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运来
- 作品数:8 被引量:74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以粉煤灰为基质的蔬菜苗期生长状况及其评价被引量:2
- 2016年
- 为解决粉煤灰利用难题,本试验通过向粉煤灰中添加奶牛场垫料,并对混合基质种植的3种蔬菜(雪里蕻、白菜、胡萝卜)的生长状况进行评价,探讨粉煤灰与奶牛场垫料混合配成的不同处理基质对蔬菜苗期生长的影响。试验以粉煤灰为对照(CK),粉煤灰和奶牛场垫料混合比例(干质量之比)分别为0∶10、2∶8、4∶6、6∶4、8∶2、10∶0。试验结果表明:以粉煤灰为主、奶牛垫料为辅配制成的新型基质可以满足蔬菜生长需求;同时说明碱性基质同样适用于蔬菜的生长;粉煤灰与奶牛垫料混合质量比为2∶8~4∶6时较适合蔬菜生长。
- 时佩佩孙凯文陈婷婷陈博阳周运来周为华盛海君钱晓晴
- 关键词:粉煤灰蔬菜苗期生长
- 基于CRISPR数据库的病原菌CRISPR结构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是大多数细菌和古菌在生存压力下进化出的一套抵抗噬菌体干扰的防御系统。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首先根据VFDB、PHI-base和NMPDR病原菌数据库确定了CRISPR数据库中2 612株细菌中的549株植物、动物及人体病原菌菌株,然后对病原菌菌株和总菌株的CRISPR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病原菌菌株中含有CRISPR结构的菌株比例为48.5%,略高于总菌株中的比例;但间隔序列的数量在总菌株和病原菌菌株中的差异显著,病原菌菌株间隔序列分布情况均低于细菌的平均水平;病原菌菌株CRISPR结构中病毒来源的间隔序列比质粒来源所占比例大。通过对病原菌CRISPR结构的分析,为进一步理解病原菌的生活和动植物宿主菌的获得性免疫防御系统提供了理论指导。
- 尹随随薛藩周运来殷仕学
- 关键词:噬菌体质粒病原菌CRISPR
- 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8
- 2016年
- 为了综合评价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低产水稻田土壤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了秸秆原料生物炭+化肥、发酵床秸秆垫料有机肥和秸秆+猪粪有机肥施用后土壤养分、有机质、易氧化有机碳及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变化。与不施肥对照相比,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但差异均不明显。秸秆生物炭+化肥有利于水稻稳产高产,产量高达7.86 t/hm^2,比单施化肥和不施肥对照分别增加9.78%和62.4%;秸秆生物炭施用有利于水稻分蘖期与拔节期生长和吸收养分,发酵床秸秆垫料有机肥和猪粪秸秆有机肥两种处理的水稻产量及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单施化肥处理。表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施用秸秆生物炭能提高土壤肥力并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短期来看,不配施化肥而单施发酵床秸秆垫料有机肥或秸秆猪粪有机肥对水稻生长不利,长期效果有待观察。
- 周运来张振华范如芹钱晓晴罗佳卢信刘宇锋刘丽珠
- 关键词:秸秆还田速效养分水稻产量
- 粉煤灰、奶牛垫料复配基质对白菜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以粉煤灰、奶牛垫料为试验材料,供试白菜品种为梅岭"苏州青",研究粉煤灰、奶牛垫料不同处理对小白菜生长的影响。将粉煤灰、奶牛垫料按不同比例(质量比)混合,配成6种育苗基质配方,以粉煤灰育苗基质为对照(CK)。粉煤灰与奶牛垫料的混合比例(质量比)分别为0∶10(F0)、2∶8(F1)、4∶6(F2)、6∶4(F3)、8∶2(F4)。进行穴盘育苗试验,设3次重复。结果表明,适量粉煤灰与奶牛垫料混合配成的基质有利于改善基质p H值、有机质、速效养分含量等理化性质,为小白菜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粉煤灰与奶牛垫料的混合比例为(2∶8)^(4∶6)时可促进小白菜生长,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小白菜生长;粉煤灰与奶牛垫料的混合比例为2∶8时小白菜长势最佳。
- 时佩佩孙凯文周运来周新宇盛海君姚粉霞钱晓晴
- 关键词:粉煤灰小白菜长势理化性质
- 秸秆发酵还田提升土壤腐殖质含量与品质被引量:10
- 2019年
- 为了探究合理的秸秆还田方式,促进土壤有机碳固定和提升土壤肥力,基于野外定位试验,对比研究了江苏省黄棕壤腐殖质各组分碳含量对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常规秸秆猪粪发酵还田、发酵床秸秆垫料发酵还田、秸秆炭化还田、秸秆直接还田)的响应。结果表明,与秸秆直接还田相比,秸秆猪粪发酵还田、发酵床垫料发酵还田和秸秆炭化还田处理土壤表层0~5.0 cm全碳含量分别增加了18.8%、11.0%和11.8%。两种秸秆发酵还田方式均增加了胡敏酸E 4/E6值、胡富比与PQ值。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胡敏酸Δlg K值无明显影响。秸秆直接还田对土壤腐殖质碳和总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影响。说明秸秆发酵还田方式,尤其是秸秆猪粪发酵还田,在增加土壤胡敏酸含量的同时提升了腐殖质品质,秸秆炭化还田可提高腐殖质腐殖化程度。
- 范如芹周运来李赟卢信刘丽珠张振华
- 关键词:秸秆还田秸秆有机肥生物炭腐殖质组分土壤有机碳
- 农业废弃物生物质炭在设施栽培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16年
- 农业废弃物是制备生物质炭的廉价、优质原材料。本文分析了农业废弃物的特性及其生物质炭的特点,综述了生物质炭在设施栽培中的作用及其应用研究,包括改良设施土壤和基质的理化性状及微生态环境,缓解土传病害和连作障碍,作为设施土壤和基质的替代物、调理剂和固定剂等。最后指出了目前生物质炭在设施栽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 刘丽珠范如芹卢信罗佳周运来严少华张振华
- 关键词:农业废弃物生物质炭设施栽培栽培基质
- 小麦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多样性特征被引量:16
- 2017年
- 秸秆还田是影响稻田土壤固碳潜力的重要措施,研究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特征对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和增加土壤碳固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采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Biolog-ECO)研究在短期耕作条件下小麦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稻田耕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以江苏省六合区黄棕壤为研究对象,对等氮量秸秆发酵床垫料化还田(SP)、秸秆炭化(补施化肥)还田(BR)、秸秆+猪粪发酵还田(OF)、传统施用化肥(CF)和不施肥(CK)对照处理土壤进行分层采样,采用Biolog-ECO方法揭示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探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能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碳代谢特征,OF处理土壤微生物碳代谢能力、微生物多样性各项指数及糖类、氨基酸、胺类和多聚物利用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而SP处理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明显小于OF、BR处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能显著影响土壤表层(0~5 cm)和耕作亚表层(>5~10 cm)微生物碳利用,而对耕作底层(>10~20 cm)的影响较小;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影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CF和BR处理相比,OF和SP处理增加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认为OF和BR处理可在短期内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多样性和对碳源的利用。
- 周运来张振华范如芹钱晓晴卢信刘丽珠
- 关键词:秸秆生物质炭发酵床垫料
- 施肥方式对土壤CO_2释放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6年
- 采取有效的农艺措施降低农田土壤CO_2释放是当前土壤固碳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将施肥方式与土壤CO_2释放的影响因子联系起来,对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土壤团聚体特征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等因素的变化进行了综述,讨论了施肥方式影响CO_2释放的机理,并对今后不同施肥方式影响CO_2释放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降低农田土壤CO_2排放提供理论依据。
- 周运来张振华钱晓晴严少华罗佳卢信刘丽珠范如芹
- 关键词:施肥方式土壤固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