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博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纳米
  • 2篇FEPT
  • 1篇低维
  • 1篇油酸
  • 1篇相转移
  • 1篇相转移催化
  • 1篇相转移催化剂
  • 1篇相转移法
  • 1篇纳米线
  • 1篇催化
  • 1篇催化剂

机构

  • 2篇东北大学
  • 2篇贵州师范学院

作者

  • 2篇周筑文
  • 2篇张杨
  • 2篇孔博
  • 1篇裴文利
  • 1篇郭小莲

传媒

  • 2篇贵州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相转移催化剂法制备低维FePt纳米材料被引量:1
2017年
将相转移催化剂二苯并-24-冠8-醚(DB_(24)C_8)引入到低维FePt纳米材料的合成工艺中,采用成本低廉、无毒、环保的氯铂酸(H_2PtCl_6·6H_2O)和四水氯化亚铁(FeCl_2·4H_2O)为反应前驱体,制备低维FePt纳米材料。通过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分析表明通过相转移法制备的FePt纳米颗粒为珊瑚状,猜测可能是表面活性剂油胺会选择性吸附在晶核的(111)晶面上,从而阻碍晶核沿<111>方向生长,导致沿其<100>方向生长,这种各项异性生长最终长成珊瑚状颗粒。
张杨郭小莲周筑文孔博
关键词:FEPT相转移法纳米
FePt纳米线的制备及生长机制讨论
2016年
以羰基铁(Fe(CO)_5)和乙酰丙酮铂(Pt(acac)_2)分别作Fe源和Pt源,表面活性剂选用油胺(OY)、油酸(OA),还原剂选用1,2-十六烷二醇(HDD),用湿化学方法制备Fe Pt纳米线。通过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表明用湿化学法制备的Fe Pt纳米颗粒为纳米线和纳米球的混合型,并且其分散性很好,为化学无序的面心立方结构(FCC),一维的纳米线最长能达到160 nm左右,球形颗粒平均粒径约为4.5 nm。推测了Fe Pt纳米线的生长机制为:表面活性剂油胺选择性吸附在Fe Pt晶体的(111)面上,因而阻碍晶体沿<111>方向生长,沿<100>方向生长有利,这种各向异性生长促使一维纳米线的生成。并且退火处理后制备的Fe Pt纳米颗粒型和磁性能都发生变化,由处理前化学无序的面心立方结构变为化学有序的面心四方结构(L1_0)。
张杨裴文利周筑文孔博
关键词:FEPT纳米线油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