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驰
-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T平扫影像特征及临床危险因素预测脑出血血肿扩大的评分系统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CT平扫影像特征及临床危险因素预测脑出血血肿扩大的评分系统。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75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样本。结合患者复查血肿是否扩大,分成未扩大组、扩大组。评价CT平扫影像特征及临床危险因素预测脑出血血肿扩大的评分系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出血位点在基底节区域共计43例,脑叶13例、丘脑16例、小脑3例。扩大组和未扩大组的高血压例数、凝血功能障碍例数、首次检查时间、出血量、黑洞征、混合征、黑洞征和混合征例数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黑洞征和混合征预测脑出血血肿扩大的约登指数、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特异度、敏感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共有混合征、黑洞征、CT第一次检查时间两个变量被保留到回归方程之中,代表CT首次检查时间、黑洞征和混合征是影响患者血肿扩大独立高危因素。实验将扩大组视为阳性样本,将未扩大组视为阴性样本。创建出CT首次检查时间、黑洞征和混合征ROC诊断分析具体模型。AUC的详细分布为0.626、0.965。结论针对病患开展CT平扫能积极预测大脑血肿扩大情况,其中缩短CT第一次检查时间、混合征以及黑洞征有着比较高的预测价值。
- 范鹏宇谌力群朱辉严吴驰郑永生
- 关键词:临床危险因素评分系统
- 前纵隔淋巴瘤的CT特征及误诊分析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前纵隔淋巴瘤的CT特征,以提高其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前纵隔淋巴瘤患者资料,全部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2例中,位于右前纵隔2例,左前纵隔2例,跨越左右前纵隔8例。全部呈分叶或形态不规则,均见坏死或囊变,无钙化,9例呈多结节融合状,7例肿块旁见软组织结节影,8例包绕或侵犯大血管、心包,增强扫描10例呈轻度强化。结论前纵隔淋巴瘤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仔细分析可与前纵隔其他肿瘤鉴别。
- 王朝文潘海锋吴驰谌力群
- 关键词:误诊
- 前瞻性心电门控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降低冠状动脉CTA的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中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降低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中的价值。方法:将234例符合纳入标准疑似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采用不同的扫描及碘对比剂注射方案进行冠脉MSCTA,实验组(A组)采用管电压100kV,碘对比剂注射速率4.5ml/s,前瞻性心电门控,图像采用迭代法重建。对照组(B组)管电压为120kV,对比剂注射速率5.0ml/s,回顾性心电门控,图像采用滤波反投影法重建。两组管电流均为160 mAs。对MSCTA图像采用主观4分法进行评价,并测量两组的图像噪声,计算辐射有效剂量。结果:A组117例,男67例、女50例;年龄32~86岁,平均(58.40±10.93)岁;体重指数22.03±1.71(kg/m^2)。B组117例,男76例、女41例;年龄35~85岁,平均(59.32±9.97)岁;体重指数22.04±1.79(kg/m^2)。A、B两组辐射剂量分别为(1.15±0.29)mSv、(4.24±1.23)mSv;对比剂碘含量分别为(18.44±0.88)gI和(23.78±0.86)gI。A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碘含量均低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图像噪声及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心电门控加迭代重建检查技术应用于MSCTA,在获得满足诊断需要的冠状动脉图像的情况下,能降低冠状动脉的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
- 叶红黄小茹黄朝南潘海锋温丹娜吴驰
- 关键词:体层摄影冠状动脉心电门控低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