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城市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的路径探索——以北京城市学院为例被引量:4
- 2014年
- 文章探索了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特点与路径,并以专业课程标准为主要内容进行了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提出了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遵循"能力为先,适用为本"的基本理念。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向,建议"以细化与规范专业课程知识点、凸显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替代传统的教学大纲"为民办高校课程建设的突破点。课程建设的具体路径是:以课程标准替代教学大纲为目标内容,"以讲练结合、能力为先"的课程讲授模式替代传统的"知识灌输"与"单向授课"为重要形式,最终实现"全人教育、适合教育、实用教育、有效教育"理念引导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 魏芝玲李永春曹慧贾欣欣董和平张惠玲李楠
- 关键词: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课程建设专业课程标准
-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思索——浅论王少舫的创新精神对当下黄梅戏创作的指导意义
- 2022年
- 本文通过分析黄梅戏表演艺术大师王少舫的一系列经典作品的诞生经过,从中挖掘黄梅戏流传开来的经典剧目中的京剧元素,以及戏曲创作走向成功的普遍基本规律,为当下各大剧种创作新编历史题材及现代题材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也为黄梅戏剧种的传播发展提供了参考意见。
- 李楠
- 关键词:黄梅戏王少舫戏曲创作
- 对于京剧程式化的再探索
- 2024年
- 京剧艺术的程式化概念长期以来被人们误解为狭义的身段动作,其实程式化不仅包括舞台上的虚拟表演,更多地是指编剧、作曲、调度等人员在创作过程中的繁复规矩。今天的京剧从业者如果不了解传统戏中暗含的种种规律性的程式,不仅会对程式化的认识有所偏颇,并且在编创新剧目时也会陷入破坏规矩的误区。基于此,本文通过论述京剧程式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指出隐藏在传统剧目中不被轻易发现的程式,从而为今后的戏曲创作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 李楠
- 关键词:京剧程式化戏曲传统戏
- 城市文化建设视角下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简论北京城市学院与北京京剧院深度合作的重要意义被引量:1
- 2021年
- 本文以北京城市学院与北京京剧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例,详细分析了两家单位深度合作的重要意义,并结合京剧在当下的生存危机与面临的挑战,提出新的京剧艺术人才培养理念。此外,作者分析了"李宏图京剧传承工作室"成立的意义,结合自身在北京城市学院培养学生京剧社团的体会,提出以京剧推广带动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带动城乡共进,以城乡共进带动整个北京这座城市的腾飞。
- 李楠
- 关键词:京剧艺术学生社团城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