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菁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曼海姆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篇代言
  • 1篇地方感
  • 1篇电影
  • 1篇电影节
  • 1篇动物
  • 1篇言说
  • 1篇言说者
  • 1篇影展
  • 1篇正义
  • 1篇人类中心主义
  • 1篇生态女性
  • 1篇生态女性主义
  • 1篇生态中心主义
  • 1篇女性主义
  • 1篇主义
  • 1篇小说
  • 1篇流体
  • 1篇媒介
  • 1篇美学
  • 1篇环境正义

机构

  • 3篇曼海姆大学
  • 2篇海德堡大学

作者

  • 3篇李晓菁

传媒

  • 3篇鄱阳湖学刊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德国自然导向影片类型探讨——以2009年国际自然与动物影展为例
2009年
本文探讨自然导向影片作为自然与文化的媒介之一,在德国自然影展放映影片类型的选择上展现何种特殊视角与观点。"自然导向影片"、"绿色影片"或"环保影片"在自然、动物与环保影展的呈现与影像制作方式已为自然与人文的关系开创出另类的论述对话空间。本文将聚焦德国截至2009年已办到第8届的"国际自然与动物电影节"——此电影节直接以NaturVision为名——探讨Natur/自然与Vision/影像两者互为主体、互相观看的精神;也将进一步探讨如何以生态批评方法阅读自然影片,探讨影像作为媒介是如何以科技再现的手法,试图传递、交流与体现本身既是主体也是由人为建构的自然。
李晓菁
如何为无法言说者代言:自然之声的美学被引量:3
2010年
如同生态批评家所主张的,自然与文化的全新关系说的是扬弃人类中心主义与重新评价自然环境。相对于激进的后结构主义者认为没有文本以外的现实这概念,生态批评家假设自然的存在"近在眼前",作为自发体,同时铭刻在文化之中。自然与文化以多种方式交织层叠,相互影响。长久以来,对环境作家的特殊挑战是从美学上开发赋予自然之声的可能性,尽管自然显然异于人类,尽管自然事实上无法言说。本文从生态批评观点出发,针对语言与文学如何作为人类与非人类的沟通工具来进行论述;并将以贝瑞.罗培兹(Barry Lopez)的《北极之梦》(Arctic Dreams)作为范本,彰显作家的美学策略,阐述其如何全副武装试图解决以非人类自然作为主体发声这一难题。
克蕾思特.格瑞佛波李晓菁
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
论薇拉蒙特司小说《在基督的脚下》对环境正义问题的思考被引量:2
2010年
本文讨论的着眼点在于环境正义与环境种族主义是生态批评的政治分支,而生态批评则试图调和人类中心与生态中心的价值。环境正义与环境种族主义皆体会到人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紧密交织,也都察觉到阶级议题与环境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尤其是污染物毒害对穷人与有色人种的影响。墨美文学强烈警觉到导致某种环境不正义的体系的存在。本文解读的是海莲娜·玛莉亚·薇拉蒙特司的小说《在基督的脚下》,这是一部关于环境正义原则、墨美女性主义与墨美"家园"概念的代表作品,它如实地描绘出加州墨美移民劳工的工作状况以及他们在经济上受剥削和被各种杀虫剂毒害的现状。对这部小说的诠释主要围绕以下关键性的问题展开:移民劳工能够与仅是生产过程一部分的自然环境建立什么关系?无家可归者如何发展地方感?性别层面的分析能否透露压迫与宰制之间层迭交织的机制?
克蕾思特.格瑞佛波李晓菁
关键词:环境正义地方感生态女性主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