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秀君

作品数:8 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篇有机碳
  • 3篇土壤
  • 2篇焉耆盆地
  • 2篇溶解有机碳
  • 2篇水体
  • 2篇盆地
  • 2篇气候
  • 2篇气温
  • 2篇开都河
  • 2篇颗粒有机碳
  • 2篇降水
  • 2篇表层沉积物
  • 2篇沉积物
  • 1篇地表
  • 1篇地表温度
  • 1篇有机碳库
  • 1篇正构烷烃
  • 1篇植被
  • 1篇日变
  • 1篇日变化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新...
  • 6篇马里兰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新疆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8篇王秀君
  • 4篇于志同
  • 4篇王家平
  • 3篇彭冬梅
  • 3篇赵成义
  • 2篇姜逢清
  • 2篇张娟
  • 2篇王维霞
  • 2篇房传苓
  • 2篇兰海燕
  • 1篇康静静
  • 1篇王亭亭

传媒

  • 3篇湖泊科学
  • 3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新疆南部农田裸地土壤呼吸变化特征被引量:3
2015年
于2012-06-28-2013-01-08在新疆焉耆盆地设置农田裸土桶装培养试验,采用动态密闭气室法(Li-8100,USA),监测地表温度和土壤呼吸地表通量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试验包括3个处理:原土、含1.25%和2.5%玉米秸秆的混合土。结果表明:①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特征均呈单峰型曲线,最高值出现在12:00-16:00,最低值在5:00-7:00。②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特征为: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其中,在夏季有2个峰值:出现在7月中下旬和8月中下旬。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3个处理土壤呼吸速率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在夏季均不显著(P〉0.05),在秋季均呈极显著相关(R^2〉0.90,P〈0.01),在冬季均呈显著相关(R^2〉0.40,P〈0.05)。夏季和冬季的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用Q10值表示)分别为1.21~1.52和1.65~2.25。
王亭亭王秀君赵成义王家平于志同张娟
关键词:裸地土壤呼吸地表温度日变化焉耆盆地
焉耆盆地不同植被下土壤有机碳库的特征研究
2013年
以新疆干旱区焉耆盆地不同植被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干旱环境不同植被下土壤有机碳库累积特征,为进一步推动干旱区有机碳循环的研究提供基础。结果表明,不同植被土壤有机碳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农田植被土壤有机碳高于相同土壤剖面其他各荒漠植被;农田植被土壤有机碳库密度高于相同土壤剖面其他各荒漠植被,且农田植被土壤剖面有机碳库密度最大;O~5、5~15、15~30、50~100cm土壤剖面的农田植被土壤有机碳库密度分布较为均匀。而非豆科植被与豆科植被的土壤有机碳库密度分布不均匀。
张娟王秀君王家平
关键词:干旱区有机碳
新疆博斯腾湖湖周水体碳和盐离子的空间分布被引量:5
2013年
以博斯腾湖为研究对象,在大湖区周边及开都河取水样和表层土样,分析湖周水体中颗粒有机碳(POC)和溶解有机碳(DOC)在秋季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周围土壤碳及水体盐离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湖周水体中POC浓度的空间变化较大(0.1~1.2mg.L-1),而DOC浓度的变化较小(8.5~12.3mg.L-1)。两者在出湖口和入湖口处的浓度均较低,与开都河的浓度相近。与早期相比,博斯腾湖水中无机碳存在由CO23-向HCO3-转化的现象。回归分析显示,水体中各形态碳与土壤碳之间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表明水体中碳的含量受周围土壤的影响不大。
房传苓王秀君王家平
关键词:颗粒有机碳溶解有机碳土壤碳
近30a来开都河上游径流量变化的气候响应被引量:20
2013年
利用巴音布鲁克水文站1980—2010年逐日径流量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近30 a来开都河上游4—9月径流量的变化特征。同时,基于同期巴音布鲁克气象站气温、降水资料,探讨开都河上游气温与降水变化对春季径流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开都河上游年径流量在过去30 a呈明显增加趋势。其中4—6月月平均径流量没有明显变化趋势,7—9月径流量增加明显。虽然年径流量主要分布在夏季,但年最大日径流量大多发生在春季4、5月份。进一步分析表明,前期冬季降水量与当年春季增温均对春季径流量有极显著的影响。
王维霞王秀君姜逢清彭冬梅
关键词:径流量气温降水开都河
新疆博斯腾湖水体颗粒和溶解有机碳的季节变化及其来源初探被引量:20
2014年
在博斯腾湖选取了13个点位,于2012年5、8、10月测定表层和底层水体中的颗粒有机碳、溶解有机碳、颗粒有机氮和叶绿素a含量.结果显示颗粒和溶解有机碳在表层水体中的浓度与底层相近.博斯腾湖水体中颗粒有机碳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其平均浓度从春季(0.64 mg/L)到夏季(0.71 mg/L)变化不大,但在秋季变化十分显著(浓度达1.58 mg/L).其中西北湖区和湖心区颗粒有机碳的季节变化最明显,东部湖区颗粒有机碳的季节变化相对较小.博斯腾湖水体的颗粒有机碳在春、秋两季主要来自外源输入,在夏季受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影响较大.博斯腾湖水体中溶解有机碳也具有一定的季节变化,夏季浓度(平均为9.3 mg/L)略低于春、秋两季(平均为10.3 mg/L).溶解有机碳在河口区的季节变化最强,其夏季浓度明显偏低,主要是由于开都河河水的稀释作用.总体上,博斯腾湖水体中溶解有机碳浓度的变化主要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王秀君房传苓于志同王家平彭冬梅康静静
关键词:颗粒有机碳溶解有机碳
开都河流域上下游过去50a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32
2012年
利用开都河流域上下游4个气象台站(上游巴音布鲁克,下游焉耆、和静、和硕)1960-2009年的气温、降水资料,采用趋势分析与距平等统计方法,分析了近50 a来开都河流域的主要气象要素变化特征。研究发现:(1)1960-2009年开都河流域上下游年平均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增长强度分别为0.27℃/10 a和0.22℃/10 a。2000年后气温升高尤其显著,上游和下游的气温分别较50 a平均水平偏高0.97℃和0.69℃。该流域年最高温没有明显增加,而上下游年最低气温分别上升0.41℃/10 a和0.61℃/10 a,并与年平均气温有较好的相关性。通过对不同年代际各月气温的分析,发现该地区气温季节性特征在过去50 a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冬季气温总体上升,夏季气温相对稳定,冬季与夏季温差逐渐减小,季节性呈变弱趋势。上游年代际间气温季节变化较下游更明显;(2)开都河流域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近50 a上下游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且上游达显著水平。上下游在降水分布及变化特征上有较大差异,上游年平均降水总量(273 mm)明显高于下游(77 mm),且上游降水量增加强度(9.13 mm/10 a)高于下游(5.34 mm/10 a)。降水量年代际之间有一定差异,降水波动主要是在夏季,上游降水量的波动性大于下游。
王维霞王秀君姜逢清彭冬梅
关键词:开都河流域气候变化气温降水
博斯腾湖表层沉积物无机碳及其稳定同位素空间异质性被引量:10
2015年
2012年8月,在新疆博斯腾湖13个站点进行表层沉积物采集,分析无机碳及其碳、氧稳定同位素的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探讨该湖表层沉积物无机碳(TIC)的空间变化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2年,博斯腾湖表层沉积物TIC含量平均值为5.5%,变幅为3.8%~9.8%,而δ13Ccarb和δ18Ocarb平均值分别为0.71‰和-4.4‰,范围为-0.23‰~2.27‰和-5.53‰^-2.55‰.从空间来看,湖泊北岸TIC值明显高于南岸,最高值出现在湖泊西北部的黄水沟水域,而河口区和湖心区最低.总体上,博斯腾湖表层沉积物TIC主要是湖泊自生的,其空间分布主要受开都河、黄水沟等入湖河水的影响,导致水体矿化度和营养盐的空间差异,进而影响了碳酸盐的析出与沉淀.另外,湖泊局部的水动力条件也影响TIC的保存与分布.δ13Ccarb与δ18Ocarb的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近几年博斯腾湖封闭程度较好,尤其是东部大湖区,属于封闭环境碳酸盐沉淀.
于志同王秀君赵成义兰海燕
关键词:无机碳表层沉积物
基于多指标分析的博斯腾湖表层沉积物有机碳来源被引量:9
2015年
通过有机碳稳定同位素(δ13Corg)、有机碳、氮含量及其比值(C∶N)的测定,结合已有的正构烷烃空间分布特征数据,对新疆博斯腾湖表层沉积物的有机碳来源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博斯腾湖表层沉积物δ13Corg值在-26.7‰^-24.1‰之间波动,变幅较小;C∶N的波动范围为4.8~8.5,平均值约为7.4;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范围为n C13~n C35,所有采样点样品的主峰碳以n C17和n C23为主.参考博斯腾湖文献调查资料,基于δ13Corg值、C∶N及正构烷烃等指标的空间分布状况,发现博斯腾湖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碳主要来自湖泊内部浮游生物的残体;而不同湖区沉积物有机碳的内、外源贡献比例不同,其中陆源碎屑、挺水植物、沉水植物的贡献空间差异较大.博斯腾湖有机碳来源的空间差异主要表现在湖泊东部近岸水域表层沉积物有机碳主要为外源贡献,中心湖泊东部和西部浅水区表层沉积物有机碳由外源和内源共同贡献,而其余大部分水域表层沉积物有机碳则主要为内源贡献.
于志同王秀君赵成义兰海燕
关键词:正构烷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