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鸿
- 作品数:2 被引量:419H指数:2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社会共治: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实践探索与制度创新被引量:401
- 2014年
- 以法治为基础的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是我国社会治理实践探索的经验总结,也是实践中形成的新要求。作为社会治理的制度创新,多元共治主要包括四大特征:多元主体,开放、复杂的共治系统,以对话、竞争、妥协、合作和集体行动为共治机制,以共同利益为最终产出。多元共治不是政府退出,不是"小政府、弱政府",而是"小政府、强政府、大社会"的共同治理模式。
- 王名蔡志鸿王春婷
- 关键词:多元共治社会治理
- 以“能力专有性”论政社合作——以两岸防艾社会组织为例被引量:18
- 2019年
- 既有理论对于政府与社会关系(以下简称"政社关系"的解释更多聚焦于制度论和理念论两个视角,尤其强调制度供给的不足造成了政社关系的不同模式。本文在评述这些观点的基础上,从能力论的视角出发探求新的解释框架,进而提出能力专有性这一新的概念。基于经济学对于分工的研究,本文认为:政社之间相互依赖程度的不同源于社会组织所拥有的能力专有性的差异,社会组织能力专有性越强,政府与其越容易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反之则容易形成任意支配型的关系。本文以艾滋病防治为主要领域并以台湾地区和我国大陆的社会组织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分工基础上的深耕细作、专业化的员工及志愿者队伍以及长期的经验及社会资本的累积,使台湾地区防艾社会组织在自身擅长的领域内形成了很强的能力专有性,这一方面突出了社会组织的竞争优势,但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其跨域流动的可能性,最终形成政社之间相互依赖的紧密关系;而我国大陆防艾社会组织的专业化分工不明确,缺乏在固有领域的深耕细作,全职员工欠缺特别是员工和志愿者团队的专业性差、流动性高,种种因素使之缺乏能力专有性,在与政府合作中处于被任意支配的地位。本文进而从制度视角解释了社会组织形成不同能力专有性的原因。
- 王名蔡志鸿
- 关键词:政社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