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出血
  • 2篇血性
  • 2篇缺血
  • 2篇综合征
  • 2篇卒中
  • 2篇微出血
  • 2篇脑出血
  • 2篇脑微出血
  • 1篇蛋白尿
  • 1篇低颅压
  • 1篇低颅压综合征
  • 1篇多器官功能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多器官功能障...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胱抑素
  • 1篇血清胱抑素C
  • 1篇血糖
  • 1篇炎症

机构

  • 6篇滨州医学院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张金彪
  • 4篇孙海荣
  • 2篇刘英霞
  • 2篇李振光
  • 1篇王蕾
  • 1篇杨亚超
  • 1篇郭洪志
  • 1篇阎朝阳
  • 1篇陆爱霞
  • 1篇鞠晓华
  • 1篇王晶
  • 1篇张江山
  • 1篇于雯雯
  • 1篇崔兴华
  • 1篇王彤

传媒

  • 2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青年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七例误诊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青年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spontaneous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SIH)的临床特点及误诊情况。方法对我院收治并误诊的青年SIH 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因头痛就诊5例,误诊为颅内感染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因头晕就诊2例,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各1例。本组7例误诊时间3-10 d,均经腰椎穿刺及MRI检查明确诊断为SIH,予卧床及大量补液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结论症状、体征不典型的青年SIH易误诊,临床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尽早行腰椎穿刺、颅脑及脊椎MRI检查,可减少或避免误诊误治。
孙海荣刘英霞张金彪
关键词:青年人误诊蛛网膜下腔出血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与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确定CMBs的存在,应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水平。结果共纳入48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151例存在CMBs(31.1%)。CMBs组血清Cysc水平显著高于非CMBs组[(1.24±0.13)mg/L对(1.02±0.11)mg,L;t=4.261,P〈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ysC水平增高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存在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每增高1个标准差优势比4.063,95%可信区间2.142~8.127;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CMBs数量随着血清cysC水平的升高而增多(r^2=0.361,P=0.017)。结论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血清CysC水平与CMBs独立相关,且CMBs数量随着血清CysC水平的升高而增多。
孙海荣李振光鞠晓华王晶张金彪
关键词:卒中胱抑素C
糖尿病前期与缺血性卒中被引量:1
2017年
糖尿病前期是介于血糖代谢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一种糖代谢状态。糖尿病前期不仅增高卒中的发生和复发风险,而且也会影响卒中转归。糖尿病前期主要通过胰岛素抵抗、血脑屏障受损等引起缺血性卒中。非药物或药物干预可延缓糖尿病前期向糖尿病转化的进程,并降低卒中发病和复发风险。
王彤张金彪李振光崔兴华阎朝阳于雯雯
关键词:卒中脑缺血糖尿病前期葡糖耐受不良降血糖药
脑出血并发脑微出血患者的肾脏损伤标志物研究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肾脏损伤标志物水平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方法 横断面研究了129例脑出血患者,应用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确定是否存在脑微出血;根据简化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公式推算其肾小球滤过率,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中微量白蛋白含量,尿肌酐应用酶法检测,应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胱抑素C水平.结果 129例脑出血患者中有86例(66.7%)存在脑微出血.与不存在脑微出血患者相比,存在脑微出血的脑出血患者被评估的肾小球滤过率(ml ·min^-1· 1.73 m^-2)水平明显降低(非脑微出血组为78.07±18.69,脑微出血组为61.59±17.08,t =3.672,P<0.01),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mg/g;非脑微出血组为20.47±9.03,脑微出血组为35.24±14.83,t=3.823,P<0.01)和胱抑素C的水平(mg/L;非脑微出血组为0.98±0.09,脑微出血组为1.31±0.13,t=4.739,P<0.01)明显增高.多变量Logistic分析表明:在脑出血患者中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喝酒、腔隙性脑梗死及脑白质疏松及超敏C反应蛋白后,肾脏损伤标志物水平(被评估的肾小球滤过率、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及胱抑素C)的改变仍伴随脑微出血的存在,其比值比(95% CI)分别为2.573 (1.172~5.315)、2.735 (1.247 ~6.246)和2.976(1.764~6.968).胱抑素C对脑微出血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其曲线下面积为0.835 (95%CI0.791 ~0.878);被评估的肾小球滤过率水平的减低伴随着脑微出血数量的增加(P=0.038,R2 total=0.216),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增加也伴随着脑微出血数量的增加(P=0.024,R2 total =0.312;P=0.013,R2 total=0.375).结论 脑出血患者的肾脏损伤标志物水平与脑微出血的存在具有相关关系,且与脑微出血的数量具有相关性.胱抑素C有可能成为脑出血患者存在脑微出血的标志.
杨亚超刘英霞张江山张金彪
关键词:脑出血肾小球滤过率白蛋白尿生物学标记
脑出血大鼠肝、肠组织中内毒素及其受体CD14的基因表达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关系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内毒素及其受体CD14在脑出血大鼠肝、肠组织中的mRNA表达情况,探讨脑出血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可能机制。方法向大鼠尾状核注入胶原酶建立脑出血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及出血后4、8、12、24、36、48、72 h 7个亚组。依据动物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MODS的诊断标准判断SIRS和MODS的发生率;采用改良基质显色法鲎试验测定血浆内毒素含量;原位杂交实验检测内毒素受体CD14 mRNA表达。结果大鼠脑出血后SIRS发生率为100%,MODS发生率为67.9%。出血组内毒素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出血组肝、肠组织CD14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均<0.01),24~36 h达高峰,72 h仍维持较高水平,以小肠变化最显著(P<0.01)。相关分析表明,小肠组织内毒素受体CD14 mRNA表达与血浆内毒素呈正相关(r=0.398,P<0.05)。结论大鼠脑出血并MODS模型存在内毒素血症和肝肠组织内毒素受体CD14的异常表达,内毒素—内毒素受体—炎性介质间相互作用所致SIRS可能是脑出血并发MODS的发病机制之一。
孙海荣郭洪志张金彪王蕾
关键词:脑出血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内毒素CD14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神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之浅见被引量:5
2012年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由医学理论学习向临床实践过渡的重要阶段,医学生通过临床见习,既可巩固医学理论,又可培养临床思维和实践技能。提高临床见习教学质量是将医学生培养成为合格高素质临床医生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神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的现状,探讨提高临床见习教学质量的方法。
孙海荣张金彪陆爱霞
关键词:神经内科见习教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