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保莹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农药
  • 2篇吡虫啉
  • 1篇动力学
  • 1篇悬浮系
  • 1篇药剂
  • 1篇色谱
  • 1篇色谱分析
  • 1篇水乳剂
  • 1篇农药剂型
  • 1篇农药剂型加工
  • 1篇气相
  • 1篇气相色谱
  • 1篇气相色谱分析
  • 1篇热力学
  • 1篇羧甲基化
  • 1篇稳定性
  • 1篇相色谱
  • 1篇磷酸酯
  • 1篇磷酸酯类表面...
  • 1篇氯氟氰菊酯

机构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国家知识产权...

作者

  • 5篇吴学民
  • 5篇陈保莹
  • 4篇冯建国
  • 3篇马超
  • 3篇郝汉
  • 2篇王佳
  • 2篇范腾飞
  • 2篇李静
  • 1篇郭鑫宇
  • 1篇陈维韬
  • 1篇刘文君

传媒

  • 2篇化工学报
  • 1篇日用化学工业
  • 1篇林产化学与工...
  • 1篇现代农药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羧甲基化木质素在阿维菌素颗粒表面的吸附行为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凝胶渗透色谱、红外光谱和官能团含量测定表明经过羧甲基化改性后的碱木质素的分子质量增加,多分散性降低;分子中酚羟基含量减少,羧基含量增加。在此基础上采用振荡吸附实验研究了羧甲基化木质素(CML)在阿维菌素颗粒表面的吸附等温线、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果表明,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饱和吸附量和吸附常数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最大饱和吸附量为9.569 mg/g,00,表明该吸附为自发、放热、熵增过程;由ΔHad为-5.18 k J/mol,Ea为14.23 k J/mol可知该吸附过程属于物理吸附,主要作用力为范德华力。SEM分析表明,阿维菌素颗粒表面光滑无孔型结构,吸附CML后可有效阻止阿维菌素团聚,增加其悬浮剂物理稳定性。由此可知,CML能够在阿维菌素颗粒表面形成稳定吸附,适合作为分散剂用于阿维菌素水悬浮剂。
郝汉陈保莹陈维韬郭鑫宇刘文君吴学民
关键词:阿维菌素动力学热力学
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的气相色谱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选用HP-5气相色谱柱和FID,磷酸三苯酯为内标物,以内标法对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和定量。高效氯氟氰菊酯与内标物的色谱峰能够很好分离,且保留时间适宜,方法的相关系数为0.9990,标准偏差为0.0907,变异系数为1.80%,平均回收率为99.25%。
冯建国范腾飞王佳李静陈保莹吴学民
关键词: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气相色谱
双梳型共聚物对吡虫啉悬浮剂分散稳定性的影响与表征被引量:5
2014年
通过FTIR、SEM、XPS、zeta电位和粒度测试研究了双梳型共聚物AgrilanTM 752对吡虫啉悬浮剂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grilanTM 752分子中存在羧基、酯基和聚氧乙烯醚侧链,通过氢键、范德华力和疏水作用力结合吡虫啉,从而有效地分散吡虫啉颗粒;AgrilanTM 752用量与悬浮剂的分散稳定性密切相关,实验条件下得出其最佳用量为3%(质量分数),此用量下AgrilanTM 752的吸附层厚度和zeta电位负值最大;初始pH值超过6后AgrilanTM 752的吸附层厚度逐渐降低,zeta电位在初始pH=10处存在最大负值,初始pH值在2~10范围内悬浮hina剂的分散稳定性普遍较高,pH值超过10后分散稳定性明显降低;电解质离子(Na+、Mg2+和Ca2+)浓度越高则AgrilanTM 752的吸附层厚度和zeta电位负值越低,悬浮剂的分散稳定性越差,相同浓度下电解质离子对悬浮剂的分散稳定性影响程度顺序为Ca2+>Mg2+>Na+。
郝汉冯建国马超陈保莹吴学民
关键词:吡虫啉悬浮系稳定性
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在农药剂型加工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简单介绍了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的性能与合成,重点综述了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在悬浮剂、水乳剂和微乳剂等农药剂型加工中的应用,最后指出水基化农药剂型的发展将促使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向更加优质、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
冯建国王佳马超陈保莹李静吴学民
关键词:磷酸酯表面活性剂农药剂型加工
聚羧酸盐分散剂在吡虫啉颗粒表面的吸附特性被引量:23
2013年
通过测定吸附量、吸附层厚度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研究聚羧酸盐分散剂Tersperse 2700在农药吡虫啉颗粒表面的吸附热力学、动力学、吸附作用力和吸附形态。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随温度升高Langmuir常数和饱和吸附量明显降低,由ΔGad<0、ΔHad<0、ΔSad>0可知该吸附为自发、放热、熵增过程,结合吸附层厚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现象可认为高温不利于该吸附进行;吸附动力学符合La-gergren方程,半饱和吸附时间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表明该吸附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该吸附过程的表观活化能Ea为12.62kJ.mol-1,表明该吸附为物理吸附。吸附作用力和吸附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分散剂2700在吡虫啉颗粒表面的吸附作用力以范德华力为主;吸附形态为单层多点式吸附,通过建立假设吸附模型认为分散剂2700以空间位阻效应和静电斥力效应共同维持在吡虫啉颗粒表面的吸附稳定性。
郝汉马超冯建国范腾飞陈保莹吴学民
关键词:分散剂吡虫啉农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