显水体影像特征的复合型水体指数(CNDWI),并据此进行水体信息的遥感自动提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CNDWI指数不仅明显增加研究区内的水体与山体阴影区之间的区分度,同时还保持了其他水体指数所具有的以极大值表达水体以及水体与建筑用地和植被等地物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的优点.
孙佩汪权方张梦茹杨涵杨涵
关键词:水体信息
基于视觉注意机制的洪涝淹没区遥感识别方法被引量:4
2019年
依据视觉注意机制,结合洪涝淹没区以色彩可视化表达的时空过程变化特性,构建凸显淹没区视觉显著性的专题信息增强图像,对此应用NBS色差距离系数,使得同质像元在空间上集聚形成显著区域,然后采用基于视觉色差检测的图像聚类技术,开展大范围洪涝淹没区的遥感识别及信息提取,并利用能够同时兼顾遥感错分和漏分信息的复合分类精度系数(composite classification accuracy,CCA)进行识别精度评价。应用上述方法对长江中游2016年夏季洪灾进行了遥感监测试验,并采用误差混淆矩阵法对同一识别对象(洪水淹没区)不同遥感分类方法的可信度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该次试验的Kappa系数和CCA系数各为93.4%和88.5%,较传统的洪水淹没区遥感识别技术都高出5%左右。在2016年长江中游夏季洪灾中,渍水农田面积约19 143.35 hm^2,淹没区面积则高达142 157.5 hm^2,其中被淹水稻占16.6%(约23 579 hm^2),并且绝大部分位于长江沿岸以及府河和汉江等长江支流沿线地势低洼的滨河滨湖地带;武汉市受灾最为严重,该市以34 492 hm^2的洪涝淹没区面积居于各受灾县市之首,占研究区域全部受灾面积的24.26%。基于选择性视觉注意机制的洪涝淹没区遥感识别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大范围洪涝淹没区的遥感信息提取精度,较好地解决了淹没区与水域之间的错分现象;基于洪灾前后遥感信息融合的洪涝过程可视化表达,不仅能够实现淹没区不同于水体的时空变化特性的数据化,从而便于开展淹没区的计算机视觉检测,而且还在凸显淹没区视觉显著性的同时,较好地抑制背景冗余信息,尤其能降低将淹没区视同水域进行遥感分类检测时的不确定性。
汪权方张雨汪倩倩孙佩陈龙跃杨宇琪
关键词:遥感视觉注意机制长江中游
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养分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以江西省萍乡市武功山核心景区的金顶—吊马桩一带的区块状山地草甸为研究对象,在对武功山金顶景区草甸土壤上(0~20 cm)、下(20~40 cm)两层土壤进行采样并运用ASI土壤养分状况系统分析法测定,采用常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试验区草甸土壤总体偏酸性,土壤大体属于2类有机质土壤,在含量变幅上除了有机质、速效钾、有效镁、有效硼、有效硫的含量较为稳定,其他养分元素均出现较大变幅,两层土壤养分的变异除pH值外,均出现中度或者重度变异,以中度变异为主,其中硝态氮、有效磷和有效钙在两层土壤均出现了重度变异,说明土壤中的主要养分含量大都发生了局部不稳定状况,两层土壤养分指标中发生养分偏斜的多于未偏斜的;基于ASI土壤养分分析系统的分级状况,发现只有草甸土壤中的速效氮(铵态氮和硝态氮之和)、有效铁、有效硫在土壤的上下两层均表现为较为丰富的状况,以及有效锌在上层草甸土的含量较为丰富,草甸土壤中的其他土壤养分元素含量总体处于偏低水平,且过半养分含量处于严重缺乏的水平。
孙佩袁知洋邓邦良孙志国郭晓敏
关键词:土壤养分
丹江口水库消落带不同作物类型的土壤总氮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通过采集丹江口水库周边消落带上不同作物类型的表层土壤,测定消落区0~10 cm(A)、10~20 cm(B)不同作物类型土壤的总氮含量,分析丹江口水库消落带上不同深度土壤氮含量的分布特征。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出土壤样品的含氮量。结果表明:在消落带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不同作物类型土壤的总氮含量是降低的,说明了总氮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不同的作物类型中含氮量的区别,在A层南瓜地总氮含量最大,茄子地和大豆地次之,棉花地含量最低;在B层,同样,南瓜地总氮含量最大,绿豆地和玉米地次之,高粱地含量最低。土壤总氮的局部地域分布,在A层,含量最高的是郧县,丹江口市次之,淅川县最低,在B层,含量最高的是丹江口市,淅川县次之,郧县最低。
毛亮军王渊王新生汪权方孙佩汪倩倩徐慧
关键词:丹江口水库消落带土壤样品总氮含量
1980年以来中国大宗作物空间格局变化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利用1980~2014年间的大宗作物(玉米、水稻、小麦、棉花、油菜)面积数据,以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采用多种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同期作物之间的竞争性用地关系,对全国上述五类大宗作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的空间分布相对较均衡;小麦的空间格局总的变化不明显但是省际分布最不均衡;棉花近30 a来空间格局变化极其显著,其面积重心从河南境内不断地向西北地区移动,目前位于甘肃省境内;油菜的面积重心自湖北境内不断地向南推移到湖南境内,水稻的面积重心则自江西境内逐渐向北移动到湖北境内。另外,部分区域的同期作物(如油菜与小麦、棉花与春玉米)空间格局变化存在明显的"消-长"关系,特别是在甘肃和内蒙,油菜小麦的面积变化有着极强的负相关性,其pearson系数低于–0.8。作物种植的成本收益变化是造成这些大宗作物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城市化发展的程度、农民非农就业机会的高低、同期作物之间的比较效益差距等也是这些大宗作物时空格局产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徐慧汪权方李家永张景雄孙佩
关键词:洛伦兹曲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