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杰

作品数:4 被引量:61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胰腺
  • 3篇胰腺炎
  • 3篇腺炎
  • 3篇急性胰腺炎
  • 3篇并发
  • 2篇重症
  • 2篇重症急性
  • 2篇重症急性胰腺
  • 2篇重症急性胰腺...
  • 1篇代谢
  • 1篇独立危险因素
  • 1篇胰腺坏死
  • 1篇胰腺坏死感染
  • 1篇引流
  • 1篇视黄醇结合
  • 1篇视黄醇结合蛋...
  • 1篇手术
  • 1篇盆腔
  • 1篇皮样囊肿
  • 1篇器官

机构

  • 4篇南京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董杰
  • 3篇童智慧
  • 2篇李百强
  • 2篇柯路
  • 2篇李维勤
  • 1篇马楠
  • 1篇葛京平
  • 1篇黎介寿
  • 1篇李刚
  • 1篇唐朝朋
  • 1篇周晶
  • 1篇张征宇
  • 1篇张敬柱
  • 1篇刘翔
  • 1篇叶博
  • 1篇徐振宇
  • 1篇杨栋梁
  • 1篇杨琦
  • 1篇杨娜

传媒

  • 2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切除盆腔表皮样囊肿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腹膜后表皮样囊肿的诊治方法,介绍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切除盆腔腹膜后巨大肿瘤的手术经验。方法:为1例青年男性盆腔腹膜后巨大肿瘤患者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切除,并结合文献探讨腹膜后表皮样囊肿的诊治方法。结果:患者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表皮样囊肿切除术,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手术时间1.5 h、出血量约8 ml。术后病理诊断为表皮样囊肿。术后1周出院,随访8个月未见囊肿复发及转移。结论:腹膜后表皮样囊肿在临床症状上缺乏特异性,需要与脊索瘤、畸胎瘤等相鉴别;因有感染、恶变的倾向,治疗上应手术切除。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位于盆腔的腹膜后巨大肿瘤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刘翔唐朝朋董杰徐振宇葛京平张征宇
关键词:表皮样囊肿机器人手术腹膜后肿瘤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坏死感染经阶梯式引流模式治疗的患者病死原因及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8
2016年
目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ICU中常见的重症急症。文中分析经阶梯式引流模式治疗的SAP并发胰腺坏死组织感染(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患者的病死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重症胰腺炎治疗中心收治的243名IPN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阶梯式引流模式治疗IPN。根据患者临床结局分为病死组及存活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索IPN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2年内共纳入243名IPN患者,死亡32例,IPN整体病死率为13.17%。病死患者相比于存活患者,急性期器官功能障碍、急性肾功能损伤以及休克发生率明显增高,分别为(81.25%vs 50.23%)、(46.87%vs27.49%)、(90.62%vs 21.80%)。APACHEⅡ评分更高(13 vs 17),感染时间更早(52 d vs 23 d);感染期腹腔大出血、消化道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开腹手术比例更高(59.37%vs 19.43%)。手术距发病时间更短[34(28,40)d vs 62(22,64)d]、ICU(11 d vs 54 d)及住院总天数更长(31 d vs 59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病死危险因素包括急性期器官功能障碍、感染时间、感染期并发症、开腹手术、ICU天数及住院天数。结论急性期器官功能障碍、感染及感染期并发症仍是阶梯式引流模式中IPN患者的主要病死原因,临床治疗中应加以重视。
杨栋梁童智慧柯路李刚周晶董杰陈意喆张敬柱李维勤
关键词:器官功能病死原因
循环视黄醇结合蛋白是急性胰腺炎局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被引量:2
2021年
背景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国内常见急腹症.部分患者存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降低的现象,但其临床意义尚不明确.目的探究RBP与AP严重程度和相关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入东部战区总医院的AP患者(发病7天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清RBP水平将患者分为RBP正常组(normal retinol-binding protein,NRBP)和RBP降低组(low retinol-binding protein,LRBP),比较两组基线特征、AP严重程度、临床预后等.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局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RBP对AP相关并发症的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176例患者,其中NRBP组41人、LRBP组135人.LRBP组AP严重程度显著高于NRBP组(轻症:15.6%比39.0%,中重症:53.3%比29.3%,重症:31.1%比31.7%;P<0.05).LRBP组急性坏死组织积聚比例70.4%,显著高于NRBP组的52.1%(P<0.05).血清RBP水平在有局部并发症的患者中显著低于无局部并发症患者[24.00(15.00,27.50)mg/L比12.00(9.00,22.00)mg/L,P<0.05].RBP预测局部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值为0.708(95%CI:0.615-0.801),最佳截断点为15.5 mg/L,灵敏度为60.4%,特异性为75.7%.RBP降低是局部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5.306,P=0.003,95%CI:1.771-15.896).结论急性期血清RBP水平能较好的预测AP局部并发症的发生,但与全身炎症反应和远隔脏器衰竭无显著相关性.
董小武魏梅马楠陆蓥蓥谢晓纯施笑蕾董杰马孝杰李百强童智慧李维勤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视黄醇结合蛋白局部并发症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持续性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临床分析被引量:29
2017年
目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持续性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分解代谢综合征(PICS)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总结SAP并发PICS患者的临床特点,对PICS发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外科ICU住院时间>14 d的214例SAP患者临床资料。依据PICS诊断标准分成2组:PICS组(149例,SAP并发PICS患者)和非PICS组(65例,SAP患者未并发PICS)。比较2组患者全身系统性并发症和胰腺炎特异性并发症,ICU病死率及随访13个月的存活率;并对PICS发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PICS组胆源性SAP、MODS发生率较非PICS组明显升高(44.3%vs 29.2%、93.3%vs 55.4%,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BMI>24(OR=2.307,95%CI:1.033~5.156)、胆源性病因(OR=4.207,95%CI:1.364~12.974)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OR=4.384,95%CI:1.334~14.405)是并发PICS的危险因素。随访13个月的患者存活率PICS组较非PICS组明显降低(88.5%vs 98.2%,P=0.036)。结论在临床救治过程中,尤其需要警惕存在肥胖、胆源性病因以及MODS的SAP并发PICS患者。合并PICS可能是SAP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
李百强杨娜叶博董杰杨琦柯路童智慧李维勤黎介寿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