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辉
-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海洋资源与化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氮源对三角褐指藻、盐藻和米氏凯伦藻生长和种间竞争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以3种常见海洋微藻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为实验材料,采用室内单种培养和混合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氮源对3种微藻生长和种间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种培养时,三角褐指藻在尿素组中的最终细胞数量最大,且尿素组中的平均比生长速率达到0.63/d,是所有处理组中最高的;盐藻和米氏凯伦藻都是在Na NO3组和尿素组中的最终细胞数量较大,两个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且这两个处理组的平均比生长速率都显著高于NH4Cl组。混合培养时,三角褐指藻在Na NO3组和尿素组中的最终细胞数量较大,分别占总细胞数量的62%和65%,在这两个处理组中的平均比生长速率都显著高于NH4Cl组;盐藻在NH4Cl组中的最终细胞数量最大,占总细胞数量的58%,且在此处理组中的平均比生长速率显著高于Na NO3组和尿素组;米氏凯伦藻在3种氮源条件下的生长都受到抑制,NH4Cl组中的最终细胞数量最低,占总细胞数量的1%,而平均比生长速率只有0.058/d,在所有处理组中最低。
- 梁英孙明辉刘春强田传远
- 关键词:海洋微藻氮源种间竞争
- 氮磷饥饿时间对筒柱藻生长及总脂含量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以筒柱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在一次性培养过程中,氮磷营养盐饥饿时间(0、1、2、4、6、8d)对该藻叶绿素荧光参数、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干质量、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光化学淬灭、最大光合作用速率、快速光曲线的初始斜率和半饱和光照度均随氮、磷饥饿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降,说明该藻的光合作用受到了抑制。细胞密度分别在氮饥饿的第6d和磷饥饿的第8d达到最大值,但总体升高幅度不大。氮饥饿和磷饥饿条件下,干质量和总脂含量均随氮磷饥饿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总脂含量分别在氮饥饿的第8d(35.3%)和磷饥饿的第6d(28.9%)达到最大值。氮磷饥饿时间对筒柱藻的脂肪酸组成也有显著影响,16:0和总饱和脂肪酸含量随氮磷饥饿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20:4n-6、20:5n-3和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则随氮磷饥饿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16:1n-7和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随氮饥饿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而磷饥饿时间对16:1n-7和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变化影响不显著。上述指标随氮磷饥饿时间的变化趋势可为筒柱藻的大规模培养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梁英孟祥荣孙明辉田传远黄徐林
- 关键词:叶绿素荧光参数总脂含量脂肪酸组成
- 氮磷源对筒柱藻叶绿素荧光特性和生长的影响被引量:6
- 2014年
- 以筒柱藻B200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一次性充气培养法和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研究了硝酸钠、氯化铵、尿素和磷酸二氢钠、甘油磷酸钠、三磷酸腺苷二钠对其叶绿素荧光特性和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第1~4d,尿素组光系统Ⅱ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最大,第7~9d,硝酸钠组的该参数最大;第3~9d,硝酸钠组的最大光合作用速率和光化学淬灭最大,尿素组的上述两个参数在整个培养周期内最小;第1~7d,硝酸钠组快速光曲线的初始斜率最大;第4~9d,硝酸钠组的半饱和光照度最大。试验结束时,硝酸钠组的最终细胞密度和干质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处理组;叶绿素含量氯化铵组最小,硝酸钠组和尿素组较高,但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磷源对筒柱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和生长也有显著影响,第5~9d,磷酸二氢钠组光系统Ⅱ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最大,三磷酸腺苷二钠组的该参数最小;第3~9d,磷酸二氢钠组的光化学淬灭和快速光曲线的初始斜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处理组;第6~9d,磷酸二氢钠组的最大光合作用速率和半饱和光照度最大,三磷酸腺苷二钠组的上述两个参数最小。试验结束时,磷酸二氢钠组的最终细胞密度、干质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处理组。
- 梁英孙明辉田传远曹春晖
- 关键词:氮源磷源叶绿素荧光
- 营养盐形态及输入方式对6种海洋微藻群落演替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在不同的氮源(硝酸钠、氯化铵、尿素)、不同的磷源(磷酸二氢钠、甘油磷酸钠、三磷酸腺苷二钠)和不同的营养盐输入方式(一次性输入、每2d输入、每5d输入)下,对三角褐指藻、小新月菱形藻、杜氏盐藻、青岛大扁藻、米氏凯伦藻和前沟藻进行混合培养实验,研究营养盐形态及输入方式对6种海洋微藻群落演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硝酸钠和氯化铵为氮源时,硅藻为优势种,分别占总细胞密度的56.0%和58.4%,而以尿素为氮源时,绿藻有一定的优势,占总细胞密度的56.5%;以磷酸二氢钠和甘油磷酸钠为磷源时硅藻具有竞争优势,分别占总细胞密度的56.0%和59.6%,但以三磷酸腺苷二钠为磷源时,绿藻为优势种,占总细胞密度的80.0%;不同的营养盐输入方式下,硅藻都能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一次性输入、每2d输入、每5d输入方式下,硅藻分别占总细胞密度的63.2%、85.6%和60.4%,其中每2d输入方式下,硅藻竞争优势最大。在所有的处理组中,甲藻都受到严重的抑制,只能占有很小的比例。
- 梁英刘春强田传远孙明辉
- 关键词:海洋微藻氮源磷源群落演替
- 不同营养盐浓度对6种海洋微藻群落演替的影响被引量:9
- 2013年
- 在不同的营养盐总体浓度(2f、f/2、f/8培养基)、不同的氮质量浓度(299.2、74.8、18.7mg/L)、不同的磷质量浓度(17.6、4.4、1.1mg/L)和不同的铁质量浓度(15.6、3.9、0.98mg/L)下,对三角褐指藻、杜氏盐藻、米氏凯伦藻、小新月菱形藻、青岛大扁藻和前沟藻进行混合培养试验,采用恒定最终密度法研究营养盐浓度对6种海洋微藻群落演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高营养盐浓度(2f培养基)时绿藻占优势,占总细胞密度的75.6%,随着营养盐浓度的降低,硅藻竞争力上升,在低营养盐浓度(f/8培养基)时,硅藻占总细胞密度的57.0%。在氮高质量浓度(299.2mg/L)时,硅藻占优势,占总细胞密度的55.7%,随着氮质量浓度降低,硅藻竞争力下降;在氮低质量浓度(18.7mg/L)时,硅藻和绿藻比例分别是46.6%和48.3%。在磷高质量浓度(17.6mg/L)下,绿藻占优势,占总细胞密度的63.6%,随着磷质量浓度降低,硅藻逐渐占优势;在磷低质量浓度(1.1mg/L)时,硅藻细胞比例为54.3%。硅藻在铁高质量浓度(15.6mg/L)和低质量浓度(0.98mg/L)时,都能占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分别占总细胞密度的71.5%和52.1%。在所有的处理组中,甲藻的生长均受到抑制,只占总细胞密度的很小一部分。
- 梁英刘春强田传远孙明辉
- 关键词:微藻营养盐浓度群落演替
- 营养盐输入方式对3种微藻生长及种间竞争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在不同的营养盐输入方式下(一次性输入、每2d输入、每5d输入)对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进行单种培养和混合培养,研究不同的营养盐输入方式对这3种海洋微藻生长及种间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种培养时,盐藻在一次性输入方式下的最终细胞密度和平均比生长速率均显著大于其它2种输入方式;三角褐指藻和米氏凯伦藻在每5d输入方式下的最终细胞密度显著大于其它2种输入方式。混合培养时,盐藻在一次性输入方式下的最终细胞密度和平均比生长速率均显著大于其它2种输入方式,最终细胞密度占总细胞密度的47.3%;三角褐指藻在一次性输入方式下的最终细胞密度和平均比生长速率均显著小于每2d输入和每5d输入方式,后2个处理组的最终细胞密度分别占总细胞密度的90.3%和79.9%;在3种输入方式下米氏凯伦藻的最终细胞密度及占总细胞密度的百分比、平均比生长速率均显著小于其它2种微藻。研究表明,无论单种培养还是混合培养,营养盐一次性输入方式均能促进盐藻的生长,而脉冲输入方式能促进三角褐指藻的生长。脉冲输入方式下混合培养时,三角褐指藻在种群中占优势。
- 梁英孙明辉刘春强田传远
- 关键词:杜氏盐藻三角褐指藻米氏凯伦藻种间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