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蒲艳

作品数:14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胚胎
  • 3篇植入
  • 3篇植入前
  • 3篇受精
  • 3篇囊胚
  • 3篇结局分析
  • 3篇发育潜能
  • 2篇多态
  • 2篇遗传学
  • 2篇胚胎发育
  • 2篇胚胎移植
  • 2篇胚胎植入
  • 2篇胚胎植入前
  • 2篇胚胎质量
  • 2篇细胞
  • 2篇卵裂
  • 2篇卵裂期
  • 2篇卵裂期胚胎
  • 2篇母细胞
  • 2篇IVF

机构

  • 14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市立医院
  • 1篇学研究院
  • 1篇苏州贝康医疗...

作者

  • 14篇郑爱燕
  • 14篇丁洁
  • 14篇蒲艳
  • 12篇王玮
  • 10篇李红
  • 9篇孟庆霞
  • 4篇王馥新
  • 3篇顾斌
  • 3篇偶健
  • 2篇杨慎敏
  • 1篇毛君
  • 1篇邹琴燕
  • 1篇李惠敏
  • 1篇许咏乐
  • 1篇刘敏娟

传媒

  • 5篇生殖医学杂志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生育健康...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中华生殖与避...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期补救ICSI对IVF受精以及胚胎质量的影响
目的 比较早期补救ICSI (Rescue-ICSI)和常规ICSI以及第二天补救ICSI (Late-ICSI)对IVF受精以及胚胎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本中心于2005年9月至2013年1月566例常规I...
顾斌郑爱燕丁洁蒲艳孟庆霞杨慎敏王玮
囊胚发育速度和质量对复苏周期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的影响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研究囊胚发育速度和囊胚评分对复苏周期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6年2月586个复苏周期单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囊胚发育时间、内细胞团(ICM)评分和滋养层细胞(TE)评分对玻璃化冷冻复苏周期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的影响。结果囊胚发育时间,ICM评分和TE评分对临床妊娠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和新生儿性别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囊胚发育时间和ICM评分对流产率有显著影响(P<0.05),是影响流产率的两个主要指标;囊胚发育时间、ICM评分和TE评分对活产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且TE评分是影响活产率的首要因素。结论挑选发育第5天内细胞团质量和滋养层细胞质量高的胚胎可以获得高活产率和低流产率,但是这些指标并不能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和新生儿出生性别比。
孟庆霞郑爱燕丁洁蒲艳廖桂芝李红王玮
关键词:新生儿
卵泡冲洗对长方案促排卵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研究卵泡冲洗对长方案治疗患者体外受精(IVF)周期各项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到2013年5月在我院行长方案促排卵的IVF周期患者,共472例,其中卵泡冲洗组(冲洗组)135例,未行卵泡冲洗组(对照组)337例,分别比较冲洗对获卵率、MII卵率、正常受精率、异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的影响。结果:在长方案IVF周期中,冲洗组的获卵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5.3%vs.67.0%,P<0.05),但MII卵率和正常受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2.4%vs.84.7%,55.5%vs.58.5%,P<0.05),其他各项临床指标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长方案IVF周期,卵泡冲洗能获得更多卵子,但并不能提高有效卵子数和有效胚胎数,且卵泡冲洗不对患者临床妊娠结局产生影响。
郑爱燕丁洁顾斌蒲艳李红王玮
关键词:胚胎发育潜能
高龄与非高龄复发性流产患者行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高龄及非高龄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行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PGT for aneuploidies,PGT-A)后胚胎染色体整倍性以及患者的临床结局,探讨PGT-A在两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苏州市立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行PGT-A的高龄组患者(≥38岁,96个活检周期,259枚囊胚)及非高龄RSA组患者(<38岁,99个活检周期,429枚囊胚),所有囊胚均行滋养外胚层活检,采用二代测序技术(NGS)检测,根据不同囊胚发育天数和胚胎质量分析两组患者胚胎染色体的整倍性,比较同时期胚胎冻融移植周期(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中行PGT-A与未行PGT-A的高龄患者、非高龄RSA患者行PGT-A和未行PGT-A的临床结局。结果高龄患者和非高龄RSA患者D5囊胚的非整倍体率均低于D6囊胚,其中D6非优质囊胚组的非整倍体率最高。FET周期PGT-A高龄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活产率均显著高于未行PGT-A高龄组的患者(P<0.05),而非高龄RSA患者中行PGT-A组与未行PGT-A组临床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T-A技术有助于改善高龄患者的临床结局,对于非高龄RSA患者,应谨慎考虑应用PGT-A技术。
蒲艳郑爱燕廖桂芝偶建王馥新王玮丁洁
关键词:高龄复发性流产
ICSI退化对同胞卵母细胞正常受精后发育潜能及临床结局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后发生的卵母细胞退化现象对患者同胞卵母细胞正常受精后的胚胎发育潜能及临床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苏州市立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行ICSI,且使用时差培养箱培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收集到242个周期3119枚卵母细胞,信息收集截至2024年2月5日最后1例纳入统计的患者分娩。按ICSI后是否发生卵母细胞退化分为退化组(140个周期)和对照组(102个周期),比较两组胚胎的生长发育情况及移植后的临床结局,并进一步分析两组胚胎形态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的女方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基础卵泡刺激素、基础黄体生成素、基础雌二醇、窦卵泡计数、抗苗勒管激素、不孕因素及精液来源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退化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注射日雌二醇水平[2513.00(1842.20,3638.50)ng/L]、获卵数[(13.56±4.80)枚]和成熟卵率[84.35%(1601/1898)]显著高于对照组[2270.50(1472.00,3044.20)ng/L,P=0.019;(11.97±4.71)枚,P=0.011;81.08%(990/1221),P=0.017],但其正常受精率[69.33%(1103/1591)]、第3天(day 3,D3)优质胚胎率[57.85%(634/1096)]、囊胚形成率[50.87%(469/922)]以及胚胎利用率[58.30%(643/110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5.56%(847/990),P<0.001;65.72%(556/846),P<0.001;61.26%(446/728),P<0.001;66.12%(560/847),P<0.001]。进一步分析显示,退化组的D3低细胞数(<7)胚胎比例[33.76%(370/1096)]和D3高碎片率(碎片率≥50%、碎片率20%~50%)胚胎比例[10.01%(109/1089)、18.64%(203/1089)]显著高于对照组[27.19%(230/846),P=0.002;6.06%(51/841),P=0.002;14.15%(119/841),P=0.009],异常分裂DC1和CC的发生率[5.98%(66/1103)、2.45%(27/1103)]亦显著高于对照组[2.48%(21/847),P<0.001;0.94%(8/847),P=0.013]。而对于可利用胚胎而言,退化组的tPNf[22.82(21.13,24.84)h]�
郑爱燕孟庆霞蒲艳廖桂芝李培培丁洁
采用二代测序对脊髓性肌萎缩家系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二代测序技术对脊髓性肌萎缩症(SMA)家系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的应用价值和优势。方法选取1对于苏州市立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就诊的SMA基因携带者夫妇,经家系调查后,抽取家系成员外周血,采用Real-time PCR法进行分析,明确基因突变位点。针对突变位点涉及基因及基因的上下游区域内选择高密度紧密连锁的单核苷酸多态(SNP)作为遗传标记。二代测序(NGS)后,选择若干有效位点进行单体型分析。最后使用单体型连锁分析技术进行单基因PGD。结果此对夫妇的SMN1基因exon7均为单拷贝,而先证者为SMN1基因exon7纯合缺失。通过单体型连锁分析之后进行单基因病PGD周期,形成4枚囊胚,NGS PGD检测结果为未携带突变的整倍体囊胚、单拷贝携带的整倍体囊胚、单拷贝携带但为非整倍体囊胚和致病的整倍体囊胚各1枚。将未携带突变的整倍体囊胚行冻融胚胎移植后获得临床妊娠,产前诊断结果显示未见异常,足月剖宫产分娩一正常男婴,体重3 150g,健康状况良好。结论采用NGS对SMA家系行PGD可以阻断此单基因病在该家系中的再发风险,还可以避免选择非整倍体胚胎而导致的流产问题。
倪梦霞王玮郑爱燕丁洁邢丽贤刘敏娟毛君蒲艳邹琴燕孟庆霞李红偶健张癸荣
关键词:脊髓性肌萎缩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单核苷酸多态
形态动力学联合减数分裂纺锤体观测在卵裂期胚胎筛选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利用胚胎形态动力学联合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纺锤体(MS)观测,探索预测胚胎发育潜能的卵裂期胚胎筛选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6月在苏州市立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同时行卵母细胞MS观测和胚胎实时观测培养的46个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卵母细胞MS形态、胚胎是否存在异常分裂方式,以及胚胎形态学差异对卵母细胞及卵裂期胚胎进行分类研究,分析胚胎形态动力学参数及MS形态预测胚胎发育潜能的价值,建立预测囊胚形成的早期胚胎分层筛选模型,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该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MS正常组的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MS异常组(63.6%vs.46.9%,P<0.05);直接分裂(DC)1组的囊胚形成率显著低于DC2组和无DC组(5.0%vs.46.7%、63.9%,P<0.05);D3形态学优质胚胎的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D3形态学非优质胚胎(79.4%vs.24.6%,P<0.05)。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D3形态学优质胚胎中,3细胞到5细胞的发育时间(cc3)、5细胞到8细胞的发育时间(s3)和MS形态对囊胚形成有预测价值(P<0.05);在D3形态学非优质胚胎中,卵裂球数目对囊胚形成有预测价值(P<0.05)。以此建立了D3胚胎分层筛选模型,共11级(A~K级),A级最优,K级最劣。该筛选模型对囊胚形成的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57[95%CI(0.816,0.899),P=0.000]。结论采用胚胎形态动力学参数联合MS形态分析建立的D3胚胎分层筛选模型,对胚胎发育潜能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郑爱燕蒲艳孟庆霞王玮廖桂芝李红丁洁
关键词:卵母细胞卵裂期胚胎胚胎发育纺锤体
全胚冷冻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应用及临床结局分析
目的 比较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进行全胚冷冻后冻融胚胎移植患者以及同期行新鲜周期胚胎移植患者的妊娠结局,探讨全胚冷冻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予以控制性超促排卵体外...
丁洁郑爱燕顾斌蒲艳李红王玮
优化选择性卵裂期单胚胎移植策略的妊娠结局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探讨通过胚胎形态学观察进行选择性卵裂期单胚胎移植策略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在苏州市立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行IVF/ICSI-ET卵裂期胚胎新鲜周期移植或全胚冷冻保存后第1个冻融卵裂期胚胎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进行受精后第2天(D2)胚胎形态学观察和胚胎移植数目分为:D2、D3连续观察卵裂期单胚胎移植组(连续观察单胚组)70个周期;无D2观察、仅D3观察卵裂期单胚胎移植组(D3观察单胚组)97个周期;仅D3观察卵裂期双胚胎移植组(D3观察DET组)564个周期。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及胚胎发育实验室指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异位妊娠率和早期自然流产率等,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妊娠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3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性激素水平、基础窦卵泡计数(AFC)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的不同受精方式占比、Gn总量、HCG日内膜厚度、HCG日P水平、刺激天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D3观察单胚组的获卵总数、成熟卵子数、2PN受精数、卵裂数、优胚数、成囊胚数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D3观察单胚组的临床妊娠率、HCG阳性率亦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连续观察单胚组的种植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3组间的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连续观察单胚组和D3观察单胚组均无多胎妊娠发生,D3观察DET组的多胎妊娠率为42.37%(161/380)。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抗苗勒管激素(AMH)、HCG日E水平、促排卵方案、获卵数、2PN受精数等对临床妊娠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因素对临床妊娠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对于年龄<35岁、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患者,进行D2、D3连续胚胎形态学观察后选择发育潜能最佳的胚胎行卵裂期单胚胎移植可以获得较理想的临床妊娠
季玉娟郑爱燕丁洁蒲艳许咏乐王馥新李惠敏孟庆霞
关键词:卵裂期胚胎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
利用胚胎实时观测技术预测早期胚胎的发育潜能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利用胚胎实时观测技术(Time-lapse)预测早期胚胎的发育结局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101例IVF Time-lapse周期,532枚行囊胚培养胚胎的早期发育时间点及胚胎发育的异常分裂行为。根据发育速度和发育质量分为三组:A组(D3细胞数≥6,且碎片≤20%的胚胎,共385枚)、B组(D3细胞数≥6,且碎片>20%的胚胎,共57枚)、C组(D3细胞数<6的胚胎,共90枚)。结果 (1)在A组,可用囊胚的2细胞至3细胞的持续时间(cc2)、3细胞至5细胞的持续时间(cc3)和发育至5细胞的时间(t5)显著高于废弃胚胎(P均<0.05),而3细胞至4细胞的持续时间(s2)、5细胞至8细胞的持续时间(s3)、发育至2细胞的时间(t2)、异常分裂(AC)和逆分裂(RC)显著低于废弃胚胎(P均<0.05),其余指标在可用囊胚与废弃胚胎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进一步,在可用囊胚中,优质囊胚的cc2、cc3、t5显著高于非优质囊胚(P均<0.05),s2、s3、AC和RC显著低于非优质囊胚(P均<0.05),其余指标在优质囊胚与非优质囊胚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2)在B组,除cc2外,其余指标在可用囊胚与废弃胚胎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3)在C组,所有指标在可用囊胚与废弃胚胎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利用Time-lapse技术可以预测6细胞以上碎片少的形态学优质D3胚胎的发育潜能;而对于细胞数少或碎片多的形态学非优质D3胚胎,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郑爱燕孟庆霞丁洁蒲艳廖桂芝李红王玮
关键词:TIME-LAPSE囊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