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斌
-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 大国框架下的中美关系
- 2018年
- 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历史经验表明,中美关系的正常状态是"不太好,也不太坏",因此,当中美关系太好时,其中的矛盾必然会爆发;当中美关系太差时,双方又会基于强大的共同利益而重归于好。2017年底的种种迹象已经表明,2018年的中美关系注定充满了挑战。
- 李益斌
- 欧洲恐怖主义的新态势及原因分析——基于聚类分析法被引量:17
- 2018年
- [目的/意义]2011年中东和北非动乱以来,欧洲成为全球恐怖袭击的核心区域。对欧洲恐怖主义的国家分类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当前新态势的原因。[方法/过程]以全球恐怖主义数据库(GTD)中恐怖袭击的频率和烈度为依据,利用SAS软件的聚类分析法,对2001-2010年和2011-2016年两阶段的欧洲恐怖袭击进行国家分类。根据实验结果中的异同来分析当前欧洲恐怖袭击的新态势。[结果/结论]结合数据源分析可知,移民危机、多元文化政策、"申根协定"、民族分裂势力和反恐合作乏力等是本轮袭击频发的重要原因。欧洲当前的恐怖主义态势源于深层次的社会矛盾,解决之路任重道远。
- 李益斌
- 关键词:恐怖主义聚类分析
- 中日舆情变化的影响因素——基于GMM模型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意义】近年来,中日舆情恶化严重,而目前对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仍停留在经验分析层面,亟需以科学方法来抓取其中的真因,从而为改善中日关系提供有效的建议。【方法/过程】基于国际传播理论,以调查数据作为分析样本,选取历史、军事、人文交流、经贸等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因素作为分析变量,通过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相关性系数较高的变量;再利用Eviews软件,通过逐步回归检验的方式进行广义矩估计,最终得出中日舆情变化的关键性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中日GDP比值、日本军费占GDP比值、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中国赴日旅游人数等是影响中日舆情变化的关键因素。基于此,进一步探讨了中日关系改善的可能路径。
- 李益斌
- 关键词:中日关系舆情国家形象
- 基于国家分类的欧盟难民与恐怖袭击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2015年难民危机以来,欧盟的恐怖袭击明显增加。关于难民与恐怖袭击关系的问题一直是各界讨论的焦点,由于欧盟各国的难民政策不同,从国家分类的角度探讨此问题更有助于认识欧盟当前的困境。本文以各国的恐怖袭击次数和避难申请人数为依据,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再针对相关性较高的国家引入其他社会经济变量,筛选出部分变量进行回归建模,最终德国和瑞典的避难申请人数通过了模型检验。根据实验结果,对难民采取"欢迎政策"的德国和瑞典两国的难民问题都导致了恐怖袭击的持续增加,而其他国家则不然。由此可知,由于欧盟共同庇护体系的缺陷和成员国观念的差异,德国和瑞典超负荷接收难民,导致安全局势恶化。因此,欧盟需要反思难民危机凸显出的"一体化"弊端。
- 李益斌
- 关键词:欧盟恐怖袭击
- 新媒体与美国总统选举——以2012年奥巴马竞选为例
- 2013年
-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对美国总统选举的影响越来越大,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量大、信息传播的跨时空性、参与者的个性化与大众等特点,奥巴马在总统竞选中充分的利用这些特点,在资金筹集方面,营销方式都显示出多样性,吸引年轻选民和少数族裔和女性。
- 李益斌
- 关键词:新媒体总统选举奥巴马
- 美国“反建制主义”传统与“特朗普现象”被引量:2
- 2017年
- 美国自立国以来,在"自由、平等、个人主义和法治"等精神的鼓舞下,一直具有深厚的"反威权主义"传统。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四次"反建制主义"高涨期,通过改革或革命推动社会的变革与前进。如今,以"特朗普现象"为代表的新一轮"反建制主义"运动再现,此次高潮既继承了历史传统,也体现出新的时代特点,并对美国内外政策、中美关系产生深刻影响。在此背景下,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出现大幅度调整,对此,中国可保持战略耐心,理性应对,并积极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双边关系。
- 刘长敏李益斌
- 权力转移理论视角下的中俄美中亚格局演变被引量:4
- 2017年
- 近年来,中俄美分别提出了自己的中亚战略。俄罗斯和美国试图巩固自己在中亚的地位,在中国"一带一路"规划中,中亚地区也被囊括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范畴之内,形成三国中亚战略交错和对冲的局面。基于奥根斯基的权力转移理论,对这一事实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剖析,可以发现,冷战后中亚地区经历了从权力真空到美俄争霸,再到中俄美不等边三角关系形成的不同发展阶段,客观上形成了权力转移的事实。中俄美三者的中亚战略在地区指向方面有较多的重叠,但从战略意图到具体实施具有较大差异性。中国无意参与中亚地区争霸,但由于国家实力与战略意愿的提升,客观上会导致中国在该地区权力和影响力的上升。
- 刘长敏李益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