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霍炬

作品数:5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学术探索与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主题

  • 4篇长江
  • 4篇长江中游
  • 3篇组构
  • 3篇组构特征
  • 3篇磁组构
  • 3篇磁组构特征
  • 2篇粒度
  • 2篇粒度特征
  • 2篇环境意义
  • 2篇古气候
  • 1篇气候环境
  • 1篇粒度分析
  • 1篇末次冰期
  • 1篇古风向
  • 1篇古气候环境
  • 1篇风成沉积
  • 1篇风成砂
  • 1篇冰期
  • 1篇沉积环境
  • 1篇沉积物

机构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作者

  • 5篇李长安
  • 5篇胡思辉
  • 5篇霍炬
  • 3篇张玉芬
  • 3篇陈亮
  • 3篇康春国
  • 2篇严玲琴
  • 1篇杨勇
  • 1篇王秋良
  • 1篇袁胜元
  • 1篇程旭
  • 1篇孙浩

传媒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长江中游砂山沉积物磁组构特征及其指示的古风场被引量:3
2009年
本文通过对新发现的江西九江新港砂山剖面沉积物磁化率各向异性测量和磁化率椭球体主轴的统计分析,揭示了该风成砂剖面磁组构参数在不同层位的变化特征,获得了古风向特征及其演变规律.(1)整个时期内该区的主导风向为NW-SE和NNW-SSE向,但在不同时期风向和风力强度又有所不同,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是砂2层,风向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原来的NW-SE为主,变为NE-SW向为主,且该阶段沉积环境相对比较稳定;(2)砂2、砂5、砂6层具有较大P、F、L和较小的q值,说明在其形成时气候最为寒冷,冬季风的风力最强、风速比较稳定,这与野外观察到的在这几层中大型板状斜层理发育,砂层粒度较粗,黏土含量较少的结果一致;(3)晚更新世末期长江中游的风成沙丘广泛发育,表明该时段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最干冷、风力作用最强的时期,有着与北方沙漠—黄土区相类似的气候环境;(4)研究表明,AMS主轴的等面积赤平投影法和玫瑰花图,可以用来分析古风向的变化规律,是一种简易有效的方法.
张玉芬李长安陈亮康春国胡思辉霍炬严玲琴程旭
关键词:长江中游磁组构特征古风向
长江中游砂山的粒度特征及古气候环境意义被引量:13
2006年
通过对江西梁家渡剖面的野外考察、系统采样和粒度测试,在与中原邙山黄土研究对比的基础上,分析和讨论了长江中游晚更新世风成砂堆积序列(江西梁家渡剖面)的粒度特征;并结合热释光年龄测试数据,按照安芷生等的粒度年龄模式获得相应的年代时间标尺,根据粒度与古气候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了长江中游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化序列;发现长江中游末次冰期以来至少发生过10次暖湿-干冷的气候旋回,其中还记录了发生在约22.0,29.5 ka BP的2次Heinrich事件。
胡思辉袁胜元霍炬李长安
关键词:长江中游粒度分析末次冰期古气候环境
长江中游水成沉积与风成沉积磁组构特征被引量:5
2008年
为了建立长江中游不同成因的沉积物磁组构识别标志,讨论磁组构参数与沉积环境之间的关系,对采自长江中游风成沉积与现代不同沉积环境下的水成沉积物进行了磁组构参数测试和对比。结果表明:①风成沉积的κ、P、F、L值均明显低于水成沉积的相应值,但q值却比水成沉积的偏大,反映风成沉积物的分选较水成沉积物的要差;②在磁组构参数F-L关系图上,风成沉积数据点多集中于坐标原点附近,指示沉积动力相对比较弱的沉积环境,而水成沉积数据点却主要分布于F轴附近,反映水成沉积物的F较L发育;③风成沉积的磁化率最大主轴偏角的方向比较分散,但总体方向仍与形成风尘砂的风向一致,并且长轴的倾角较大(22°~24°),短轴的倾角较小(45°~51°),而水成沉积的磁化率最大主轴偏角的方向比较稳定,指示了来水方向,并且长轴的倾角一般小于10°,短轴的倾角大于80°;④风成沉积的T值介于-1~1之间,而水成沉积的T值却主要以大于1的为主。上述特点可作为长江中游风成与水成沉积物的识别标志。
张玉芬李长安陈亮康春国严玲琴胡思辉霍炬
关键词:长江中游风成沉积磁组构沉积环境
长江中游砂山的磁组构特征及古气候环境意义被引量:3
2008年
为了建立长江中游风成砂的磁组构识别标志,讨论磁组构参数与古气候、古环境之间的关系,对新近发现的江西九江新港砂山剖面进行了野外考察和磁化率定向样品的采集和测试,结果表明:①新港风成砂剖面中砂层和古土壤化的亚黏土层的磁组构参数值具有较大的不同,亚黏土层的磁化率(κ)在剖面中表现为峰值(均值143.27 (10^(-6)SI)),各向异性度(P)值却表现为曲线的较低值段。砂层却与亚黏土层相反,κ值为谷值(均值为21.81(10^(-6) SI)),P值总体为高值段,但波动较大。②在新港风成砂剖面中大多数亚黏土层样品的磁面理度(F)值大于磁线理度(L),而砂层中只有部分样品的F值大于L,说明亚黏土层的磁面理发育程度较砂层的要好。③相对于河流和湖泊沉积物(河流沉积物长轴的倾角一般小于10°,短轴的倾角大于80°)而言,新港剖面风成砂的磁化率量值椭球体的长轴的倾角较大(22°~24°),短轴的倾角较小(45°~51°)。④新港剖面风成砂的磁基质颗粒度(q)的平均值(0.668 8)比长江中游河流沉积物的q值(0.24)偏大,反映风成砂的分选较河流沉积物的要差。上述特点可作为长江中游水成和风成沉积物的磁组构识别标志。⑤在3.25~26.2 m的地层剖面中共有9层发育程度不同的古土壤化的亚黏土层,说明在这一期间气候不仅有9次由干冷向暖湿的转变,且每次变化的强度也有所不同。
张玉芬李长安陈亮康春国胡思辉霍炬
关键词:长江中游风成砂磁组构古气候
武汉青山“砂山”粒度特征及其成因指示被引量:17
2008年
根据代表性的武汉青山"砂山"的粒度分析探讨"砂山"的成因。结果表明:剖面砂颗粒含量较高,平均达59%,粗粉砂约23%,细粉砂约11%,黏土含量少。粒度参数特征与典型沙丘砂一致,频率分布曲线为双峰,概率累积曲线为两段式,部分层位三段式,跃移质含量高,显示风积成因,C—M图及结构参数散点图与河流沉积物差别明显,判别分析结果正负夹杂。综合看来,"砂山"是末次冰期时出露的河流沉积物经风力吹扬、搬运,在长江南岸堆积而成。
杨勇李长安胡思辉霍炬孙浩王秋良
关键词:粒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