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洪
- 作品数:11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病机证素——“致痹因子”初探被引量:30
- 2018年
- 《黄帝内经》提出痹证(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机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结合《黄帝内经》的认识,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病机证素的分析,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形成致痹因子,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条件;致痹因子乘虚侵入人体聚合,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决定因素。根据致痹因子-荣卫较量模型,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以此判定致痹因子积聚部位与程度,据此将本病分为起病期、发病期、发作期、高峰期4个时期,并确立相应的治法和用药。
- 庞宇舟罗志洪汤倩倩张青槐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 近5年关于穴位埋线不良反应报道的分析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在穴位埋线的应用日益普遍的背景下,了解临床上穴位埋线引起的不良反应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及常用处理方法,为穴位埋线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网、万方关于埋线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报道,检索时间为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结果:检索出有关埋线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报道6篇,无严重不良反应,所有不良反应在给与相应的处理后均可恢复。结论:穴位埋线作为一种新型针刺类的中医外治方法,无法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面对其引起的不良反应,今后在临床操作时应更加关注无菌操作、穴位的选择、针刺的角度与深度。
- 罗志洪覃晓燕汤倩倩赵利华
- 关键词:穴位埋线
-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皮肤病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7年
-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广泛流传于广西壮族地区民间的一种特色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壮医理论发掘整理研究的不断深人,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在皮肤病的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于多种临床常见皮肤病的治疗中有切实的疗效。据此,本文对近10年来使用该疗法治疗皮肤病的相关文章进行整理,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好的文献参考。
- 唐静蒋祖玲韦国彪林基勇罗志洪张青槐
- 关键词:壮医药线点灸皮肤病
- 赵利华运用针灸治疗慢性湿疹经验被引量:5
- 2017年
- 介绍赵利华教授运用针灸疗法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经验。赵教授总结该病的病因病机为脾失健运,风湿热瘀留恋。治疗重在健脾祛湿,根据这一原则取穴,以浅刺围刺为主;治风先治血,临床以自血疗法为特色,分上中下三部取穴,交替使用;善用灸法,结合壮医民间特色药线点灸疗法,或急按以泻之,缓按以补之。
- 覃晓燕罗志洪赵利华
- 关键词:慢性湿疹针灸疗法名医经验
- 浅谈中医“治未病”在农村的推广实施——以防治阿尔茨海默病为例被引量:1
- 2015年
-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农村尤为如此。面对诸如阿尔茨海默病一类难以治疗、经济消耗大、对家庭破坏深的疾病,普及"治未病"思想以及建立农村"治未病"体系是应对此难题的一个切入点。
- 罗志洪蒋祖玲汤倩倩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治未病农村
- 风湿免疫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带教体会被引量:3
- 2017年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国家医疗改革的重要举措,风湿免疫科作为规培的必轮科室,专科性较强、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日常教学中篇幅较少,绝大多数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对于对风湿病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常常存在困难。怎样在轮转时间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提高轮转医师掌握风湿病的能力,好的教学培训方法至关重要。
- 汤倩倩罗志洪徐晶邢莎莎
- 关键词:住院医师风湿免疫科
- 穴位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系统评价
- 目的: 通过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目前穴位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现状进行评价,为穴位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实践与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电子检索PubMed、Cochrane ...
- 罗志洪
- 关键词:穴位注射自血疗法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
- 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应用进展被引量:4
- 2016年
- 检索自2007年3月以来针灸数据挖掘的相关文献,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在针灸治疗领域的应用及使用情况。结果发现数据挖掘技术能从不完整的、模糊的、非线性的针灸数据中总结规律,但分析方法较单一,提取复杂、多元的数据信息挖掘分析方法仍有待探索。
- 陈树燕赵利华罗志洪
- 关键词:针灸数据挖掘分析方法
- 一种用于壮医热敏灸法的辅助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壮医热敏灸法的辅助装置,包括箱体、提手和针灸针,箱体未设有提手的一端铰接设有盖,箱体内设有隔板,隔板上设有若干个通孔一和酒精盒,通孔一内设有海绵,酒精盒和海绵通过位于隔板内的暗孔相连,箱体内设有若...
- 庞宇舟汤倩倩罗志洪黄安张青槐
- 文献传递
- 益髓灸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观察益髓灸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和血清及脑、肾组织的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 G)、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比较2组穴位(足三里配悬钟、百会配关元)延缓脑衰老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75只SPF级3月龄体质量为(30±2)g雄性昆明小鼠,水迷宫检测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只,即生理组、造模组、艾灸1组(足三里+悬钟穴)、艾灸2组(百会+关元穴),艾灸3组(非穴位)。造模组和各艾灸观察组予D-半乳糖按1 000 mg/(kg·d)颈背部皮下注射,同时生理组以同法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56 d。3组艾灸观察组于造模第13 d起开始艾灸,每次每穴3壮,灸单侧(或2穴),共6壮。生理组和造模组不做治疗性干预,但给予与各观察组同时间、程度的捉抓刺激。造模、治疗结束后,再次进行水迷宫测试,将小鼠眼球取血,断头取脑,开腹取肾,制备脑、肾组织匀浆,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及脑、肾组织8-OHd G、T-AOC水平。结果:1)水迷宫结果显示:造模、治疗前各组小鼠水迷宫各项指标及学习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及治疗后,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两比较:a.造模及治疗后,造模组与生理组、艾灸1组、艾灸2组比较,"潜伏期、平台象比、停留时间、寻求次数、原平台象限百分比、跨越次数"6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生理组与艾灸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3组与艾灸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及脑、肾组织ELISA结果示:a.造模组血清和脑、肾组织8-OHd G含量显著升高,与生理组、艾灸1组和艾灸2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组与艾灸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3组与艾灸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造模组血清和脑、肾组织T-AOC水平显著降低,与生理组、艾灸1组和艾灸2组3组比�
- 黄新格零佩东罗志洪苏传丽赵利华陈尚杰
- 关键词:D-半乳糖脑衰老学习记忆氧化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