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琳琳

作品数:5 被引量:9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篇水华
  • 2篇太湖
  • 1篇演替
  • 1篇营养盐
  • 1篇整治
  • 1篇植被
  • 1篇植物
  • 1篇生物量
  • 1篇水期
  • 1篇水体
  • 1篇水温分层
  • 1篇水质
  • 1篇太湖水
  • 1篇太湖水体
  • 1篇太阳辐射
  • 1篇铜绿微囊藻
  • 1篇内源污染
  • 1篇浅水湖泊
  • 1篇群落
  • 1篇群落演替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河海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江南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5篇朱广伟
  • 5篇蔡琳琳
  • 3篇赵林林
  • 2篇朱梦圆
  • 1篇李未
  • 1篇秦伯强
  • 1篇陈元芳
  • 1篇高光
  • 1篇高永霞
  • 1篇张运林
  • 1篇姚昕
  • 1篇冯龙庆
  • 1篇何开跃
  • 1篇王永平
  • 1篇杨桂军
  • 1篇谢纯刚

传媒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太湖水体水温垂向分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50
2011年
为揭示大型浅水湖泊水温分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温度链,高频观测太湖水温分层的周年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太湖水体水温的垂向温差绝大多数处在0~1℃,部分处于1~4℃,偶尔超过4℃;太湖水体水温垂向温差存在季度、月、日差异,相应的分层位置也不同;水温分层影响因素包含太阳辐射、气温、风速、水密度和比热、藻华堆积等。随着太阳辐射强度的增加,水温垂向温差先增加后减小,峰值出现在太阳辐射强度700 W/m2时。在夏秋季节风速低于4 m/s时,水温垂向温差随着风速增加而下降,而超过4 m/s时,则变化不大。气温的急剧变化容易使水体垂向产生较大温差。冬季低温期间由于水体密度和比热特性会产生逆温层。夏季藻华堆积可产生短期水温垂向较大温差。研究表明,作为一个水动力扰动频繁的大型浅水湖泊,仍然会存在短暂的水温分层,分层特征受气象条件控制。本研究成果对研究大型湖泊蓝藻水华的形成机制、湖泊生态模型构建和营养盐内源释放规律都有参考价值。
赵林林朱广伟陈元芳李未朱梦圆姚昕蔡琳琳
关键词:浅水湖泊水温分层太阳辐射风浪扰动蓝藻水华
人工模拟UV-B辐射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选择我国蓝藻水华的优势藻类铜绿微囊藻,进行人工模拟UV-B辐射连续24h照射实验,测定铜绿微囊藻生物量、生理及超微结构指标,探讨湖泊特别是高原湖泊藻类生长对UV-B辐射增强的胁迫响应.结果表明,当辐射时间达到1h时,铜绿微囊藻便开始陆续死亡,但蛋白质含量增加,且叶绿素a浓度保持稳定;当辐射时间少于4h时,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始终保持较高活性,细胞膜保持基本完整,细胞内类囊体和蓝藻素颗粒数目保持稳定;当辐射时间超过4h后,微囊藻叶绿素a浓度和SOD酶活性等开始快速下降.研究表明,连续辐射4h是铜绿微囊藻可抗逆的极限.
谢纯刚张运林朱广伟何开跃冯龙庆蔡琳琳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UV-B辐射超微结构生物量
五里湖综合整治对湖水水质的影响被引量:21
2011年
为探讨湖泊综合整治工程对城市湖泊水质的改善效果,利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江苏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1998—2009年的监测数据,结合湖体与环湖河道调查,分析了太湖五里湖综合整治工程对水质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综合整治之后,总氮、总磷及叶绿素a质量浓度平均值显著下降(P<0.01),分别由6.06mg/L,0.183mg/L和0.060mg/L降为3.48mg/L,0.133mg/L及0.024mg/L;而湖体透明度、悬浮颗粒物含量等感观指标无明显改善;退渔还湖区及其入湖河道水质明显优于更靠近城区的东出口区.营养盐含量环湖河道显著高于湖体,底泥中也较高,对湖体的生态恢复构成很大威胁.与太湖其他几个湖区相比,五里湖的营养盐含量仍然较高.研究表明,五里湖实施的综合整治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湖泊重污染的状况,但要获得稳定的高透明度景观水质,还需要实现湖泊水生态系统的深度调控,包括采取环湖河道的同步治理及湖体大面积沉水植被恢复等措施.
蔡琳琳朱广伟王永平高光秦伯强
关键词:综合整治沉水植被外源污染内源污染
太湖梅梁湾湖岸带浮游植物群落演替及其与水华形成的关系被引量:11
2012年
利用2009~2010年周年观测数据,结合江苏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15年监测数据,分析了太湖梅梁湾湖岸带浮游植物群落演替及其与蓝藻水华形成的关系。50次周监测结果表明:蓝藻门(Cyanophyta)、绿藻门(Chlorophyta)、硅藻门(Bacillariophyta)分别占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60%、16%和22%。冬春季绿藻、硅藻为主要优势种,夏秋季蓝藻门的微囊藻占绝对优势。4月下旬~6月初,平均温度低于20°C,蓝藻没有大规模生长,硅藻门、绿藻门生物量急剧降低,总生物量小于1mg.L-1;随后温度超过25°C,蓝藻迅速增长并很快成为绝对优势,蓝藻增加滞后于绿藻、硅藻的减少。在营养盐充足、物理因素合适的条件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自然演替是蓝藻水华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蔡琳琳朱广伟朱梦圆杨桂军赵林林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演替
丰水期环太湖河流与湖区水质比较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鉴于环湖河流水质在汛期对太湖的关键性影响,以藻类对不同形态营养盐的利用程度为标准,2008年丰水期对太湖周边32条主要河流的水质进行了细化研究,旨在为太湖的外源河流综合整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采样河流中望虞河水体的营养盐和悬浮物(SS)浓度都居于最高,水质为劣Ⅴ类;太湖北部河流水体除了营养盐浓度为劣Ⅴ类外,有机质污染在环湖河流中最为严重,北部河流水体可酶解磷(EHP)的平均浓度达到了0.240 mg/L,占总磷的62.4%,位居首位;太湖西部河流显著的特点是亚硝态氮(NO 2--N)浓度异常高,平均浓度达到了0.270 mg/L,是环湖其它河流的2~3倍.太湖北部入湖河流的氮、磷、有机质浓度都明显高于北部湖区,太湖西部入湖河流主要是氮浓度明显高于对应湖区.河流与湖区的氮磷比(TN/TP)表明藻类和沉积物再悬浮对水体的磷含量影响很大.
高永霞蔡琳琳赵林林朱广伟
关键词:太湖河流丰水期营养盐水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