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锐

作品数:12 被引量:71H指数:6
供职机构: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性行为
  • 4篇艾滋病
  • 4篇HIV感染
  • 3篇知晓
  • 3篇男男性行为
  • 3篇猴痘
  • 2篇行为者
  • 2篇知识知晓
  • 2篇梅毒
  • 2篇男男性行为人...
  • 2篇男男性行为者
  • 2篇病毒
  • 2篇病例
  • 1篇性病
  • 1篇性病门诊
  • 1篇性病门诊就诊...
  • 1篇药品
  • 1篇药品安全
  • 1篇疫情
  • 1篇异性恋

机构

  • 10篇贵州省疾病预...
  • 4篇贵州医科大学
  • 2篇黔东南州疾病...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贵阳市疾病预...

作者

  • 10篇郑敏
  • 10篇陶锐
  • 8篇姚永明
  • 3篇袁智
  • 1篇张玉琼
  • 1篇申莉梅
  • 1篇黄璐
  • 1篇李东民
  • 1篇黄斌
  • 1篇陈洋
  • 1篇王方林
  • 1篇王芳林
  • 1篇刘跃辉

传媒

  • 3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药物滥用...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疾病预防控制...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Spectrum模型估计贵州省梅毒疫情及病例发现水平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应用Spectrum-STI模型估计贵州省成人梅毒疫情,为梅毒传播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Spectrum-DemProj模块和贵州省2010—2020年人口学数据为基础,在STI模块中对不同人群规模、梅毒感染率等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人群的梅毒患病率、发病率及流行曲线。结果Spectrum-STI模型拟合结果显示,2011—2021年全人群梅毒患病率及发病率均呈现下降趋势,患病率从0.71%下降到0.36%,其中男性从0.74%下降到0.43%,女性从0.67%下降到0.28%;发病率从2011年的249/10万下降到2021年的129/10万,其中男性从270/10万下降到161/10万,女性从226/10万下降到93/10万;男性发病率和患病率均高于女性。梅毒发病率最高的前三位人群分别是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嫖客和女性性工作者(female sex worker,FSW),2021年分别高达2447/10万、1685/10万、427/10万。模型估计的新发病例数逐年下降,而每年实际报告的梅毒病例数逐年上升,报告数占估计新发病例数的比例从9.91%上升到62.75%。结论根据模型估计结果,2011—2021年期间贵州省全人群梅毒患病率和发病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重点人群患病率和发病率仍然较高,应继续扩大检测,最大限度发现病例,及早规范诊疗,减少进一步传播。
郑敏钱晓涵陶锐马琳周凤朱志霖姚永明
关键词:梅毒患病率
贵州美沙酮门诊药品安全管理现况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了解贵州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药品管理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保障门诊药品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组织省内专家现场对贵州美沙酮门诊进行专门的药品安全管理调查,了解各门诊的药品管理情况。结果:贵州部分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在人员配置、人员培训、药品管理方法等方面与国家的要求有一定差距。结论:贵州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处于全国较为领先水平,但在药品安全管理上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改善门诊执业资质和人员执业资质、提高门诊工作人员药品安全。管理水平和意识是贵州美沙酮门诊药品安全管理的重点。
冉景林张光群申莉梅王方林黄斌范家诚郑敏刘跃辉陶锐陈洋
关键词:美沙酮门诊药品安全
贵州省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知识和行为现状及HIV感染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了解贵州省性病门诊就诊者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行为现状和HIV感染状况,分析HIV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4月-2020年6月,收集贵州省各市州22所医院以性病症状为主诉到皮肤性病科就诊的患者,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和HIV抗体检测。结果共纳入5204例患者,男女比例为2.1:1,平均年龄为(37.8±13.3)岁,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64.91%(3378/5204),HIV抗体阳性率为1.11%(58/5204),最近1个月发生过商业性行为、临时性行为和男男肛交性行为的占26.36%(1372/5204),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79.11%(375/474)、75.49%(844/1118)和53.70%(29/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44岁(OR=0.20,95%CI:0.04~0.91,P=0.038)的HIV感染风险低于18~24岁,离婚/丧偶(OR=4.87,95%CI:1.38~17.20,P=0.014)、既往做过HIV检测(OR=3.07,95%CI:1.56~6.04,P=0.001)、既往1个月发生过男男肛交性行为(OR=6.98,95%CI:2.27~21.47,P=0.001)的就诊者HIV感染风险高于未婚、既往未做过HIV检测、最近1个月未发生肛交性行为的就诊者。结论贵州省性病门诊就诊者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高危性行为发生频率高、安全套使用率低,HIV阳性率高。年龄18~24岁、离婚或丧偶、既往做过HIV检测、最近1个月发生过男男肛交性行为是HIV感染的影响因素。
钱晓涵郑敏姚永明陶锐马琳
关键词:性病门诊艾滋病性行为
贵州省男男性行为人群个体HIV感染风险评估工具应用与预测能力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评估MSM个体HIV感染风险评估工具的预测能力及在贵州省MSM中的适用性。方法通过滚雪球方式招募MSM研究对象,应用MSM个体HIV感染风险评估工具(包括8个风险评估问题)进行调查,结合HIV血清学检测结果,对评估工具的风险预测能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招募3379例MSM,HIV感染率为3.3%(111/3379)。HIV阳性者和HIV阴性者风险得分平均值分别为(12.15±3.08)和(12.07±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9,P<0.001)。按照决策树原理,个体风险得分为3类:≤11.96、11.97~和>14.80分,HIV感染率分别为0.8%、4.3%和8.6%,个体风险得分越高,HIV感染率越高(趋势χ2=88.1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个体风险得分越高,感染HIV的风险也越高,相比于得分≤11.96组,得分11.96~14.80组和>14.80组的aOR值(95%CI)分别为6.34(3.38~11.88)和14.07(7.44~26.61);HIV感染风险的相关因素中,苗族高于汉族(aOR=1.83,95%CI:1.04~3.21),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高于本科或大专(aOR=2.50,95%CI:1.06~5.88),双性恋高于同性恋(aOR=1.95,95%CI:1.19~3.19),既往未检测HIV者高于HIV检测者(aOR=1.53,95%CI:1.01~2.33)。对HIV感染预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51(95%CI:0.710~0.792,P<0.001),约登指数最大的点为个体风险得分为12.5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8和0.412)。结论贵州省MSM个体HIV感染风险评估工具个体风险得分越高,感染HIV的风险也越高,可以较好地用于评估MSM个体的HIV感染风险,但该工具的特异度尚有待提高。
钱晓涵郑敏张玉琼何佳谕姚永明陶锐马琳李东民袁智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病毒风险评估
贵州省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现状调查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了解贵州省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开展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愿网络问卷方式调查2019-2020年参加贵州省艾滋病防治项目47所高校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结果73073名青年学生参与网络调查,艾滋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70.5%;学生对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是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高于非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χ^(2)=1531.642,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女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于男生(OR=1.245,95%CI=1.203~1.288,P<0.05);与研究生相比,本科生(OR=0.684,95%CI=0.480~0.974)和专科生(OR=0.315,95%CI=0.221~0.450)知晓率较低(P<0.05);与贵阳市相比,黔南州(OR=0.514,95%CI=0.482~0.549)和铜仁市(OR=0.841,95%CI=0.791~0.894)学生的知晓率较低(P<0.05),毕节市(OR=2.379,95%CI=1.919~2.950)学生的知晓率较高(P<0.05)。结论在青年学生中仍需进一步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有针对性地强化不同性别和不同教育程度学生的薄弱知识点,着重对非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流行状况、检测及治疗等知识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
谭雪郑敏陶锐马琳钱晓涵王乙胡蓉
关键词:艾滋病青年学生知晓率
中国男男性行为人群猴痘预防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12
2022年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猴痘预防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与全国20个省份的MSM艾防社区组织合作,于2022年7月1—3日通过网络向日常进行服务的3889名MSM发送电子问卷,招募研究对象,对参与调查的MSM人口学特征、旅居史、性行为特征及猴痘防控相关知识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效调查MSM 3563人,平均年龄为(31.0±9.0)岁,同性恋占72.7%(2592/3563),调查前1个月内发生过男男性行为的占53.4%(1903/3563),自报感染HIV的占25.7%(916/3563),有猴痘疫情地区旅居史的占2.7%(95/3563)。猴痘预防知识知晓率为47.2%(1681/35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为35~44岁(OR=1.54,95%CI=1.18~1.99)和45~54岁(OR=1.90,95%CI=1.32~2.74)的猴痘预防知识知晓率高于16~24岁,婚姻状况为未婚(OR=1.49,95%CI=1.15~1.92)、离异/丧偶(OR=1.56,95%CI=1.12~2.18)高于在婚,文化程度为硕士及以上(OR=1.92,95%CI=1.02~3.60)高于文盲及小学,担心猴痘疫情传入中国(OR=2.68,95%CI=2.29~3.15)高于不担心疫情,有国外旅居史(OR=1.73,95%CI=1.13~2.66)高于无国外旅居史,自报HIV阳性(OR=1.69,95%CI=1.19~2.40)和HIV阴性(OR=1.79,95%CI=1.28~2.50)猴痘知晓率高于未检测HIV者(均P<0.05)。结论我国MSM人群对猴痘疫情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度,但猴痘防控相关知识知晓率不高,应特别加强对低年龄段、在婚、低文化程度和未进行HIV检测MSM人群的猴痘预防知识宣传教育,提升MSM人群的防护意识。
郑敏钱晓涵袁智陶锐马琳范家诚周凤陈文彦朱志霖姚永明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猴痘
2010-2019年贵州省梅毒流行特征与趋势分析被引量:22
2020年
目的了解和分析贵州省近10年梅毒疫情特征,为制定梅毒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9年贵州全省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报告的梅毒病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9年贵州省梅毒报告发病率从13.95/10万上升到51.88/10万,年均增长15.71%。一期与二期梅毒、胎传梅毒呈先升后降趋势;隐性梅毒则呈快速增长,年均增幅21.47%,构成比由2010年的55.11%增长至2019年的90.01%。各年间女性梅毒报告发病率增幅为16.54%,男性为14.64%;各年龄组梅毒报告发病率以20~24岁组年均增幅最大(29.83%),高发年龄段为25~34岁;各职业人群均有病例报告,农民占47.90%,青年学生人群年均增幅为27.81%。各市州梅毒报告发病率均有增长,黔南州增幅为26.51%。结论贵州省梅毒呈快速上升趋势,女性高于男性,且有年轻化倾向,农民为重要受影响人群,少数民族地区增速较快,应根据疫情特点制定精准防控措施,控制梅毒流行。
郑敏陶锐姚永明钱晓涵袁智马琳
关键词:梅毒病例报告发病率流行病学
不同性取向人群猴痘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2
2023年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性取向人群猴痘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2年7月1日—7月30日,通过互联网发布电子问卷招募研究对象,其中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主要通过与20个省份的MSM艾防社区组织合作进行招募,对参与调查的不同性取向人群的猴痘防治相关知识等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研究对象4953例,性取向为同性恋的占53.87%(2668/4953),自报感染HIV的占20.55%(1018/4953),有疫情地区旅居史的占2.60%(129/4953),猴痘知晓率为48.25%(2390/4953)。猴痘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为35~44岁(OR=1.44,95%CI:1.16~1.79)和45~54岁(OR=1.85,95%CI:1.40~2.44)高于16~24岁,性取向为同性恋(OR=1.27,95%CI:1.01~1.59)、异性恋(OR=1.40,95%CI:1.07~1.83)高于未确定者,HIV阳性(OR=1.97,95%CI:1.49~2.61)和HIV阴性(OR=2.16,95%CI:1.67~2.78)高于不知道是否感染,职业为农民工和农民(OR=0.60,95%CI:0.43~0.84)、个体户(OR=0.74,95%CI:0.58~0.94)低于干部职员/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文化程度为初中(OR=0.38,95%CI:0.28~0.53)、高中或中专(OR=0.62,95%CI:0.48~0.81)低于硕士研究生,不担心疫情传入中国(OR=0.35,95%CI:0.30~0.40)低于担心疫情传入中国,没有国外旅居史(OR=0.63,95%CI:0.43~0.91)低于有国外旅居史的知晓率(P<0.05)。结论我国不同性取向人群猴痘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较低,具有不安全性行为的MSM人群、有境外旅居史是猴痘防控的重点人群,尤其是其中性取向未确定、文化程度低、青少年人群对猴痘传染源和临床症状的认识亟需提升,可以结合HIV检测、出入境检疫检验的宣教,增加其抵御风险的能力。
钱晓涵郑敏姚永明陶锐马琳黄璐周凤朱志霖杨杰
关键词:同性恋异性恋猴痘
2022年20省993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男男性行为者猴痘相关知识知晓现状
2024年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对猴痘相关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与全国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MSM艾滋病防治(艾防)社会组织合作,于2022年7月1—3日通过网络向日常进行服务的MSM发送电子问卷,经知情同意后自行通过网络进行匿名填报。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及猴痘防治相关知识等信息,通过χ^(2)检验对不同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的调查对象猴痘知晓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纳入MSM 993例,年龄(33.20±8.90)岁,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为主,占66.36%(659/993),干部职员/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占26.38%(262/993)。调查前1个月发生过男男性行为的占47.02%(467/993),与同性发生性行为时未坚持使用安全套的人数占32.63%(324/993);自报感染过梅毒的占35.35%(351/993)。调查对象对猴痘防治知识知晓率为46.12%(458/993),其中学生知晓率最高(53.85%)、个体户知晓率最低(3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93,P=0.014);随着文化程度增高,对猴痘的知晓率也随之增高(趋势χ^(2)=23.654,P<0.001);担心疫情传入中国的调查对象的猴痘知晓率(51.81%)高于不担心疫情传入中国的(2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54,P<0.001)。结论HIV感染的MSM对猴痘知晓率低,对于本身存在免疫缺陷更容易发生严重后果的认识不足,存在多性伴且不坚持使用安全套等高风险行为,具有较大的猴痘病毒感染及传播风险。
姚永明朱志霖郑敏陶锐陶锐马琳戴斯琦周凤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HIV感染者猴痘
贵州省某少数民族地区中老年男性性行为及HIV感染现状调查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分析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中老年男性性行为现状和艾滋病传播风险,为制定艾滋病和性病防治干预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6月贵州省凯里市老年人口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数较多的某乡镇及某社区386名(乡镇199名,社区187名)50岁以上的体检者作为调查对象。对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及HIV血清检测。结果386名中老年男性年龄中位数为64岁(四分位数为54岁、71岁)。有78.8%的研究对象有性行为的发生,38.9%的研究对象认为性生活不能得到满足,除了自身性能力不足外,缺乏性生活对象和配偶不感兴趣是最主要原因。有性行为者中,1个月频率低于3次占多数,每次性行为在5min以内较多。9.8%的人会使用助性剂/催情药,最后一次性行为安全套的使用率仅占15.4%。有72.3%的人与固定性伴有性行为,但83.5%的人从未使用安全套。HIV阳性检出率1.2%。结论贵州省某少数民族地区中老年男性仍存在较高的性需求和高危性行为,并且性行为方式复杂多样,是艾滋病和性病感染的高风险人群,应根据其人群特征采取针对性的宣教、干预措施。
郑敏孙杰英王芳林姚永明陶锐马琳
关键词:中老年男性艾滋病性行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