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小林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咬伤
  • 6篇蛇咬伤
  • 4篇眼镜蛇
  • 4篇眼镜蛇咬伤
  • 3篇院前急救
  • 3篇急救
  • 2篇预后
  • 2篇脓毒
  • 2篇脓毒症
  • 1篇毒蛇
  • 1篇毒蛇咬伤
  • 1篇毒蛇咬伤患者
  • 1篇多不饱和脂肪...
  • 1篇血管修复
  • 1篇血清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反应
  • 1篇预后评估
  • 1篇脂肪
  • 1篇脂酶

机构

  • 8篇南华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8篇宾文凯
  • 8篇吴小林
  • 5篇刘斌
  • 4篇贺华
  • 4篇李威
  • 1篇杨震

传媒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蛇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蝮蛇咬伤患者外周血SOD、MDA、NLR的变化及临床价值被引量:7
2020年
蝮蛇毒素可直接损害组织细胞,并能作为一种强烈刺激因子,导致各种炎症因子的释放[1-2],这过程涉及氧自由基的作用及产生,且当组织器官缺血时,体内氧自由基生成增多,氧自由基与膜磷脂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生大量有毒的脂质过氧化产物,造成并加重组织损伤[3]。临床上表现为患者各类型局部或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危及生命[4]。
蒋华晓宾文凯吴小林周文浩田彪谢娟
关键词:全身中毒症状脂质过氧化反应蝮蛇咬伤脂质过氧化产物多不饱和脂肪酸
眼镜蛇咬伤临床特点与院前急救策略分析
目的:分析眼镜蛇咬伤中毒临床特点,探讨不同的院前急救措施对眼镜蛇咬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收集我院蛇伤中毒科2014年1月~2016年1月眼镜蛇咬伤患者的115例临床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就诊时间分为二组...
宾文凯贺华刘斌李威吴小林
关键词:眼镜蛇咬伤院前急救预后评估
文献传递
脓毒症早期预警及判断预后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2018年
脓毒症是指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从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是感染、烧/创伤、休克等急危重症患者的严重并发症[1]。随着危重病监护救治技术的进步,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虽然显著下降,但仍有较高的病死率。因此,及早识别诊断脓毒症并实施有效防治措施,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本文结合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对近年来脓毒症早期预警及预后判断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如下。
吴小林宾文凯蒋华晓周文浩
关键词:脓毒症标记物
眼镜蛇咬伤的临床特点与院前急救策略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分析眼镜蛇咬伤中毒临床特点,探讨不同的院前急救措施对眼镜蛇咬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蛇伤中毒科2014-01~2016-01眼镜蛇咬伤患者115例临床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就诊时间分为两组:A组(0 h≤就诊时间<8 h)、B组(8 h≤就诊时间<24 h),按是否行捆扎分为捆扎组50例与非捆扎组65例,按是否切开分为切开组52例与非切开组63例。患者入院后进行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溃疡评分、肿胀评分、病情评分。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115例患者平均就诊时间10.1 h,最早l h,最晚24 h;植皮56例,未植皮59例,A组的重危型发生率低于B组;②捆扎组血清CK、溃疡评分、肿胀评分明显高于非捆扎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切开组的血清CK、CK-MB、溃疡评分、肿胀评分、病情评分低于非切开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镜蛇咬伤短时间容易引起局部皮肤软组织坏死,早期切开排毒是最佳的预防措施。捆扎不当及就诊时间延长是加重局部组织坏死的危险因素。
宾文凯贺华刘斌李威吴小林
关键词:眼镜蛇咬伤组织坏死植皮
内皮祖细胞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内皮祖细胞在血管内皮受损时通过动员、迁移、归巢至受损部位,增殖、分化为内皮细胞并分泌各种细胞因子,促进血管修复及新生。众所周知,血管内皮受损及微循环稳态失调是脓毒症的主要特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脓毒症多伴有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而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不仅可用于脓毒症的诊断和预后评估,而且也为脓毒症的干细胞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旨在综述内皮祖细胞的内皮修复能力在脓毒症中的研究应用,为脓毒症的干细胞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刘斌宾文凯杨震吴小林
关键词:脓毒症内皮祖细胞血管修复炎性反应
衡阳地区1112例毒蛇咬伤患者流行病学分析及救治体会
目的:通过对衡阳地区1112例毒蛇咬伤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总结和探讨毒蛇咬伤的综合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12月共收治1112例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毒蛇咬伤患者年龄...
刘斌宾文凯吴小林李威贺华
关键词:毒蛇咬伤流行病学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眼镜蛇咬伤临床特点与院前急救策略分析
宾文凯贺华刘斌吴小林
眼镜蛇伤患者血清分泌型磷脂酶A2变化及价值探讨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清分泌型磷脂酶A2(secretory phospholipaseA2,sPLA2)与眼镜蛇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急诊科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治的眼镜蛇咬伤患者52例。按就诊时病情程度分为:轻型组及重危型组。按患肢的肿胀程度分为:轻度肿胀组及中重度肿胀组。按就诊时间差异分为A、B两组:就诊时间〈8h组与就诊时间≥8h组。健康成人志愿者20人为对照组。对不同分组进行血清sPLA2、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乳酸(LAC)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的测定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和秩和检验分析。结果轻型组、重危型组血清sPLA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组及重危型组sPLA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肿胀组及中重度肿胀组之间血清sPLA2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镜蛇伤后患者就诊时间A组、B组血清sPLA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患者sPLA2水平与LAC、DD、WBC水平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3142、0.2752、0.6534。结论血清sPLA2水平越高,则提示患者中毒症状越重,血清sPLA2对眼镜蛇伤病情的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吴小林宾文凯李威蒋华晓周文浩
关键词:分泌型磷脂酶A2眼镜蛇咬伤乳酸D二聚体C反应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