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儿童
  • 4篇疗效
  • 3篇血管
  • 3篇血管瘤
  • 3篇栓塞
  • 3篇套叠
  • 3篇介入
  • 3篇畸形
  • 3篇肠套叠
  • 2篇造影
  • 2篇普萘洛尔
  • 2篇髋关节
  • 2篇细胞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管
  • 2篇淋巴管畸形
  • 2篇结肠
  • 2篇介入治疗
  • 2篇空气灌肠
  • 2篇关节

机构

  • 19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平顶山学院

作者

  • 19篇黄穗
  • 13篇刘帆
  • 11篇陈瑜
  • 4篇王立丹
  • 2篇马琦
  • 1篇王琳
  • 1篇刘久英
  • 1篇王立丹
  • 1篇宋晓婕

传媒

  • 4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中华介入放射...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口服普萘洛尔在治疗K-M综合症增殖期不同时间段VEGFR2及caspase-3的表达
目的 探讨口服普奈洛尔治疗增殖期K-M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不同时间段VEGFR2及Caspase-3的表达,从而指导临床选择更好的治疗时段.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1-2016.1收治的21例K-M综合征中的7...
刘新献黄穗陈瑜刘帆
关键词:普萘洛尔
儿童血管瘤中miR-203与FGF-2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微小RNA-203(microRNA-203,miR-203)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2,FGF-2)在儿童血管瘤(hemangioma of infancy,HOI)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55例HOI患者为HOI组,并将其分为增殖期(31例)与消退期(24例),另以术后正常组织标本为对照组(34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miR-203与FGF-2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GF-2蛋白表达情况。观察的临床指标包括血管生长素(angiogenin,AN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糖皮质激素受体α(glucocorticoid receptorα,GRα)、糖皮质激素受体β(glucocorticoid receptorβ,GRβ)。Pearson法比较分析HOI组患儿各指标间的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回归法分析HOI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1.01±0.15)相比,HOI组miR-203(0.73±0.24)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增殖期(0.72±0.21)显著高于消退期(0.59±0.19)(P<0.05);HOI组FGF-2 mRNA(2.38±0.7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02±0.14)(P<0.05),且消退期(2.37±0.79)显著高于增殖期(2.03±0.68)(P<0.05);Pearson分析显示miR-203与FGF-2、ANG、VEGF、bFGF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FGF-2与之呈显著正相关(P<0.05);Logistic分析显示miR-203与FGF-2表达水平是HOI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miR-203在HOI中低表达,而FGF-2呈高表达,两者在HOI分期中表达变化比较差异显著,对临床诊断HOI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何晓俊马玉成黄穗
关键词:儿童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血管瘤
普萘洛尔联合局部硬化治疗≤5个月儿童大型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口服普萘洛尔联合局部硬化治疗儿童大型血管瘤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年龄≤5个月的大型血管瘤患儿237例,分为两组。单纯治疗组86例采用单纯局部硬化治疗:在DSA或B超引导下,对瘤体采用多点穿刺,回抽见血后,将硬化剂缓慢注入瘤体组织中,至瘤体肿胀或变苍白为度。联合治疗组151例,口服普萘洛尔联合局部硬化治疗:24 h长程心电图正常后第2天始给予普萘洛尔口服,同时行局部硬化治疗,随访3个月~1.5年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7%(146/151)高于单纯治疗组89.5%(7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5,P<0.05)。且联合治疗组的治愈率71.5%(108/151)也高于单纯治疗组47.7%(4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50,P<0.01)。联合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5.8%(39/151)低于单纯治疗组38.4%(33/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7,P<0.05)。结论:口服普萘洛尔联合局部硬化治疗在有效率上明显优于单纯局部硬化治疗,且并发症少。
刘新献黄穗刘帆
关键词:普萘洛尔临床疗效并发症
双侧对比下髋关节腔造影在治疗儿童发育下髋关节脱位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根据髋关节造影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健侧综合评价关节脱位及其发育不良的程度,提出复位成功的影像学解剖指证. 方法 临床诊断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98例共108髋,其中男性15例,女性83例;左侧:48例,右侧50例,双侧...
刘新献黄穗杨勇
关键词: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急诊子宫动脉栓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10例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分析子宫动脉栓塞(uterine arterial embolization,UAE)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6-12在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难治性PPH介入治疗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其他保守方法治疗无效后,采用UAE治疗。结果 10例患者均一次性栓塞成功,无远、近期并发症。结论难治性PPH用其他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急诊UAE是一种迅速、有效、安全的止血方法。[关键词]难治性;产后出血;
刘久英王琳宋晓婕黄穗刘帆
关键词:产后出血子宫动脉栓塞
超选择血管内栓塞治疗儿童大型血管瘤的疗效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超选择血管内栓塞治疗儿童大型血管瘤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搜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行超选择瘤体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的大型血管瘤患儿85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患儿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至1.5年。根据患儿血管瘤栓塞前后DSA造影表现[供血动脉来源、供血动脉数目及动静脉瘘(AVF)],并结合患儿年龄、瘤体大小及栓塞材料的选择及配伍,使用χ^2检验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通过对以上指标临床疗效的分析显示:(1)供血动脉来源:单一和混合供血动脉来源的有效率分别为95.3%(61/64)、66.7%(1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688,P<0.05)。(2)供血动脉数目:1支、2支和≥3支供血动脉的血管瘤的有效比例分别为3/3、92.6%(25/27)和85.5%(4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4,P<0.05)。(3)AVF:伴有AVF和不伴AVF患儿有效率分别为36.4%(4/11)、95.9%(7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806,P<0.05)。影响复发率的因素有:(1)年龄:≤5个月和>5个月患儿的复发率分别为33.3%(6/18)和20.9%(14/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0,P>0.05);(2)瘤体大小:瘤体直径≤80mm和>80mm患儿复发率分别为25.5%(13/51)和32.4%(1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4,P>0.05);(3)碘油+博来霉素栓塞和明胶海绵+博来霉素栓塞患儿复发率分别为27.0%(10/37)和31.3%(15/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9,P>0.05)。结论超选择血管内栓塞治疗儿童大型血管瘤疗效影响因素有:动脉瘤血供来源、供血动脉数目、伴发AVF以及患儿年龄、瘤体大小、栓塞材料的选择及配伍等。
刘新献刘强黄穗刘帆陈瑜
关键词:化学栓塞治疗性血管瘤
儿童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儿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的并发症
2018年
目的探讨儿童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5例儿童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儿,均接受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治疗后1周的外周血象变化,总结经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并发症及处置措施。结果 25例患儿术前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均低于正常水平,网织红细胞计数(Retic#)、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ic%)及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明显升高。经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1周外周血中RBC、HB、PLT均有不同程度回升,TBIL、DBIL水平下降。术后WBC水平有不同程度上升。并发症包括发热、腹痛、恶心呕吐、高血压、血红蛋白尿、脑卒中、右侧肢体血运减低、穿刺部位血肿。所有患儿栓塞术后并发症均经积极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儿童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疗效确切。
王立丹黄穗陈瑜刘帆
关键词:脾脏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并发症
儿童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介入治疗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儿童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Perthe’s病)药物灌注治疗前后供血动脉造影的改善情况以及与不同年龄段的占比关系,达到最优化治疗效果。方法对164例Perthe’s病患者行超选择骨骺供血动脉造影及药物灌注治疗,对比灌注前后供血动脉数目及染色面积,总结内骺动脉及外骺动脉占比与不同年龄段的相关性,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1年。结果 164例Perthe’s病药物灌注前后动脉造影及不同年龄段与供血动脉的占比分析研究表明:(1)治疗后血管开通数目及染色面积占比较前增多,其中,内骺动脉(146例)血管数目由1~2条开通至1~3条,染色面积占比由26. 10%增加至41. 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外骺动脉(50例)血管数目由0~1条开通至1~2条,染色面积占比由22. 9%增加至42. 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灌注前供血动脉与年龄的相关性:(1)≤3岁(52例):占比50%以上内骺动脉(32/52,61. 5%)多于外骺动脉(4/52,7.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4~8岁(94例):占比50%以上内骺动脉(30/94,31. 9%)多于外骺动脉(2/94,2.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 9岁(18例):占比50%以上内骺动脉(8/18,44. 4%)多于外骺动脉(3/18,16.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Perthe’s病通过药物灌注治疗后血管开通数目及染色面积占比较前明显增多,不同年龄段供血动脉及占比不同,应根据其年龄及占比采取不同的动脉灌注治疗,从而达到更优化的治疗效果。
刘新献非凡黄穗刘帆陈瑜马琦
关键词:介入治疗
儿童食管狭窄介入治疗方法的探讨及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儿童食管狭窄的介入治疗方法,包括单纯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球囊持续扩张术,比较三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 方法:选择我院2010、01-2016、5收治的34例食管狭窄患儿,均经食管钡餐造影检查确诊,并测量狭窄段...
刘新献黄穗刘帆陈瑜
关键词:介入治疗疗效比较
儿童小肠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继发肠套叠的临床-影像-病理分析
赵仁平黄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