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沛田
- 作品数:1 被引量:28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分离方法及培养条件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增殖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8
- 2008年
- 背景:目前用于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主要有全骨髓贴壁法、密度梯度离心法、流式细胞仪分离法、免疫磁珠法,后两种方法可获得较为纯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但对细胞活性影响较大,甚至导致细胞完全失去活性。目的:观察不同分离方法、培养条件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增殖及生物学特性的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比观察,于2006-01/2007-06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病实验室完成。材料:日本雄性大耳白兔3只,由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Mesen Cult干细胞培养基为Vancouver BC公司产品,DMEM/F12(1∶1)培养基、LG-DMEM培养基均为Hyclone公司产品。方法:无菌抽取兔髂前上棘骨髓,采取两种方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全骨髓贴壁分离法是将骨髓液注入等体积的Hanks液中,4℃1000r/min离心5min,弃上清,用Hanks液重复洗涤。Percoll密度梯度分离法是将相当于2倍骨髓液体积的1.073g/mL Percoll分离液加入15mL无菌离心管内,再将抗凝的骨髓沿管壁缓慢加至分离液面上,4℃800r/min离心30min,吸取分离液面上的白色云雾状单个核细胞层,用无血清L-DMEM培养液冲洗。将分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浓度调整为1×106,设立3组,分别加入MesenCult干细胞培养基、DMEM/F12培养基、L-DMEM培养基,各组培养基中均含有20%的胎牛血清、100u/mL青霉素、100u/mL链霉素,于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主要观察指标:不同分离方法、培养条件对细胞形态、生长特征、增殖的影响,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传代后冻存复苏情况。结果:全骨髓贴壁分离法1周后可见少许贴壁细胞伸出伪足,10~12d形成散在细胞集落,16~18d融合成单层;Percoll密度梯度分离法培养1~2d后可见部分细胞贴壁,5~7d形成散在细胞集落,2周后融合成单层并铺满平底。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
- 马力刘大军李德天刘沛田边小慧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增殖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