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伟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氧化碳
  • 1篇气体
  • 1篇纳米
  • 1篇纳米流体
  • 1篇二氧化碳
  • 1篇氨水
  • 1篇PLUS
  • 1篇RATE
  • 1篇ASPEN
  • 1篇CO2
  • 1篇CO2捕集
  • 1篇捕集
  • 1篇-B

机构

  • 2篇浙江大学

作者

  • 2篇方梦祥
  • 2篇于伟
  • 1篇刘飞
  • 1篇项群扬
  • 1篇王涛

传媒

  • 1篇能源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纳米流体的可凝气体直接抽提CO2再生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为进一步降低化学吸收过程中吸收剂的再生能耗,提出了基于纳米流体吸收剂的可凝气体直接抽提CO2再生工艺,制备了基于SiO2、TiO2、γ-Al2O3纳米颗粒和乙醇胺(MEA)溶液的纳米流体吸收剂,并选定戊烷、己烷和环己烷作为吹扫气,研究了基于纳米流体吸收剂的可凝气体直接抽提CO2再生性能,并对再生速率、循环负荷和再生能耗等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纳米流体吸收剂样品具备良好的稳定性;相比于传统再生方式,戊烷吹扫具有最优的再生效果,可降低超过40%的再生能耗。
于伟刘飞王涛熊一力Yann LE MOULLEC方梦祥
关键词:CO2捕集纳米流体
基于Rate-based模型的氨水脱碳吸收过程模拟被引量:2
2014年
以氨水为吸收剂,以脱除300 MW电厂烟气CO2的化学吸收系统作为模拟对象。基于Aspen-Plus软件建立化学吸收系统模型,对氨法脱碳吸收过程进行优化设计。采用Rate-based模型对NH3-H2O-CO2体系中各组分的分压与文献中实验值进行了比对,发现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最后经过优化,选择了4.48 mol/L、30℃、1500 kg/s的氨水溶液作为吸收剂吸收50℃的模拟烟气,吸收塔高度为30 m。
江文敏方梦祥项群扬夏芝香马秦慧于伟
关键词:氨水二氧化碳ASPENPLUS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