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红梅

作品数:6 被引量:104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基金广东省科技基础条件建设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液
  • 4篇静脉
  • 4篇PICC
  • 3篇导管
  • 2篇血液病
  • 2篇置入中心静脉...
  • 2篇中心静脉
  • 2篇中心静脉导管
  • 2篇外周
  • 2篇外周静脉
  • 2篇经外周静脉
  • 2篇静脉导管
  • 2篇病人
  • 1篇导管异位
  • 1篇定位法
  • 1篇心静脉压
  • 1篇血液病病人
  • 1篇血液恶性肿瘤
  • 1篇血液疾病
  • 1篇血液系统

机构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李红梅
  • 5篇赵洁
  • 4篇姚晶晶
  • 4篇陈敏
  • 3篇柴燕燕
  • 3篇许汇娟
  • 3篇梁玉婷
  • 2篇高云
  • 2篇姚嘉丽
  • 2篇曹建琼
  • 1篇钟小红
  • 1篇赵芳
  • 1篇周宏珍
  • 1篇周春兰
  • 1篇孙勇
  • 1篇郑海青
  • 1篇曾小平

传媒

  • 2篇护理学杂志(...
  • 2篇护理学报
  • 1篇护理研究(上...
  • 1篇全科护理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B超联合腔内心电图定位法用于血液科患者PICC置管被引量:27
2015年
目的探讨B超联合腔内心电图定位法引导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将150例血液病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B超组和心电图组各75例,分别采用B超引导置管、B超联合心电图定位法引导置管,并通过P波的变化确定导管末端的位置。结果 B超组导管末端一次性到位率(88.00%)显著低于心电图组(97.26%),术中出血量、置管所需时间显著多于心电图组(P<0.05,P<0.01)。结论 B超联合心电图定位法应用于血液科患者PICC置管,可提高导管末端一次性到位率,减少术中出血量。
赵洁姚晶晶陈敏李红梅许汇娟梁玉婷
关键词:血液疾病PICCB超导管异位
某三级甲等医院静脉输液工具的使用及维护现状调查被引量:33
2015年
目的了解护士对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工具的使用及维护现状,为促进临床静脉输液技术进一步规范合理化提供依据。方法方便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264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医院培训是护士获取静脉输液知识的主要来源(92.4%)。护士对静脉输液工具的使用及维护方法基本上符合规范和要求,但是在消毒接头、手卫生、导管固定、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封管液的量及浓度选择等方面的达标比例<75%,需要继续改进。结论临床护士对静脉输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存在问题,静脉治疗小组不仅要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和护士的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培训,还需加强跟踪检查和具体指导,以保证静脉输液治疗的顺利进行。
姚晶晶赵洁周春兰周宏珍许汇娟陈敏李红梅梁玉婷
关键词:静脉输液护士培训
血液科患者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液科患者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为预防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血液科79例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并存疾病、是否吸烟、置管方式、置管位置、置入静脉、深静脉置管史、置管护士职称、穿刺次数对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静脉炎发生的因素。结果79例患者共发生12例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5.2%。其中1级、2级静脉炎共占91.7%。9例发生在置管后7d,占75.0%。置管位置是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因素,肘上置管为其保护因素(OR=0.254)。结论置管后7d为血液科患者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高发期,应加强观察。PICC置管时,应尽量选择肘部以上静脉进行穿刺,以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赵洁钟小红李红梅柴燕燕姚晶晶陈敏高云
关键词:血液病PICC机械性静脉炎影响因素
运用PHS模式降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病人口腔、肛周感染率的探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运用以医护人员为主导、志愿者为辅助的PHS模式,降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病人口腔、肛周感染率。[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已确诊的血液恶性肿瘤病人98例,依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PHS模式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口腔感染、肛周感染发生率及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治疗依从率。[结果]观察组病人口腔感染发生率、肛周感染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且观察组病人对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皆优于对照组(P<0.05);口腔感染的主要部位皆在颊部与牙龈处,感染病原体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真菌与病毒。[结论]运用PHS模式进行口腔及肛周感染的预防护理,可降低血液恶性肿瘤病人口腔、肛周感染率,提高病人治疗的依从性。
柴燕燕孙勇曹建琼郑海青李红梅姚嘉丽
关键词:血液恶性肿瘤口腔感染肛周感染
经PICC与经CVC测量中心静脉压值的一致性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与经中心静脉插管(central venouscatheterization,CVC)测量中心静脉压值的一致性。方法收集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科实施PICC及CVC的住院患者62例,分别经PICC与经CVC测量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应用Bland-Altman分析评价2种途径测得中心静脉压数值的一致性。结果Bland-Altman分析表明:经PICC测得的中心静脉压值高于经CVC测得的中心静脉压值,2种途径测得中心静脉压值一致性界限为(2.024,-1.214)cmH2O(1 cmH2O=0.098 kPa);3%(2/62)的点在95%的一致性界限以外,在一致性界限范围内,2种途径测量中心静脉压差值的最大值为1.80 cmH2O,最小值为-1.0 cmH2O。结论经PICC与经CVC测得的中心静脉压值一致性好,经PICC测量是中心静脉压测量的有效方法。
高云赵洁柴燕燕赵芳姚嘉丽曹建琼曾小平李红梅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压
腔内心电图特征性P波在血液病病人PICC导管尖端定位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通过观察腔内心电图特征性P波,引导PICC导管尖端定位于最佳位置的应用效果,并针对不能顺利引出特征性P波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200例恶性血液病病人应用腔内心电图引导定位技术植入PICC,置管过程中观察心电图特征性P波,以此确定导管尖端位置,置管后通过X线片验证结果,并分析不能顺利引出特征性P波的原因。[结果]197例病人置管过程中腔内心电图显示特征性P波,其中23例经原因分析和处理后显示;3例始终无特征性P波显示。腔内心电图定位法的特征性P波与X线定位法相比,判断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最佳位置的灵敏度为98%,特异度为100%。影响心电图特征性P波显示的原因主要是心电示波不清、导管异位、送管过快。[结论]腔内心电图特征性P波的出现能够有效指导PICC导管尖端定位于最佳位置,护理操作过程中应及时发现和排除不能显示特征性P波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姚晶晶赵洁梁玉婷陈敏许汇娟李红梅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X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