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丽亚

作品数:5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财经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海大学中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制造业
  • 1篇制造业竞争
  • 1篇制造业竞争力
  • 1篇人口
  • 1篇人口资源
  • 1篇人口资源环境
  • 1篇状态空间法
  • 1篇资源环境
  • 1篇经济发展
  • 1篇经济结构
  • 1篇经济增长
  • 1篇经济增长与环...
  • 1篇竞争力
  • 1篇空间法
  • 1篇环境承载力
  • 1篇VAR模型
  • 1篇城镇化
  • 1篇城镇化问题
  • 1篇承载力评价
  • 1篇创新力

机构

  • 4篇青海大学

作者

  • 4篇葛丽亚
  • 3篇丁生喜
  • 1篇任海静

传媒

  • 1篇价值工程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当代经济
  • 1篇生态经济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提高青海省制造业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对策
2017年
制造业是国家创造力的体现,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本文首先通过对青海省制造业现状如发展水平相对于内地大省较低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青海省制造业不具备专业水平、支柱产业竞争优势不明显等的特点,其次对青海省制造业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对青海省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诸如将传统产业发展为重点产业,青海省应该结合"供给侧改革",优化重组产业结构,以加快制造业竞争力发展。
葛丽亚
关键词:创新力经济结构
基于多模型的青海省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耦合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首先,运用TOPSIS综合评价法计算出2011—2014年青海省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其次,以标准化后的人均GDP作为自变量,以环境污染指数作为因变量,建立EKC经验方程并进行回归分析,发现EKC经验模型忽略了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间的双向影响机制,从而导致了内生变量偏差问题。然后,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青海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青海省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呈上升态势。再次,运用环境—经济协调度评价模型,定量分析评价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并与相邻省份甘肃和陕西对比,发现青海省虽然协调度最弱,但协调发展度相对较好。最后,分析提出青海省促进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丁生喜谭慧茹葛丽亚任海静
关键词:VAR模型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海东市经济发展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随着经济发展,供给侧改革已成为中国推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海东市为研究对象,阐述了青海省海东市经济发展现状,首先在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海东市经济系统中社会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以及自然资源使用率方面分析,其次对海东市2000-2015年经济发展进行动态分析,然后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给予分析评价,最后根据现有状况提出海东市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青海省海东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1)各县域之间发展不平衡;(2)信息化基础建设薄弱。解决问题对策有:(1)因地制宜,特色发展;(2)增加科技投入等。
葛丽亚丁生喜
关键词:经济发展
基于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问题被引量:4
2017年
依据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理论,从人口城镇化、资源城镇化、环境城镇化3个方面构建青海省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状态空间和熵值法对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分析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1)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资源环境领域;(2)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综合承载状况理想值与现实值差距大;(3)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内部各区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大。因此,青海省重点开发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提升的对策有5个:(1)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2)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非农产业就业比重,提升居民收入;(3)加强环境保护力度,提高污染治理水平,提升环境承载力;(4)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等自然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提升资源承载力;(5)平衡区域差异,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诸宁扬丁生喜葛丽亚
关键词:状态空间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