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文体

作品数:4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土壤
  • 2篇岩溶
  • 2篇有机碳
  • 2篇有机碳含量
  • 2篇碳含量
  • 2篇土壤有机
  • 2篇土壤有机碳
  • 2篇微生物
  • 2篇酶活性
  • 1篇地貌
  • 1篇典范对应分析
  • 1篇岩溶地貌
  • 1篇养分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荧光定量PC...
  • 1篇湿地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壤酶
  • 1篇土壤酶活

机构

  • 4篇桂林理工大学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广西农业科学...

作者

  • 4篇靳振江
  • 4篇罗堃
  • 4篇陆文体
  • 4篇唐志琴
  • 4篇黄静云
  • 4篇李强
  • 2篇李忠义
  • 1篇曾鸿鹄
  • 1篇程亚平
  • 1篇唐显治
  • 1篇黄美辉
  • 1篇邓丽君
  • 1篇吴琼敏
  • 1篇杨帅

传媒

  • 1篇地质论评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湿地科学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岩溶地貌部位对土壤微生物丰度与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以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桂林丫吉岩溶试验场为研究区,单氨加氧酶的编码基因amoA的部分序列作为氨氧化细菌(AOB)指示基因,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平板菌落计数法和土壤酶活性测定,探讨了岩溶地貌部位及土壤成因对微生物群落丰度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受岩溶地貌部位和土壤成因的影响,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总数在垭口、坡地、洼地呈增加的趋势,而氨氧化细菌丰度则呈现降低的趋势。结果表明,土壤氨氧化细菌丰度与真菌数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而与蔗糖酶活性呈极其显著负相关。
李强靳振江李忠义罗堃唐志琴黄静云陆文体
关键词:岩溶地貌酶活性荧光定量PCR氨氧化细菌
会仙喀斯特溶洞湿地、稻田和旱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与养分的关系被引量:22
2014年
以桂林会仙喀斯特溶洞湿地及其附近的稻田和旱田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喀斯特溶洞湿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为(21.77±1.42)g/kg,与稻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22.33±1.19)g/kg]没有显著差异,而旱田土壤有机碳含量为(12.78±0.22)g/kg,比湿地土壤低41.30%。稻田土壤的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pH、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都与喀斯特溶洞湿地土壤无显著差异。但是,上述指标在旱田土壤中较低,降低幅度为15.63%-50.87%。统计结果表明,所有土壤全氮含量和pH与土壤有机碳含量都呈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碱解氮、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与土壤有机碳含量都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土壤碱解氮、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对维持喀斯特溶洞湿地和稻田土壤较高的土壤有机碳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靳振江程亚平李强曾鸿鹄罗堃黄静云陆文体唐志琴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土地利用
典型岩溶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有机碳含量及其相关性--以丫吉岩溶试验场为例被引量:19
2013年
研究岩溶区土壤有机碳与微生物区系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认识有机碳的积累机制。以丫吉岩溶试验场这一典型岩溶生态系统的洼地、坡地与垭口三种岩溶形态为研究样点,分别采集0~10、10~20 cm与20~30 cm土壤样本,采用浓硫酸-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获取微生物区系数量,采用比色法分析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剖面深度加深,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显著下降,在0~10 cm,洼地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为40.10 g·kg-1,显著高于垭口的38.28 g·kg-1和坡地的24.42 g·kg-1;洼地土壤剖面从上至下细菌数量分别为3.26×106、2.73×106CFU·g-1和1.15×106CFU·g-1,均显著高于垭口和坡地;洼地土壤0~10 cm的脲酶活性为1.92 mg·(g·24 h)-1,显著高于垭口和坡地的1.12 mg·(g·24 h)-1和0.77 mg·(g·24 h)-1;碱性磷酸酶活性在洼地土壤剖面均显著高于垭口和洼地剖面。统计分析显示,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与有机碳之间的关系在剖面上的表现并不一致,细菌数量、脲酶活性、归一化的微生物数量和归一化的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均呈显著正相关。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岩溶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积累下,土壤细菌数量、总微生物数量与总土壤酶活性相应提高。细菌数量、归一化的微生物数量与归一化的酶活性可以作为岩溶区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指示指标。
靳振江李强黄静云邓丽君陆文体黄美辉唐志琴唐显治罗堃杨帅吴琼敏
关键词:峰丛洼地土壤有机碳酶活性微生物数量
基于典范对应分析的铅锌矿尾砂坝坍塌污染土壤特征研究被引量:18
2014年
分析重金属与土壤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为土壤污染控制及修复提供科学依据。以广西阳朔思的村铅锌矿尾砂坝坍塌后所污染的岩溶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典范对应分析方法研究土壤重金属全量-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尾矿砂来源于铅锌铜共生矿。典范对应分析显示,土壤有机碳与全铅、全锌、全铜的距离最近,并与归一化的全量重金属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经过近40 a的耕作,土壤有机碳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速效磷与土壤全铅、全锌、全铜呈显著负相关,与岩溶土壤pH降低后导致水溶性P与Pb生成溶解度极低的氯(羟基)磷酸铅盐化合物有关,说明污染源的pH值是影响P—Pb—Zn—Cu相互作用过程的重要因素。此外,该区面源污染时空分异显著,今后在岩溶区开展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时必须对整个区域进行定量的不确定性分析。
李强李忠义靳振江罗堃唐志琴黄静云陆文体
关键词:尾矿砂岩溶土壤特征典范对应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