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巧梅 作品数:11 被引量:52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社会学 经济管理 更多>>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模式构建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 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构建本土化、科学可靠的麻醉恢复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为护理质量评价提供标准化工具。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质量评价模型为理论依据,基于循证分析和半结构式访谈制订函询问卷,通过德尔菲法对14名专家进行3轮函询,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3轮专家咨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98~0.235、0.267~0.316、0.364~0.386(均P<0.05)。最终形成了包括2项结构指标、3项过程指标、6项结果指标的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所有指标各项重要性赋值均数>3.50、变异系数<0.25。结论PACU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可为PACU护理质量的管理提供科学性、可靠性、可操行性较强的依据。 甘恬田 朱琼芳 江楠 龚凤球 李素萍 姚晓琴 马巧梅关键词:麻醉恢复室 管理质量 气管切开患者的盖被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管切开患者的盖被。主被套的顶部设置有颈槽,所述主被套的顶部且位于颈槽的均设置有护垫,所述主被套的表面且与颈槽相对应设置有布条,所述布条内贯穿有调节绳,所述主被套的两侧均设置有侧被套,所述护垫上设置有绑... 姚晓琴 郑燕玲 吴施惠 马巧梅 肖米兰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麻醉科规培护士结业考核中的实施与评价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麻醉科规培护士培训及考核中的实施与效果评价。方法对24名麻醉科规培护士进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根据护理部新入职护士两年规范化培训要求,结合麻醉科规培护士的工作岗位核心能力要求,设定6站式,每站时间15 min,对考核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并调查麻醉科规培护士对该考核模式的评价。结果麻醉科规培护士考核成绩良好,在病史采集和突发事件站点考核分数稍低。绝大部分规培护士和考官认为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模式有助于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临床能力,考官认为该考核模式能反映麻醉科规培护士岗位胜任力。结论将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核评估系统应用于麻醉科规培护士临床能力考核,能客观、公正、全面评价麻醉科规培护士的综合能力。 姚晓琴 吴泽慧 朱琼芳 马巧梅 黄哲燕 陈小俊关键词: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广东省13所三级甲等医院麻醉医生对麻醉护士培训内容的建议 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三级甲等医院(以下简称"三甲")麻醉医生对麻醉护理工作内容、护士培训内容的建议,为麻醉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麻醉医生对麻醉护士培训内容意见的调查问卷,对广东省13所三甲医院的82名麻醉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7.6%麻醉医生认为麻醉护士的工作岗位设置中,麻醉患者复苏护理最重要。87.8%的麻醉医生认为对护士进行麻醉复苏期患者的护理知识技能培训非常重要。结论:开展麻醉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规范培训内容,尽快把规范化培养麻醉护士提到日程上。 姚晓琴 陈娜 罗永丽 马巧梅 陈旭素关键词:麻醉护士 优化流程联合细节管理在手术麻醉中心药品管理中的实践及效果 被引量:19 2019年 目的探讨优化流程联合细节管理在手术麻醉中心药品管理中的效果。方法组建流程管理小组,对手术麻醉中心药品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关键问题,对原有管理方式实施优化流程联合细节管理。比较实施优化流程联合细节管理前后麻醉医师工作效率、满意度、安全隐患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实施优化流程联合细节管理后,麻醉医师工作效率及满意度均较实施前高(均P<0.001);麻醉医师取错药、用错药发生率均较实施前低(均P<0.001),其隐患经核查均得到避免。结论优化流程联合细节管理可帮助手术麻醉中心管理者找出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药品管理的流程进行优化,确保了麻醉药品使用的安全性、高效性和准确性。 朱琼芳 黄哲燕 许淼 康玉博 马巧梅 刘石带 龚凤球关键词:流程管理 药品管理 麻醉复苏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初步构建一套较为科学、客观、实用的麻醉复苏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方法采用专家小组讨论、专家咨询(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筛选指标并计算指标权重。结果两次函询中,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2%、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61和0.898,具有统计学意义。构建了包含3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和46项三级指标的麻醉复苏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专家对指标评价结果的意见一致程度较高,指标可信度较高。 姚晓琴 马巧梅 陈慕瑶 陈旭素关键词:麻醉复苏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充气式加温毯在开腹手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充气式加温毯应用于开腹手术以减少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的发生。方法将2015年6~9月本院160例开腹手术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80例)和实验组(80例),对照组采用手术盖被保温,实验组采用充气式加温毯、手术盖被保温;术中所有液体均为常温,对患者围术期不同时间点的鼓膜体温进行监测。结果对照组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为67.5%,实验组为30.0%,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气式加温毯的应用可以减少开腹手术围术期患者低体温的发生。 马巧梅 姚晓琴 毕月丽 黄毓婵关键词:开腹手术 围术期 应用品管圈降低腹部手术全麻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率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腹部手术全麻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率"的主题,随机抽取120例手术患者,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导致患者围术期低体温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进行效果检查。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率为65.0%,其中术后(PACU)低体温发生率为33.3%,寒颤发生率为10.0%。干预后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率为27.50%,术后(PACU)低体温发生率为2.5%,寒颤率为0%。品管圈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圈员能力评分由3.3~4.1分提高至3.78~4.8分。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腹部手术全麻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率,并提高护理人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意识与能力。 姚晓琴 罗永丽 马巧梅 黄毓婵 陈旭素关键词:品管圈 围手术期护理 一种气管导管的抽出防护套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管导管的抽出防护套。包括气管导管,所述气管导管上设置有气囊,且气囊通过气管连通有充气囊,所述气管导管靠近气囊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的内壁设置有防护袋,且防护袋与防护套的内壁之间固定有弹力带... 朱琼芳 黄哲燕 康玉博 姚晓琴 吴泽慧 马巧梅麻醉恢复室齿轮排班模式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基于绩效改革和提高护理交班质量为背景,探究齿轮排班模式在麻醉恢复室管理中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构建齿轮排班模式,并于2018年3月起应用,对比两种排班模式应用期间,首台麻醉完成时间、准点开台率、护理交班质量评分以及医护满意度。结果两种排班模式效果比较,齿轮排班模式首台麻醉完成时间明显短于传统排班模式,首台准点开台率、护理交班质量评分、医护满意度均高于传统排班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齿轮排班方案符合麻醉恢复室临床工作需求,提高了护理交接班质量,能合理分布护理资源,同时与麻醉医生的配合需求相契合,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有效性与连贯性。 马巧梅 朱琼芳 周巧 陈小俊关键词:麻醉恢复室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