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晓涛

作品数:6 被引量:3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地震
  • 4篇地震层析
  • 4篇地震层析成像
  • 4篇P波
  • 4篇P波速度
  • 4篇波速
  • 4篇层析成像
  • 3篇腾冲火山
  • 3篇腾冲火山区
  • 3篇火山
  • 3篇P波速度结构
  • 2篇地壳
  • 2篇地壳速度
  • 2篇走时层析
  • 2篇成像
  • 2篇成像方法
  • 1篇地壳结构
  • 1篇地幔
  • 1篇动力学
  • 1篇动力学性质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篇杨晓涛
  • 5篇胥颐
  • 3篇李志伟
  • 3篇刘建华
  • 1篇刘劲松
  • 1篇陈晨
  • 1篇黄忠贤

传媒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在云南地区地壳速度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本文对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野外地震观察数据,对滇西地区地壳结构进行地震层析成像分析,地震层析成像结果表明,滇西地区P波速度异常分布特征与主要构造单元走向近似,较以往的研究结果更清晰地揭示了哀牢山一红河断裂带等...
杨晓涛胥颐李志伟刘建华
关键词:地壳结构P波速度
腾冲火山区的地震层析成像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26
2011年
利用滇西南临时台网和固定台站的地震数据反演了腾冲及邻近地区的P波速度结构,着重分析了腾冲火山区和龙陵7级地震震源区的地壳结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腾冲火山区下方10~20 km深度范围存在明显的低速区,其横向尺度大约在20~30 km之间;推测这一低速区代表了仍处于活动状态的壳内岩浆源,热流通道有可能通过腾冲断裂延伸至地壳深部.地壳速度结构自东向西的变化显示出与不同时期的火山活动的关系,腾冲东侧偏高的速度结构反映了龙川江一带上新世时期火山通道内冷凝固结的岩浆侵入体或不易挥发的高密度残留物质。腾冲西侧的低速异常揭示了更新世以来持续至今的岩浆作用和热流活动.龙陵7级地震震源区的地壳结构存在明显的横向非均匀性.M7.3级和M7.4级地震与怒江断裂和龙陵断裂两侧的结构差异密切相关,它们分别发生在高速区和低速区的分界附近.怒江断裂东侧和龙陵断裂西侧具有较高的速度,是震源区应力积累的主要载体;两断裂之间地壳速度明显偏低,有可能是多期次的岩浆侵入导致地壳结构强度降低,使得怒江断裂和龙陵断裂易于受构造应力作用而引发强烈地震,估计地震的震源深度在10~12 km之间.
杨晓涛胥颐刘建华李志伟
关键词:腾冲火山区地震层析成像P波速度结构
腾冲火山区的地震层析成像及其构造意义
利用滇西南临时台网和固定台站的地震数据反演了腾冲及邻近地区的P波速度结构,着重分析了腾冲火山区和龙陵7级地震震源区的地壳结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腾冲火山区下方10~20 km深度范围存在明显的低速区,其横向尺度大约在20...
杨晓涛胥颐刘建华李志伟
关键词:腾冲火山区地震层析成像P波速度结构
腾冲火山区的地震层析成像及其构造意义
利用滇西南临时台网和固定台站的地震数据反演了腾冲及邻近地区的P波速度结构,着重分析了腾冲火山区和龙陵7级地震震源区的地壳结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腾冲火山区下方10~20 km深度范围存在明显的低速区,其横向尺度大约在20...
杨晓涛胥颐刘建华李志伟
关键词:腾冲火山区地震层析成像P波速度结构
文献传递
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在云南地区地壳速度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1.研究背景及意义哀牢山-红河断裂带作为扬子地块和印支地块的构造边界,受到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挤压以及青藏块体东南缘壳幔物质流动(逃逸)的影响,探寻该断裂的作用深度和构造形态特征,对于建立该地区的构造演化及壳幔物质流动...
杨晓涛胥颐李志伟刘建华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上地幔速度结构及其动力学性质被引量:13
2014年
利用地震层析成像结果分析了中国西部地区的上地幔速度结构,发现青藏高原北部至东南边缘上地幔顶部速度普遍偏低;随着深度的增加,低速区主要分布在羌塘、松潘—甘孜和云南西部地区,而印度大陆、塔里木、柴达木、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均显示出较高的速度.上述速度分布与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岩石层结构和深部动力性质密切相关:其中羌塘地区的低速异常反映了青藏北部的地幔上涌和局部熔融,起因于印度大陆岩石层的向北俯冲;松潘—甘孜地区的低速异常与青藏东部的深层物质流动及四川盆地刚性岩石层的阻挡有关;而滇西地区的低速异常可能受到印缅块体向东俯冲作用的影响.以上三个区域构成青藏高原和周边地区的主要地幔异常区.相比之下,印度大陆、塔里木、柴达木、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的高速异常反映了大陆构造稳定地区的岩石层地幔特点.根据速度变化推测,地幔上涌和韧性变形并非贯穿整个青藏高原,而是主要集中在羌塘、松潘—甘孜和滇西地区,上述构造效应不仅导致岩石层厚度减薄且引发了火山和岩浆活动.
胥颐刘劲松黄忠贤杨晓涛陈晨
关键词:青藏高原地震层析成像上地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