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春华

作品数:9 被引量:53H指数:2
供职机构:集美大学政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7篇哲学
  • 3篇主义
  • 2篇文化
  • 2篇马克思主义
  • 2篇马克思主义哲...
  • 2篇经济学哲学
  • 2篇《1844年...
  • 1篇幸福观
  • 1篇性别和谐
  • 1篇性别平等
  • 1篇性别文化
  • 1篇以人为本
  • 1篇异化
  • 1篇哲学基础
  • 1篇哲学研究
  • 1篇政治
  • 1篇政治理论
  • 1篇政治理论课
  • 1篇秩序
  • 1篇人为本

机构

  • 8篇集美大学

作者

  • 8篇丁春华

传媒

  • 1篇理论界
  • 1篇社科纵横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学术论坛
  • 1篇中华女子学院...
  • 1篇集美大学学报...
  • 1篇四川理工学院...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6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研究简析
2009年
本体论问题是哲学的核心问题,是具有根本导向性的问题。辩证法、认识论甚至历史观都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本体论基础上。正因为如此,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入研究集中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研究上。至今,研究已经进行十几年,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基本问题难以取得共识,甚至导致研究进入困境。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局面,问题的症结何在?如何打破这种局面?
丁春华
关键词:本体论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
从哲学的视角看性别和谐
2009年
性别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具有重大意义。性别和谐的基本内涵是性别平等,深层内涵是性别统筹发展。实现性别和谐需要改变"男尊女卑"的两性关系,形成和谐的性别文化。
丁春华
关键词:性别和谐性别平等性别文化
从程序角度对文化进行哲学研究——必要性、可能性与重要性被引量:1
2009年
目前关于文化的哲学层面的研究往往远离现实、高高在上;而关于某个地区、领域或者人群的文化又往往与日常生活等同。文化就在我们周围,我们对文化却总是无从把握。文章提出并论证了从"程序"的角度研究文化,是实现理论研究与社会现实、时代特征紧密结合的一条值得关注的途径。
丁春华
关键词:文化社会秩序
马克思人学视阈下的幸福观——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出发被引量:3
2013年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已经初具规模,对幸福问题的探讨以其人学理论为基础。马克思从反面即揭示异化是一种不幸福的生存状态角度探讨了这个问题。异化状态下,人变成了非人,连人之为人的本质都无法维持,更何谈幸福。因此,要实现幸福必须扬弃异化,回复人的本质,实现人的解放和自我实现,走向幸福的生存状态。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异化与私有制关系密切,通过扬弃私有制来实现对异化的扬弃,扬弃异化或者说私有制的过程就是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过程。马克思人学视阈下的幸福观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幸福观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丁春华
关键词:马克思人学异化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及其模式创新研究——思路与对策被引量:44
2011年
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及其主要原因,笔者提出以下思路和对策推动思政课及其实践教学的创新。主要思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该定位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高校人文精神;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及其模式,必须以理论创新为前提,或者同步创新,否则实践教学难以落到实处;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及其模式创新的重点应该放在提高现有模式的质量和水平上,而不是盲目追求增加新模式。具体对策:逐步完善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实施"加法"和"减法"共用原则;建立虚拟实践教学平台等。
丁春华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模式
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几点思考被引量:1
2009年
以对马克思主义原著的考察为基础依据,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有机体概念,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唯物史观中所处的地位,立足于当代的特点,探寻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当代意义。
丁春华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科学发展观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溯源——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依据被引量:2
2009年
马克思主义具有自己的"以人为本"思想:其创立的出发点是为了解放无产阶级,追求实现的最终目标是无产阶级解放基础上的全人类解放;理论整体立足于"现实的人"、围绕着"现实的人"的生产、生活实践展开。但是,很少有人把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作为一个独立的内容来思考。立足于文本研究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我们发现其主要特点有:以人类为本、以非异化状态的人为本、以一般的人与具体的人、现实的人与理想的人统一为本、以人与自然的统一为本。具体揭示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对于当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丁春华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手稿
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称呼及本质的思考被引量:2
2009年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都曾经被单独地用来称呼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些名称是怎样产生的?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有许多不同,哪一个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精神?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之间关系怎样?实践唯物主义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补充、完善,还是完全推翻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三者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些不同?
丁春华
关键词: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