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林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宜宾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康复
  • 4篇关节
  • 3篇疗效
  • 2篇手法
  • 2篇手法治疗
  • 2篇肘关节
  • 2篇肘关节损伤
  • 2篇康复手法
  • 2篇关节损伤
  • 1篇弹簧
  • 1篇行车
  • 1篇异常步态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定位
  • 1篇站立训练
  • 1篇针疗
  • 1篇针疗法
  • 1篇神经根
  • 1篇神经根型

机构

  • 6篇宜宾市第一人...
  • 1篇高县中医院

作者

  • 6篇付高勇
  • 6篇杨林
  • 3篇田婧
  • 2篇李明波
  • 2篇苏李威
  • 2篇李萍
  • 2篇杨胜华
  • 2篇王琳
  • 2篇李伟
  • 2篇杨利
  • 2篇林珊珊
  • 1篇王建秋
  • 1篇谢明辉
  • 1篇南菲
  • 1篇段燕
  • 1篇李艳娇
  • 1篇余秀芳

传媒

  • 2篇中国康复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轮椅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轮椅,包括轮椅支架、坐垫、扶手、靠背、主车轮、以及转向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肢锻炼组件和下肢锻炼组件,所述上肢锻炼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扶手顶部的滑板以及第一张紧弹簧,所述第一张紧弹簧与滑...
田婧杨利付高勇马雪梅李萍汤洁林卫蒋慧宁骆立虎杨林林珊珊梁烨余秀芳杨胜华罗云川王琳
文献传递
一种偏瘫患者居家康复综合训练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偏瘫患者居家康复综合训练系统,解决现有技术条件下偏瘫患者居家不能进行全面自我康复训练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斜板,用于偏瘫患者站立训练中以牵拉跟腱、纠正异常步态、矫正踝关节变形及脚踝内外翻;往复滑轮...
田婧杨利段燕付高勇李萍马雪梅王琳杨林杨胜华胡红南菲
文献传递
浮针结合康复手法治疗肘关节损伤后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浮针结合康复手法治疗肘关节损伤后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肘关节损伤后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康复手法治疗,观察组针对肘关节功能障碍另外给予浮针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2组肘关节关节活动度(ROM)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增加更明显(P<0.05)。2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3.33%、66.67%与10.0%、36.67%,P<0.05)。结论:浮针结合康复手法治疗肘关节损伤可以显著降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减轻后遗症。
付高勇李伟李明波苏李威杨林骆立虎蒋慧宁刘胜彬
关键词:康复手法肘关节
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综合康复措施对自然分娩初产妇产褥期盆底功能的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ITHBC)的综合康复措施,在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6周盆底功能的康复疗效,为产妇早期盆底康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9月~2024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72例阴道分娩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36例,观察组给予ITHBC为基础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和盆底功能训练的综合康复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6周后比较2组盆底功能康复情况。结果: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和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产妇自我效能感、阴道后壁膨出度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子宫脱垂和阴道前壁膨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基于ITHBC理论的综合康复措施对增强盆底肌肌力、降低盆底肌疲劳度、提高自我效能感和依从性、改善盆底功能有积极作用。
杨林付高勇田婧李艳娇
关键词:综合康复自然分娩初产妇盆底功能
浮针结合康复手法治疗肘关节损伤后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浮针结合康复手法治疗肘关节损伤后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60例肘关节损伤后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康复手法治疗,观察组针对肘关节功能障碍另外给予浮针治疗. ...
付高勇李伟李明波苏李威杨林骆立虎蒋慧宁刘胜彬
关键词:肘关节损伤浮针疗法康复手法临床疗效
影像学定位下SET训练联合关节松动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观察影像学定位下的SET悬吊训练联合关节松动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超短波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影像学定位下针对局部病变椎体的SET悬吊技术及关节松动术训练。在治疗前后测量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多裂肌最大横径变化等指标以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NDI、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NDI、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左右两侧多裂肌平均最大横径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左右两侧多裂肌平均最大横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影像学定位下的SET悬吊训练联合关节松动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具有良好的康复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颈部疼痛症状及功能障碍程度,增加肌肉横径,提高脊柱稳定性。
付高勇林珊珊杨林王建秋谢明辉蒋慧宁骆立虎
关键词:影像学定位SET关节松动术神经根型颈椎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