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强

作品数:20 被引量:84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小麦
  • 7篇冬小麦
  • 6篇氮素
  • 6篇氮营养
  • 5篇氮素营养
  • 4篇冠层
  • 3篇氮肥
  • 3篇施肥
  • 3篇水分
  • 3篇水分状况
  • 3篇感器
  • 3篇长势
  • 3篇传感
  • 3篇传感器
  • 2篇氮量
  • 2篇稻茬
  • 2篇稻茬小麦
  • 2篇植被
  • 2篇植被指数
  • 2篇植株

机构

  • 20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江西省农业科...
  • 1篇教育部

作者

  • 20篇曹强
  • 19篇刘小军
  • 18篇朱艳
  • 17篇曹卫星
  • 16篇田永超
  • 3篇江杰
  • 2篇马吉锋
  • 2篇张羽
  • 2篇程涛
  • 1篇汤亮
  • 1篇王雪
  • 1篇曹强
  • 1篇刘霞
  • 1篇高杨
  • 1篇刘艳
  • 1篇刘艳
  • 1篇姚霞
  • 1篇李艳大
  • 1篇刘小军
  • 1篇刘卿

传媒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麦类作物学报
  • 3篇作物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2024年
秸秆还田与氮肥施用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碳氮元素的两大主要补给途径,其在调控稻田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排放以及水稻产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秸秆还田或氮肥施用单因素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而双因素互作对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尚未明确。同时,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如何进行合理的氮肥施用鲜有深入研究。本研究基于3个氮肥处理(0、180、360 kg N/hm^(2))和3个秸秆还田处理(0、2.25、3.75 t/hm^(2))进行多年水稻田间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CH_(4)季节累积排放随秸秆还田量增加而增加,与施氮量无显著正相关关系;N_(2)O季节累积排放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与秸秆还田量无显著正相关关系;秸秆还田对于产量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两年均在秸秆不还田+不施氮处理(S0N0)出现最低产量,2021与2022年最低产量分别为5740.64和4903.75 kg/hm^(2)。2021与2022年最高产量分别在秸秆不还田+高氮(S0N_(2))和高量秸秆还田+高氮(S2N_(2))出现,分别为10938.48和10384.83 kg/hm^(2)。同时,本研究发现在低量秸秆还田条件下,在碳足迹(CF, Carbon Footprint)方面,施氮量为251 kg N/hm^(2)时碳足迹达到最低点,为1.01 kg C/kg;而在生态经济净收益(NEEB, Net Ecosystem Economic Benefits)方面,施氮量为294 kg N/hm^(2)时生态经济净收益达到最高点,为11778.15元/hm^(2)。为协同生态经济净收益与碳排放,在低量秸秆还田(S1)下,配合251—294 kg N/hm^(2)的施氮量为最优施肥方案。研究结果为指导稻田温室气体减排、实现稻田碳中和以及农田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为实现水稻的高产稳产与低碳生产科学依据。
吴健成刘卿刘卿陆汝华刘艳刘艳刘艳朱艳曹强曹强
关键词:温室气体秸秆还田氮肥推荐施肥
一种适用于农业园区尺度的小麦氮肥推荐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适用于农业园区尺度的小麦氮肥推荐方法,用于不同面积规模农业园区的小麦追肥期的氮肥推荐处方生成和应用。通过小麦田间试验,利用高效型无人机遥感系统获取多光谱影像,基于机器学习算法融合光谱、气象和管理数据构建小麦...
刘小军江杰曹卫星朱艳田永超曹强
中国南方双季稻氮营养指数及产量估算模型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构建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氮营养指数(nitrogen nutrition index,NNI)关系模型,并构建不同时期积分归一化植被指数(integrated NDVI,NDVI_(int))与相对产量(relative yield,RY)之间的算法,以期通过NDVI无损监测氮素营养的亏缺来预测水稻产量。[方法]通过2年(2014—2015年)不同品种和不同施氮处理的早、晚稻田间小区试验,获取水稻地上部干物质量和氮含量,冠层植被指数(NDVI)及产量等,基于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计算不同时期NNI,分析NDVI与NNI、积分NDVI与RY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早、晚稻各个时期的NDVI与NNI之间能够很好地以指数函数(NNI=a×e^b×NDVI)拟合,拔节期的估算效果最好,模型为:早稻的NNI=0.431e^(1.372NDVI);晚稻的NNI=0.075e^(3.471NDVI),其估算NNI与实测NNI的R^2、准确度和RRMSE分别为0.92、0.868和7.092%(早稻)及0.84、0.914和13.736%(晚稻)。早、晚稻各时期的NDVI_(int)与RY之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除晚稻分蘖期外都具有较好的预测准确性,经检验,早稻各时期模型预测产量与实测产量的R^2、准确度和RRMSE分别为0.91~0.93、0.812~0.899和7.216%~9.978%,晚稻的分别为0.79~0.89、0.721~0.980和5.134%~6.736%,其中全生育期的模型效果最好,但是在0.05显著水平下早稻与晚稻之间具有较大差异。[结论]构建的基于NDVI的氮营养指数估算模型及基于积分NDVI的相对产量估算模型分别能够准确地反映作物氮素营养状况和预测产量,可为中国南方双季稻区追肥管理和产量预测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贺志远朱艳李艳大刘小军曹强曹卫星汤亮
关键词:双季稻NDVI
基于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的小麦氮肥需求量估测研究被引量:11
2019年
为探究基于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估测小麦氮素需求量的可行性,基于不同生态区开展的不同品种及氮肥水平的小麦试验,结合小麦临界氮浓度曲线(Nc=4.16W^-0.41),构建了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和开花期四个关键生育时期下,小麦氮营养指数(NNI)、氮素需求量(NR)及相对产量(RY)三者间的关系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江苏地区,当总施氮量在120~180 kg?hm^-2时,小麦的氮素需求量最接近于0,氮营养指数最接近于1,为最优的氮素施用量。氮营养指数与氮素需求量(NNI-NR)在小麦生长的各关键阶段存在极强的线性关系(R^2=0.93~0.97);相对产量与氮营养指数(RY-NNI)在各生育时期呈现线性加平台关系,在开花期表现最好,R^2=0.86;相对产量与氮素需求量(RY-NR)的拟合关系在抽穗期表现最好,R^2值为0.72。NNI-NR验证结果与建模结果一致,即在各时期均表现良好,其中拔节期相关关系最强;但RY-NNI和RY-NR验证结果显示两模型分别在开花期和抽穗期预测效果表现最佳。综上,所构建的NNI-NR、RY-NNI和RY-NR三种模型均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和稳定性,运用基于临界氮浓度曲线的小麦氮营养指数和确立的相对产量水平,可以较好地估测当季的小麦氮素需求量,并进行小麦田间氮素精确管理。
田兴帅李松阳张羽刘小军田永超朱艳曹卫星曹强
关键词:小麦
基于植被指数时序动态的冬小麦氮素营养诊断方法被引量:7
2022年
为构建冬小麦冠层临界植被指数时序模型,探究实时、无损诊断冬小麦全生育期氮素营养状况的可能性,基于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氮营养指数(nitrogen nutrition index,NNI)与相对产量的关系确定NNI临界值,并利用归一化红边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red edge,NDRE)与NNI的定量关系确定临界NDRE值,进而以累积生长度日为时间驱动因子,利用双Logistic函数构建临界NDRE时序模型并用于诊断,且对诊断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NNI与冬小麦相对产量在不同生育时期均呈现明显的线性加平台关系(R^(2)在0.76以上),在开花—灌浆期表现最好;NNI与NDRE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R2在0.76以上),在孕穗—开花期表现最好;临界NDRE时序诊断模型在拔节后期、孕穗期、开花期的诊断精度较高;适期播种时冬小麦在180 kg·hm^(-2)施氮水平下整个生育期均处于轻微氮亏缺或氮适宜状态,为较优施氮量。适期播种时冬小麦氮素营养状况主要受施氮水平的制约;过晚播时受播期的影响,不同施氮水平下冬小麦全生育期均处于氮亏缺状态。综上,依据氮营养指数与相对产量所构建的临界NDRE时序模型能够较准确地实时诊断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氮素营养状况,并为作物氮肥精确管理提供技术方法。
李鑫格项方林吴思雨刘小军田永超朱艳曹卫星曹强
关键词:氮素营养状况植被指数
一种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的小麦产量估测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的小麦产量估测方法,将小麦冠层多光谱影像数据与产量数据相结合,通过单因子和多因子的建模角度,采用不同建模方法构建了小麦产量预测模型。本发明充分考虑了产量的形成过程机理以及不同生育时期对小...
刘小军傅兆鹏朱艳郑恒彪曹强
文献传递
基于生物量和饱和水积累量的异速生长关系诊断冬小麦水分状况
【研究背景】水分管理是作物生产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作物水分状况的准确诊断是精确灌溉管理的前提。然而,现有的水分状况诊断指标无法全面考虑土壤-植物-大气水分状况且易受环境因素影响,难以准确诊断。【研究目的】根据植株和穗部生...
庄亭暄刘小军田永超朱艳曹卫星曹强
一种基于作物长势传感器的变量施肥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作物长势传感器的变量施肥方法及装置,该施肥方法包括:收集预设区域样本数据,根据NFOA氮肥优化算法和作物生长特性,生成针对预设区域作物的追肥量预测模型;利用作物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获取与预设区域相应的当...
刘小军陈城曹卫星朱艳田永超曹强张孟尧
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冬小麦水分状况监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融合建立冬小麦水分状况监测模型的方法,包括:获取小麦植株冠层光谱反射率;测定水分指标,获取植株数据、土壤数据、气象数据;分别筛选对冠层含水量、植株含水量和冠层等效水厚度相关性最好的光谱指数;使用主...
曹强史博曹卫星朱艳田永超刘小军张小虎
稻麦复种模式下氮肥与稻秸互作对小麦产量和N_(2)O排放影响及推荐施肥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优化氮肥施用和秸秆还田技术为途径的农业管理措施被认为是提升农业可持续性的有效手段,然而当前关于氮肥和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和N_(2)O排放影响的研究仍十分有限。为此,本研究基于2000—2022年发表的关于长江中下游流域氮肥和秸秆投入下小麦产量和N_(2)O排放变化的文献,运用随机森林建模,定量分析氮肥和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和N_(2)O排放的影响,并结合情景设置进行了特定地点的小麦产量和N_(2)O排放模拟,同时评估了碳排放强度(CEE)和净生态系统经济效益(NEEB)。结果表明,建立的区域尺度小麦产量与N_(2)O排放对氮秸互作响应的随机森林模型,验证结果R^(2)分别为0.66和0.65,RMSE分别为0.70和1.11。结果表明施氮量和土壤有机质是影响小麦产量和N_(2)O排放的重要因素。综合来看,达到最大产量所需的氮肥量为208~212 kg hm^(-2),达到最小CEE所需的氮肥量为113~130 kg hm^(-2),达到最高的NEEB所需的氮肥量为202~205 kg hm^(-2),其中在6.75 t hm^(-2)的秸秆投入下施用202 kg hm^(-2)的氮肥可以获得最高的生态收益1.37万元。优化氮肥和秸秆投入具备减少作物碳排放强度并获得最大净生态环境效益的潜力。
陆汝华王文轩曹强田永超朱艳曹卫星刘小军
关键词:推荐施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