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氧化物
  • 2篇双氢氧化物
  • 2篇氢氧化
  • 2篇氢氧化物
  • 2篇层状双氢氧化...
  • 1篇氧化钛
  • 1篇异构
  • 1篇溶胶
  • 1篇溶胶-凝胶法
  • 1篇自组装
  • 1篇蒙脱石
  • 1篇纳米
  • 1篇光催化
  • 1篇二氧化钛
  • 1篇复合物
  • 1篇LDO
  • 1篇层层自组装
  • 1篇催化

机构

  • 2篇桂林理工大学

作者

  • 2篇李存军
  • 2篇谢襄漓
  • 2篇王林江
  • 2篇王昕
  • 2篇林茵茵
  • 1篇朱文凤
  • 1篇陈耀
  • 1篇梁启超

传媒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人工晶体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基于蒙脱石和层状双氢氧化物纳米剥离的层层自组装异构薄膜制备被引量:4
2016年
以乙酸乙酯为剥离介质,采用超声法剥离有机蒙脱石(CTA-MMT)和层状双氢氧化物(Mg Al-SDS-LDH),以聚乙烯醇(PVA)为交联剂,采用层层自组装(LBL)的方法制备了蒙脱石-层状双氢氧化物异构薄膜(PVA/MMT/PVA/LDH)n。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超声剥离处理后的CTA-MMT和Mg Al-SDS-LDH片层厚度分别达到17 nm和12 nm。(PVA/MMT/PVA/LDH)n异构薄膜层间距为1.81 nm,一个组装循环得到以MMT和LDH纳米片层构成薄膜单循环片层,厚度约为170 nm。薄膜对264 nm左右的光呈现强烈的吸收带,并且吸收强度与薄膜厚度之间呈线性关系,表明薄膜单元层具有良好均一性。
陈耀谢襄漓李存军梁启超林茵茵王昕朱文凤王林江
关键词:蒙脱石层状双氢氧化物层层自组装
LDO负载纳米二氧化钛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以碳酸根型镁铝层状双氢氧化物(LDH)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利用酞酸丁酯水解负载纳米TiO_2于LDH片层获得TiO_2/LDH前驱体,通过低温焙烧前驱体获得纳米二氧化钛/层状双金属氧化物复合物(TiO_2/LDO)。以亚甲基蓝溶液模拟染料污染物,在波长291 nm紫外光条件下测定吸光度,评价了光催化剂不同投加量,体系pH值以及光照时间条件下对亚甲基蓝降解率的影响,研究了TiO_2/LDO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溶胶-凝胶法可以获得高分散纳米级(<10 nm)TiO_2负载型TiO_2/LDH复合物,TiO_2/LDH中TiO_2负载率达8.01wt%(质量分数);TiO_2/LDO的光催化性能较纯LDO高,TiO_2负载于LDO层板对亚甲基蓝具有协同催化作用;在pH值为9的80 mL亚甲基蓝溶液(浓度为5 mg/L)中投入0.20 g TiO_2/LDO,催化反应8 h后降解率高达81.7%,TiO_2/LDO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光催化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林茵茵谢襄漓李存军王昕张兵王林江
关键词:层状双氢氧化物二氧化钛溶胶-凝胶法光催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