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锦龙

作品数:19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核科学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天文地球
  • 2篇核科学技术
  • 2篇理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核事故
  • 4篇放射性
  • 4篇福岛核事故
  • 4篇沉积物
  • 3篇渔场
  • 3篇核素
  • 3篇北太平洋
  • 3篇表层沉积物
  • 3篇长江口
  • 2篇柔鱼
  • 2篇示踪
  • 2篇泥沙
  • 2篇邻近海域
  • 2篇近海
  • 2篇近海域
  • 2篇活度
  • 2篇公海
  • 2篇海洋环境
  • 2篇海域
  • 2篇放射性核素

机构

  • 19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作者

  • 19篇王锦龙
  • 16篇杜金洲
  • 5篇毕倩倩
  • 4篇刘丹彤
  • 3篇唐峰华
  • 2篇张胜茂
  • 2篇张经
  • 2篇赵丽君
  • 1篇谷河泉
  • 1篇吴梅桂
  • 1篇崔雪森
  • 1篇姜亦飞
  • 1篇吴祖立
  • 1篇于涛
  • 1篇黄德坤
  • 1篇赵峰
  • 1篇周婧
  • 1篇何利军

传媒

  • 2篇海洋学报
  • 2篇核化学与放射...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3
  • 4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日本福岛核泄漏典型人工放射性核素在北太平洋柔鱼渔场的分布被引量:6
2013年
为了解福岛核事故泄漏放射性核素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情况,于2011年8—11月在北太平洋公海渔场采集柔鱼样品,带回实验室利用超低本底HPGeγ谱仪进行分析。监测到福岛核事故释放并扩散至北太平洋公海海域的放射性核素有110Ag、134Cs和137Cs,其中110Ag在3种核素中含量百分比最高,在90%以上,134Cs只占0~1.5%,137Cs也只为0.2~1.3%。在所有站位中,110Ag、137Cs、134Cs 3种核素均在同一站位(155.08°E、42.17°N)含量达最高,分别为101.31、32.63、32.63 Bq·kg-1。另外,对比了靠近日本西侧的日本海海域样品,检测到的110Ag核素含量为1.50 Bq·kg-1、137Cs核素含量为0.05 Bq·kg-1,但未检测出超出本底的134Cs,总体放射性核素含量比日本以东的公海海域明显要低,暗示这次日本核泄漏对西部海域海洋生物的影响比较小。
唐峰华王锦龙刘丹彤何利军杜金洲
关键词:福岛核事故人工放射性核素柔鱼
海洋环境核污染连续实时监测技术
<正>核技术是把双刃剑,它是一种被大力提倡的新清洁能源,其安全运行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是一种低碳工程技术,然而一旦出现问题又会酿成巨大的灾难。在我国核电事业的高速发展和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等国际海洋权益需求加深的背景下,...
王锦龙杜金洲杜娟许东峰
文献传递
东海水体中137Cs分布特征及其源汇平衡
海水中放射性同位素的分布特征及其源汇平衡将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其示踪海洋环境过程.2011年3月福岛核电站事故以后,在2011年5月11日至6月11日期间,采集了东海的56个表层水样及8个垂直剖面水样,利用磷钼酸铵共沉淀富集...
赵丽君刘丹彤姜亦飞王锦龙杜金洲
文献传递
福岛核事故后上海气溶胶中^(131)I、^(134)Cs和^(137)Cs的来源途径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利用对气溶胶中典型放射性核素(^(131)I和134,^(137)Cs)的分析,可以评估福岛核事故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对上海及全球的大气放射性本底水平造成的影响。本工作结合核事故释放过程、核素的天然衰变以及气象条件等因素,获得核事故期间上海的气溶胶中^(131)I和134,^(137)Cs活度浓度及其比值的分布特征:^(131)I被检出的时间(2011-03-27)早于^(134)Cs(2011-04-06)和^(137)Cs(2011-04-08),^(131)I的活度浓度(0.01~1.20 mBq/m3)比^(134)Cs(0.01~0.58mBq/m3)和^(137)Cs(0.01~0.65mBq/m3)大2~10倍,而且在不同的时间段出现相应的多峰值现象;^(131)I/^(137)Cs活度浓度比值(1.3~10.6)在2011年4月5日之后呈递减趋势,但是^(134)Cs/^(137)Cs活度浓度比值(0.8~2.9)则一直在1.1左右波动。利用HYSPLIT模型模拟放射性气团运移轨迹的分析方法,表明在核事故期间输入到上海的放射性气溶胶的途径有东北和西北两条主要迁移路径。同时通过结合国内相关城市核事故期间大气放射性监测数据,证实了东北路径在中国境内的控制地位。另外,通过总结和分析北半球大气监测数据中^(131)I/^(137)Cs和^(134)Cs/^(137)Cs活度浓度比值最大值的分布特征,验证了日本核事故产生的放射性气溶胶在北半球的传输过程。
刘丹彤王锦龙毕倩倩杜金洲
关键词:气溶胶
海洋中钚同位素的分布及其环境过程示踪
钚(Pu)同位素作为最为重要的人工放射性核素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营养盐、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变化,泥沙的再悬浮和物理混合等海洋过程的示踪.环境中Pu同位素主要为238pu、239pu、240pu和241pu,基于不同种类的人...
王锦龙杜金洲
关键词:海洋环境钚同位素示踪作用
文献传递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移动泥及表层沉积物中天然核素活度分布规律及其剂量评价
通过对2011-2012年期间四个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航次所采移动泥样品中天然核素40K、232Th、226Ra活度分析,来评价陆架移动泥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剂量.初步结果表明:40K、232Th、226Ra的活度分别为525...
王锦龙杜金洲张经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
福岛核事故后2011-2012年舟山渔场生物样品中^(137)Cs的分布及剂量评估
2023年
2011年3月日本福岛发生核事故至今已有10余年,日本政府于近期决定将事故产生的核废水排入海洋,而海洋鱼类可以吸收和积累人工放射性核素而成为人工放射性物质的携带者与传播者,因此,对海洋鱼类中人工核素包括137Cs的监测就十分重要。为了解福岛核泄漏发生以及日后核废水稀释排入海洋后137Cs在中国东海的污染影响情况,于2011-2012年在东海舟山渔场海域采集了包括鲳属(Pampus)、小黄鱼(Pseudosciaenapolyactis)、带鱼(Trichiurushaumela)、鮟鱇科(Lophiiformes)、红娘鱼属(Lepidotrigla)、舌鳎属(Cynoglossus)、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毛蚶(Scapharcasubcrenata)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内的海洋生物样品,利用高纯锗伽马能谱仪对137Cs进行分析。发现137Cs的质量活度为<0.11-1.2 Bq·kg^(-1),略低于美国西海岸和北太平洋渔场(6-36 Bq·kg^(-1)),明显低于福岛附近海域(5-1200 Bq·kg^(-1))。137Cs在研究区域生物样品中的生物浓缩系数为(2.7-20)×10^(2) L·kg^(-1),是仅次于福岛排污废水中14C的生物浓缩系数(~104 L·kg^(-1))。居民食用中国东海的海产品带来的辐射剂量为0.039-0.45μSv·a-1,明显小于美国西海岸、北太平洋渔场和福岛附近海域。研究表明,137Cs在鱼类中生物浓缩系数较高,因此,需要加强海洋中不同种群的鱼类中人工核素(包括137Cs)含量的监测,以评估日本排放核废水对海洋环境、生物以及人类健康的影响。该研究是福岛核事故刚发生后对中国近海渔场海洋生物体内137Cs剂量水平的一次调查,为今后调查福岛核事故以及核废水排放的人工放射性物质对中国近海渔场的后续影响提供了基础资料。建议对中国近海和中国传统的太平洋渔场进行连续性调查,特别是处于福岛东北部海域的北太平洋渔场的调查,因黑潮延伸体可以将福岛排污水直接输送至该区域。
姚志鹏王锦龙毕倩倩黄德坤于涛杜金洲
关键词:福岛核事故放射性核素海洋生物
基于多参数示踪的东海泥沙输运研究
河流入海泥沙不仅是地貌塑造单元的重要物质,而且作为许多污染物和营养盐的载体,对海岸环境颗粒活性物质的迁移、转化和埋藏起着决定性作用。新沉积在近岸区域的一部分泥沙可以在一定动力条件下再悬浮和再输运,这部分泥沙(即“移动泥”...
王锦龙
关键词:输运磁性特征
文献传递
核素^(137)Cs在北太平洋典型生物体内的分布与富集被引量:3
2016年
为了解日本福岛核泄漏对北太平洋公海渔场海洋生物的危害程度及影响状况,2011—2012年连续两年在北太平公海渔场采集典型生物样品,采用γ谱仪进行检测,发现所采样品均含有放射性核素^(137)Cs。同时运用分类和分组织器官等处理方法,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显示,(1)2011年,^(137)Cs在鲨鱼(Mustelus griseus)体内的分布最高,高达1.16Bq·kg^(-1),最低是日本海的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仅为0.05 Bq·kg^(-1)。2012年整体上所有海洋生物体内的^(137)Cs质量活度降低了1个数量级,^(137)Cs最高质量活度出现在蜞鳅(Coryphaena hippurus)体内,达0.04 Bq·kg^(-1),最低也是日本海的太平洋褶柔鱼,仅为0.001 Bq·kg^(-1)。(2)2011年中不同胴长组巴特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的^(137)Cs质量活度最高的是250~300mm,达到了0.73 Bq·kg^(-1)。2012年中^(137)Cs质量活度最高的胴长组是200~250 mm,达0.034 Bq·kg^(-1)。(3)从两年巴特柔鱼的不同组织部位的质量活度分布情况来看,内脏聚集的核素^(137)Cs质量活度最高,其他3个部位(头部、躯干和鳍部)明显偏低。(4)通过两年的营养级分析,^(137)Cs核素质量活度初步呈倒金字塔分布。所测得的生物体中的核素质量活度水平均未超过中国食品放射性核素质量活度的限制水平与通用水平。初步了解了核泄漏对北太平洋公海主要渔场核辐射的影响,以期为海洋放射性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唐峰华张胜茂吴祖立王锦龙杜金洲
关键词:福岛核事故北太平洋公海营养级
崇明东滩表层沉积物中~7Be活度的粒度效应被引量:1
2019年
本文于2010年7月至2011年2月期间,每月于长江口区域崇明东滩的高、中、低不同潮滩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水淘选原理和沉积物分级装置进行粒度分级,获得从粗到细的A、B、C、D四种不同粒径大小(>63μm、32~63μm、16~32μm以及8~16μm)的样品组分及其相应的7Be活度。研究结果表明:粗粒级部分的含量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而增高;细粒部分则反之。粒度由细到粗,7Be活度呈降低趋势。对分级后样品的粒径(Φ单位)与7Be活度值做相关性研究发现,高、中潮滩沉积物7Be核素活度受降水影响大于低潮滩沉积物。相较于中低潮滩,位于高潮滩的14#站位,7Be活度与平均粒径的相关性最差。7Be活度和平均粒径相关性的季节性差异不甚明显。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利用7Be研究河口海岸区域中季节时间尺度颗粒悬浮物的输运和沉积过程当中,应充分考虑粒度效应的影响。
吴梅桂赵峰王锦龙杜金洲谷河泉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