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锋

作品数:10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政治法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法律
  • 2篇视域
  • 2篇农地
  • 2篇律制
  • 2篇国家公园
  • 2篇法律制度
  • 1篇担保
  • 1篇地经
  • 1篇地役权
  • 1篇地役权制度
  • 1篇动物
  • 1篇动物保护
  • 1篇多元共治
  • 1篇刑事
  • 1篇刑事审判
  • 1篇刑事庭审
  • 1篇野生动物
  • 1篇野生动物保护
  • 1篇渔业
  • 1篇中国海洋渔业

机构

  • 9篇山东理工大学

作者

  • 9篇胡锋
  • 5篇白洋
  • 1篇吴庭刚

传媒

  • 2篇科技管理研究
  • 2篇唐山学院学报
  • 1篇学术交流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沈阳大学学报...
  • 1篇河南财经政法...
  • 1篇知与行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1
  • 2篇202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论我国农地融资担保的制度实现被引量:4
2021年
农地融资担保制度既能满足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要求,实现土地要素的有序流动并提高其配置效率,又能拓宽农业融资渠道,激活农地资源,促进现代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然而,实践中存在的交易流转市场不完备、土地评估机制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制约着农地融资担保制度的有效实现。针对农地融资担保实现机制的完善,应基于农户、流转受让方以及金融机构三者的立场进行综合制度设计,即通过构建农地流转交易市场以促进农地流转及抵押融资,修正承包方同意条款以减轻对于流转受让方权利的过度限制,创新强制管理等模式以及时实现抵押权,优化土地价值评估机制以准确评判农地价值,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增强农户进行融资担保的意愿。
白洋胡锋
关键词:土地经营权融资担保
国家公园保护地役权制度的国际经验启示
2023年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自然资源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过程中存在人地关系矛盾突出、专项财政资金不足以及流转补偿标准较低等现实困境。而保护地役权作为一种相对灵活的制度设计,可以同时兼顾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的科学保护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能够更好地满足国家公园的管理需求。通过对法国、俄罗斯、美国、英国等国家的相关地役权制度实践进行比较考察得出我国国家公园保护地役权制度建构可资借鉴的经验:通过立法明确保护地役权的基本内容、加强保护地役权相关立法的衔接、实现保护地役权协议内容的相对统一、强化对保护地役权实施的全方位监管。
胡锋
关键词:国家公园
中国海洋渔业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基于美国渔业管理经验的借鉴被引量:9
2020年
对美国海洋渔业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和研究,总结出其成功经验,以期为我国海洋渔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完善提供域外参考。通过对美国海洋渔业一手文献的分析,研究其有效遏制渔业资源衰退的管理方法,并综合运用学科交叉与比较研究方法,剖析其制度运行的内在机理,即在尊重海洋生态系统前提下、科学评估海洋鱼种资源数据基础上,制定渔场重建计划,采取有限准入权、份额捕捞、过程监管及社会配套等综合管理措施对海洋渔业资源进行系统性管理。最后,针对我国海洋渔业管理制度的完善,提出应在科学评估鱼种资源最大可持续生产量基础之上创新海洋渔业管理制度,将产出控制与投入控制有机结合,探索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渔业管理计划及配额捕捞模式,从而实现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诉求。
白洋胡锋吴庭刚
关键词:海洋渔业
刑事庭审实质化视域下法官认知体系的建构被引量:1
2021年
刑事审判中的法官认知偏差具有阶段差异性,主要分为事实认知偏差、法律认知偏差和社会认知偏差,存在于证据材料处理、证据证明力认证、案件事实认定和案件裁判四个阶段;隧道视野、印证证明、经验法则、锚定效应、选择性注意和投射效应是法官认知偏差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法官认知偏差进行有效控制,可从法官自身修正、外部因素革除和程序制度防范三方面入手,即法官通过理性认知思维养成、专业知识结构提升、庭审语言规范化、裁判文书说理等方式实现自身业务能力的精进;通过防范行政权对司法权的不当干预、协调社会舆论与司法决策的关系等途径排除外部因素对法官认知的不利影响;通过建立预审法官和专家型法官制度、建构以庭审为中心的案件审理模式、改进公诉机关量刑建议书制度等措施完善程序性预防机制。
胡锋
关键词:刑事审判法官
我国海洋蓝碳交易机制及其制度创新研究被引量:37
2021年
通过对蓝碳相关理论一手文献的分析,明确蓝碳交易的研究进展。基于国际国内双重视角,运用归纳分析及学科交叉等方法,研究梳理国际蓝碳议题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蓝碳建设的实践历程,发现既有制度存在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付费制度推进缓慢、交易各环节的市场监管及环境监管机制尚不健全等现实困境。研究结果表明,建立以持续发展为导向的蓝碳交易市场,应当以自然科学原理、陆海统筹等理论为指引,科学控制蓝碳交易配额总量并进行初始化分配,在中央与地方蓝碳专门保护立法统筹推进保障下,通过设立专门的蓝碳基金及保险制度,引入综合性海洋蓝碳环境影响评价和生态补偿等制度配套,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蓝碳交易实施机制。
白洋胡锋
关键词:陆海统筹
生态整体主义视域下野生动物保护的法理审视与制度完善被引量:3
2021年
生态整体主义思想是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哲学基础。从利奥波德、罗尔斯顿对生态系统内在价值的肯定到奈斯提出的深层生态学塔式理论体系,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借鉴价值是循序渐进的。现行野生动物保护立法存在保护范围狭窄、相关立法较为分散、处罚范围及力度受限、管理权限交叉重叠与市场监管缺位等问题。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改,应采取生态整体主义进路,将“公众健康安全”内容写入立法,多措并举拓展野生动物保护的外延,建立野生动物利用黑名单制度,扩大违法行为的处罚范围,加强监督管理和信息公开,实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动态化管理。
白洋胡锋
关键词:生态整体主义野生动物保护法理审视
“双碳”目标下中国气候治理法律制度的体系化建构
2023年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我国气候治理法律制度体系的建构应以气候正义为根本价值依归、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目标原则、以整体系统观为基本规制理路。即应通过制定应对气候变化专门立法,并加强相关立法间的衔接与协调等方式完善面向气候中和的综合立法体系;应借助设立统一的应对气候变化管理机构,并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气候协同治理机制及国际合作机制等举措,构建面向多元共治的协同执法体系;应充分发挥气候司法的预防性和救济性功能,并立足我国司法实践建立面向损害救济的司法保障体系;应通过设置碳排放交易、气候变化评估监督、碳排放清单与强制报告、碳预算及气候变化基金、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等机制健全面向精准实施的配套制度体系。
胡锋
关键词:气候治理多元共治损害救济
绿色发展理念下我国农地流转的环境法律规制被引量:1
2021年
分析农地流转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阐述既有农地流转法律规制的问题与症结;提出我国农地流转的环境法律规制进路应当从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确立风险保障金制度、健全行政监管机制、综合设定责任条款等角度进行全方位统筹把握。指出在制度建构中,应充分借鉴“总量控制”思维等环境法律规制意蕴,从根本上约束流转经营主体的环境损害行为,实现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目标。
胡锋
关键词:农地流转环境保护法律规制
我国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法律制度衔接研究被引量:9
2020年
我国既有的各类自然保护地存在空间交叉重叠、权责模糊、多头管理等突出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难题。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正是国家破解这一难题的制度举措。文中在介绍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概念、分析我国自然保护地现有法律制度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法律制度衔接的设想。在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过程中,理顺国家公园与既有自然保护地之间的关系,加强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法律制度的衔接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思路为:在宏观政策法律层面,从国家统一立法、提升立法协调性、扩大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国家公园体制法律建构的整体设想;在微观制度保障层面,吸纳保护原则、差异原则及衔接原则,建立国家统一自然保护地管理制度。建议以《国家公园法》的制定为契机,统筹考量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统领自然空间保护的基本法——《自然保护地法》。
胡锋白洋
关键词: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法律制度衔接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