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璐

作品数:8 被引量:52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MRI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重构
  • 1篇动态CT增强...
  • 1篇学法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医学影像
  • 1篇医学影像教学
  • 1篇医学影像学
  • 1篇影像
  • 1篇影像教学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表现
  • 1篇造影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癌肝转移
  • 1篇术后
  • 1篇术前

机构

  • 8篇郑州大学第二...
  • 1篇河南省胸科医...

作者

  • 8篇范璐
  • 3篇孙玮
  • 3篇张彦梅
  • 3篇郭君武
  • 2篇翟冬枝
  • 2篇张慧
  • 2篇张晓琦
  • 1篇韩娜
  • 1篇姜海涛
  • 1篇李杰
  • 1篇张彦梅
  • 1篇崔聪
  • 1篇孙纬
  • 1篇蔡宁
  • 1篇姜海涛

传媒

  • 3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主动脉CTA扫描参数与术后主动脉重构的关系研究
2023年
目的研究主动脉夹层(AD)患者术前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扫描参数与术后主动脉重构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AD患者150例,均行胸主动脉腔修复术,统计随访6个月术后主动脉重构情况。将主动脉重构阳性患者作为阳性组,主动脉重构阴性患者为阴性组。比较两组术前CTA征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术前CTA征象与术后主动脉重构的关系;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术前CTA征象对术后主动脉重构阴性的预测效能。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术后6个月,经CTA检查显示,真腔面积占比阳性平面计数>1/2的患者109例(72.67%),设为阳性组,真腔面积占比阳性平面计数≤1/2的患者41例(27.33%),设为阴性组。与阳性组比较,阴性组主动脉管壁厚度增加(P<0.05),动脉壁环形或新月形增厚、升主动脉逆行撕裂及主动脉弓部破口构成比升高(P<0.05)。ROC曲线显示,主动脉管壁厚度预测术后主动脉重构阴性的最佳截断点为2.17 mm,主动脉管壁厚度、动脉壁环形或者新月形增厚、升主动脉逆行撕裂、主动脉弓部破口预测术后主动脉重构阴性的AUC分别为0.790、0.731、0.751、0.799。结论AD患者术前主动脉CTA扫描参数中主动脉管壁厚度、动脉壁环形或者新月形增厚、升主动脉逆行撕裂及主动脉弓部破口与术后主动脉重构关系密切,可为临床评估该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范璐孙玮李姝琪崔聪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CT血管造影主动脉重构
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评价成人大骨节病患者膝关节骨赘与下肢力学轴线的关系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评价成人大骨节病患者膝关节骨赘与下肢力学轴线的关系。方法 280例成人大骨节病患者,通过应用数字化X线评价拍摄膝关节前后位片,测量和计算股骨胫骨角、骨赘长度、骨赘突起指数、胫股关节间隙比,研究分析成人大骨节病患者膝关节骨赘突起指数与胫股关节间隙比、股骨胫骨角的关联性。结果关节股骨胫骨角与股骨内侧髁骨赘突起指数、关节股骨胫骨角与胫骨内侧骨赘突起指数、关节胫股关节间隙比与股骨外侧髁骨赘突起指数、而关节胫股关节间隙比与胫骨内侧髁骨赘突起指数等均呈现出正相关(P<0.01)。结论数字化X线在成人大骨节病的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成人大骨节病患者膝关节骨赘与下肢力学轴线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膝关节骨赘的发生与发展可能受到下肢生物力学变化的影响。
张彦梅范璐李杰郭君武孙德月
关键词:成人大骨节病数字化X线
MRI在氟骨症脊柱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究MRI在氟骨症脊柱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78例氟骨症脊柱病变患者脊柱MRI资料,并与X线对比,并通过配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未患有氟骨症的96例颈椎MRI做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MRI结果。结果所有椎体信号在T1WI、T2WI上均显示为不均匀或均匀性降低,氟骨症组患者C3~7椎体信号强度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显示黄韧带与后纵韧带骨化68例(87.18%),与X线平片相似,其中7例(8.97%)黄韧带骨化(均于胸椎内),34例(43.59%)后纵韧带骨化,27例(34.62%)黄韧带与后纵韧带骨化。61例骨化后纵韧带在T1WI上有30例(49.18%)显示为中等信号强度,34例骨化黄韧带在T1WI上有30例(88.24%)显示为中等信号。78例氟骨症患者中72例(92.31%)椎管狭窄,脊髓受压60例(76.92%);椎间盘突出65例(83.33%);椎间盘变性54例(69.23%)。56例颈椎MRI表现出47例(83.93%)脊髓受压,而X线平片判定脊髓受压39例(69.64%)。氟骨症组患者椎间盘突出及变性例数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显示氟骨症椎体信号强度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性降低,可直接反映骨髓内脂肪分布、含量及成骨活动增强程度。MRI可准确显示出椎间盘突出、变性、脊髓内病理学变化及脊柱受压情况,在氟骨症脊柱病变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张彦梅孙纬范璐蔡宁姜海涛
关键词:氟骨症脊柱病变MRI
重症肌无力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与认知功能的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运用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探索重症肌无力患者(MG)脑功能局部一致性(ReHo)及认知功能的改变。方法3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MG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进行rs-fMRI检查和临床量表评分。采用双样本t检验对两组受试者全脑的ReHo值及临床量表评分进行组间差异分析,MG患者异常脑区ReHo值与认知功能评分进行Pearson关联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G组的认知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MG组左侧小脑半球、双侧丘脑、中脑、左侧梭状回、左侧枕中回脑区呈现ReHo值降低,左侧额上回、左侧额上回内侧、左侧额中回脑区呈现ReHo值增高。MG组ReHo异常脑区与认知功能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MG患者ReHo异常脑区与MG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相关,rs-fMRI可更加深入了解MG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为MG患者监测的疾病进展和治疗评估提供重要的影像学指标。
张晓琦孙玮范璐翟冬枝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
MRI对布鲁杆菌性脊椎炎的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对布鲁杆菌性脊椎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8例布鲁杆菌性脊椎炎患者椎体与椎间盘受累信号、病发部位、椎管内外脓肿形成及扩散范围、破坏程度、诊疗情况等。结果 28例患者胸椎、骶椎各3例,颈椎1例,腰椎21例,分别占10.71%、3.57%、75.00%;T2WI高信号21例,T1WI低信号25例;椎间盘明显异常信号为35.71%,病变椎体形态变化明显为25.00%,椎旁软组织异常信号为35.71%,椎旁或骨内脓肿形成为25.00%,硬膜外有脓肿形成为10.71%,牵涉椎体≥3个为3.57%。结论 MRI对布鲁杆菌性脊椎炎具有较高鉴别诊断价值。
范璐张彦梅郭君武张慧李姝琪
关键词:MRI布鲁杆菌脊椎炎
双源双能CT在尿路结石成分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技术应用于尿路结石成分分析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26例尿路结石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对其结石成分进行分析,将结果与用红外光谱法分析结石成分的结果作对比,计算双源CT在体分析草酸钙结石、磷酸盐结石、胱氨酸结石及尿酸结石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双源CT能够准确的区分尿酸结石和非尿酸结石(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较准确的区分草酸钙结石(灵敏度为89.03%、特异度为85.62%),磷酸盐结石(灵敏度为67.28%、特异度为90.71%)及胱氨酸结石(灵敏度为73.56%、特异度为93.43%)。结论:双源CT双能量技术能在治疗前对尿路结石的成分进行初步分析,对了解结石成因,预防结石形成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范璐郭君武张慧
关键词:尿路结石红外光谱法
多模式联合影像教学法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基于PACS系统的CBL教学模式与MDT模式在医学影像住培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20年9月-2021年6月期间,通过比较多模式联合影像教学法(研究组)与传统教学方式(对照组)在医学影像学住培生临床实践中的教育差异,采用问卷调查和专业考核方式评估MDT模式联合PACS系统下C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理论和实践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各项指标显示学生较普遍满意MDT模式与PACS系统下CBL教学这种多模式联合教学方式。结论MDT模式联合PACS系统下CBL教学法有效提高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质量,使医学影像实践教学高效便捷,为临床疾病诊治与评估提供重要价值和意义。
张晓琦韩娜孙玮范璐翟冬枝
关键词:PACS系统CBL教学法医学影像学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动态CT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被引量:29
2018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肝内转移灶CT动态增强表现特征以及肝内分布规律。方法 2011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94例,常规行三期增强CT检查。结果在94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检出肝内转移灶389个,包括环形强化灶224个(57.6%),结节状强化灶122个(31.4%),其它类型强化灶43个(11.1%);33例右侧结肠癌患者肝内转移灶位于肝右叶者89个(69.5%),位于肝左叶者39个(30.5%),右叶分布比例明显高于左叶(P<0.05);61例左侧结肠癌患者肝内转移灶位于肝右叶者137个(52.5%),位于肝左叶者124个(47.5%),两组肝内转移灶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灶CT动态增强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其原发病灶位置与肝内转移瘤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提高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癌的检出率。
姜海涛张彦梅范璐
关键词:肝转移癌结直肠癌螺旋C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