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凌云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新诗
  • 2篇现象学
  • 2篇伦理
  • 2篇古典
  • 1篇当代新诗
  • 1篇修辞
  • 1篇忧患
  • 1篇忧患意识
  • 1篇圆域
  • 1篇哲学
  • 1篇证法
  • 1篇中国当代新诗
  • 1篇中国古典
  • 1篇中国新诗
  • 1篇人类社会
  • 1篇社会
  • 1篇生命
  • 1篇生态伦理
  • 1篇生态伦理思想
  • 1篇生态中心主义

机构

  • 9篇云南大学

作者

  • 9篇王凌云
  • 1篇陈维

传媒

  • 2篇海南大学学报...
  • 2篇东吴学术
  • 1篇昆明学院学报
  • 1篇江汉学术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比喻的进化:中国新诗的技艺线索被引量:10
2014年
从技艺的角度看,中国新诗的历史几乎是一部比喻的进化史。从新诗诞生之初的简单比喻方式,到穆旦诗歌中受英诗影响的玄学派比喻方式,再到多多诗歌中强有力的形象发生机制,以及当代新诗中更加专业、精密、复杂的比喻的出现,汉语的表现力通过诗人们对比喻技艺的探索而不断得到提升。通过对多个不同时期中的代表性诗人的作品细读和微观分析,可论述比喻技艺在中国新诗历史中的进化历程。这种分析将表明,比喻技艺在不同诗人那里获得的不同形态,植根于诗人们在其所处历史情境中对世界、自我和语言的不同理解。由此倡导这样一种对新诗历史的研究方式:从对流派、年龄段、主题和风格等方面的过度关注中摆脱出来,将视线投向对诗歌本身来说更为内在的"技艺的历史变迁"之上。
王凌云
关键词:中国新诗比喻欧阳江河
回到沉郁:中国当代新诗中的古典取向被引量:2
2016年
在中国当代新诗的各种写作取向中,"回归古典"是一个有许多杰出诗人探索的重要取向。本文试图以"沉郁"这一诗学理念来概括当代新诗的古典取向,在一种贯通古今的视野中理解当代新诗与古典传统的深层关联,并说明中国当代诗人在面对"现代性危机"和中国古典文教、伦理和政治秩序的衰败状况时,是如何返回和接续古典的。通过对一系列当代新诗作品的具体分析,本文对源自西方近代的"忧郁"经验与植根于中国古典的"沉郁"经验作了区分,并进一步区分了作为"情调"的沉郁和作为"精神"的沉郁。最后,本文将"沉郁"理解为"忧患意识"的一种形态,理解为一种"重拙而微妙"的精神,它是"新诗"之为"中国诗"的关键所在。因此,无论是对于新诗传统与古诗传统的连接和交通来说,还是对于新诗的内在深度、力量、以及它将来所能获得的历史评价来说,"沉郁"这一尺度的确立都极为必要。
王凌云
关键词:沉郁中国当代新诗忧患意识情调
温暖的现象学——一个以萌萌思想为线索的考察被引量:1
2013年
"温暖"作为人类生活中的一项基本经验,构成了萌萌思想一直关切的主题。论题以萌萌对"温暖"的思考为线索,对"温暖"经验的本质结构进行现象学的考察。通过这一考察,试图理解包含在"温暖"经验之中的个体与他人、共同体、神三者的关联方式,以此彰显萌萌的问题意识与"历史中的生命"的相关性。
王凌云
关键词:温暖现象学萌萌
悲剧问题:辩证法与历史哲学——试论尼采《悲剧的诞生》中的“黑格尔气味”
本文通过对尼采《悲剧的诞生》与黑格尔思想(主要是美学和历史哲学)的比较分析,指出了尼采早期思想中存在的黑格尔因素。这一方面表现在,尼采的"日神与酒神"的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极为相似(尽管也有重要差异);另一方面表现在,《...
王凌云
关键词:辩证法历史哲学
文献传递
土地伦理与自然主义谬误——对利奥波德生态伦理思想的一种辩护
2013年
利奥波德提出的"土地伦理"是环境保护运动重要的思想来源之一。但有人认为,利奥波德在对生态中心主义伦理的论证中犯了"自然主义谬误",即包含着从"是"到"应当"、从生态学事实到伦理学价值的不恰当的定义和推理方式。然而,通过从目的论和道德情感对伦理推理的作用等诸多方面的分析来看,"是"与"应当"的分离是近代以来人从自然中独立出来成为主体的结果,而利奥波德"土地伦理"思想正是对这种主体主义的批判和疗治。
陈维王凌云
关键词:利奥波德土地伦理生态中心主义自然主义谬误
试析康德的论题:“美是无利害的愉悦”——对《判断力批判》第二-五节的一个评注
2016年
本文通过对康德《判断力批判》第二-五节的分析,指出"美是无利害的愉悦"这一命题并不是康德对美的惟一的定义,也不是其最重要的定义。相反,人们对这一命题的性质和意义都存在着误解。通过澄清这些误解,本文表明,这一命题的真实意义在于强调鉴赏判断的自由性质,而这种自由与共通感或反思判断力的运用相关。同时,美并非与任何一种目的或功利无关,相反,它是对善的象征和预感,是无功利的合功利性。
王凌云
孝与幸福:对中国古典伦理生活的现象学阐释被引量:2
2010年
通过对中国古典世界中"孝德"与"幸福"之间关系的现象学考察,对中国古典伦理生活的特质作出了一个哲学阐释,表明中国古典伦理生活的核心在于对"家族生命"的完整性和绵延性的追求,这既是幸福的终极指向,又必须通过"孝"的活动来构成和体现。由此,"孝"在其原初经验中是一种对于更高的、生生不息的精神生命整体之临在的经验。对这一生命整体的参与,就是中国古人所谓的"不朽"或最高幸福。
王凌云
关键词:伦理生活生命
论保护
本文以共同体的"圆域"为核心隐喻,对人类生活中的四种基本保护模式进行了分析。这四种模式分别为:作为统治的保护,作为自治的保护,作为防卫的保护,作为庇护的保护。同时,本文提示了这四种保护模式的限度,并对共同体与他者的关系进...
王凌云
关键词:共同体他者
文献传递
走出“村落消失”的怪圈与应对“城市化”进程中的挑战——人类社会的科技生存方式与文化生存方式之间新的内在统一
<正>一、引言人类的社会生活是科技生存方式和文化生存方式之间的内在统一,"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是其发展的规律。所谓科技生存方式,是指人类群体在获取物质生活资料,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社会财富以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
沈乐慧曾健王凌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