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洋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吉林省财政厅科研育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玉米
  • 2篇玉米自交系
  • 2篇自交
  • 2篇自交系
  • 2篇测验
  • 1篇度条件
  • 1篇性状
  • 1篇玉米穗
  • 1篇玉米穗部性状
  • 1篇杂种
  • 1篇杂种优势
  • 1篇上位性
  • 1篇上位性效应
  • 1篇穗部
  • 1篇穗部性状
  • 1篇穗长
  • 1篇配合力
  • 1篇密度条件
  • 1篇类群
  • 1篇改良系

机构

  • 4篇吉林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杨伟光
  • 4篇胡洋
  • 2篇李继竹
  • 2篇郑雷雷
  • 1篇金晓蕾
  • 1篇慈佳宾
  • 1篇杨巍
  • 1篇张焕欣
  • 1篇王贺
  • 1篇任雪娇
  • 1篇吴王月

传媒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玉米自交系最佳选系的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以PH4CV×昌7-2为基础材料,在种植密度分别为6×104、9×104、1.2×105和1.5×105株/hm2的选择压力下选系,于F4代分别选出5个代表系与4个骨干自交系构成NCII设计,对其产量表现、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2×105株/hm2密度下选择的5个自交系其一般配合力均为正值,最高值12F-3为12.74,特殊配合力最高值的组合亲本也来源于1.2×105株/hm2密度下选择的自交系,并且该密度下选育的自交系能组配出产量高于对照品种数量最多的组合,其中小区产量最高的组合PH6WC×12F-5为15.57 kg.在4种选系种植密度中,1.2×104株/hm2为基础选系材料PH4CV×昌7-2选系的最佳种植密度.
李继竹王贺尹日成任雪娇胡洋杨伟光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配合力
玉米穗部性状遗传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以两组PA种质改良系J1255、J1401与S122杂交所形成的6个世代为试验材料,采用郭平仲提出的世代平均数分析方法对玉米穗长、穗粗、籽粒长、百粒重、穗粒重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穗长与百粒重的遗传受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次之;穗粗、籽粒长和穗粒重的遗传受基因的显性效应作用为主,加性效应次之;上位性效应明显存在于穗部各性状的世代遗传变异中,其中,对于百粒重的遗传变异,上位性效应明显大于显性效应,并以加性×加性的上位性互作为主。
胡洋崔学宇郑雷雷杨伟光
关键词:玉米穗部性状上位性效应测验
美国玉米种质改良系的应用潜力研究被引量:22
2012年
采用NCⅡ设计,在6万株/hm2密度下,由5个美国种质的遗传改良系与旅大红骨群自交系配制25个玉米杂交组合,对其单株产量的杂种优势和穗部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J1218的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高,组配出4个高产组合,是改良成功的自交系。J1405和J1207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较低,但各组配出1个高产组合,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改良系×旅大红骨模式杂交种中有3个组合的产量比对照"郑单958"高10%以上,生育期均长于对照,说明该模式在高产密植型杂交种选育中具有较大应用潜力。在实际育种中PA种质可对美国玉米种质进行遗传改良。
李继竹胡洋张焕欣金晓蕾吴王月杨伟光
关键词:玉米改良系
Lancaster类群玉米自交系穗长的遗传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完全和不完全双列杂交材料对玉米穗长进行了杂种优势分析和遗传模型测验。结果表明:以Lancaster类群为母本的杂交组合F1代中合344优势均值最高(53.26%),一般配合力适中(0.914 1),生产上加以利用可组配出超亲中穗品种;Mo17由于本身为长穗自交系,所以优势均值适中(29.04%),但一般配合力最高(7.585 2)。通过对Lancaster类群玉米穗长的遗传模型测验可知,玉米穗长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真实存在,且加性效应更为重要。Mo17穗长的一般配合力最高,是最有潜力组配出中-长穗品种的亲本。
郑雷雷胡洋孙贵星杨巍慈佳宾杨伟光
关键词:玉米穗长杂种优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