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晶晶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细胞癌
  • 2篇肝细胞
  • 2篇肝细胞癌
  • 2篇MIR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血清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判断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细胞
  • 1篇原发性肝细胞...
  • 1篇生物标志
  • 1篇生物标志物
  • 1篇树突
  • 1篇树突状
  • 1篇树突状细胞
  • 1篇树突状细胞激...
  • 1篇细胞癌诊断

机构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彭晶晶
  • 2篇张涛
  • 2篇王涛
  • 2篇李东
  • 2篇李华
  • 1篇张伶
  • 1篇高辉
  • 1篇王丹
  • 1篇苏晓妹
  • 1篇程朋
  • 1篇张涛
  • 1篇谭勇
  • 1篇周进军
  • 1篇赵煜
  • 1篇许涛

传媒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IL-15对树突状细胞激活的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的作用观察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IL-15和IL-2对树突状细胞疫苗(dendritic cells,DC)激活的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的作用。方法:取健康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在体外采用肿瘤抗原负载的DC疫苗与脾淋巴细胞混合后,分别加入IL-15或IL-2培养7d。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使用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检测分泌干扰素(interferon,IFN)-γ的细胞数量;利用51Cr释放法检测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IL-15联合DC疫苗增强了T细胞反应,包括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和功能的改变。结论:与IL-2相比,IL-15能更好的增强DC疫苗诱发的免疫反应,为IL-15与DC疫苗的联合应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赵煜张涛谭勇彭晶晶周进军许涛付曾强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5白细胞介素-2树突状细胞细胞毒T淋巴细胞
血清miR-187-3p对肝细胞癌诊断和预后判断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 miRNA在血清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特异性,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在肿瘤诊断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潜在应用价值的新型生物标志物。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目前已发现多种具有诊断价值和预后相关的miRNAs。本研究旨在探索肝细胞癌患者血清miR-187-3p的相对含量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血清miR-187-3p作为肝细胞癌生物标志物在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01-01-2016-11-30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初诊为肝细胞癌的81例患者(患者未经任何治疗)血样,随机抽取同一时期年龄与性别基本一致的81名健康人血样作为对照。前期miRNA芯片筛选出Huh7肝癌细胞和Huh7肝癌干细胞中差异表达的miRNAs,并采用qRT-PCR验证在Huh7肝癌细胞和Huh7肝癌干细胞及10对临床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差异最明显的6个miRNAs,筛选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miRNAs作为后续血清检测的候选miRNAs。检测和统计分析候选miRNAs在肝细胞癌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中的含量差异,分析其含量与患者部分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及其作为肝细胞癌诊断血清标志物的诊断效能,并分析其与肝细胞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关系。结果 (1)miR-187-3p在81例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的平均相对含量为3.38±0.44,在81例健康人群血清中的平均相对含量为1.08±0.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2,P<0.001。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miR-187-3p含量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Child分级、AFP、ALT、门静脉癌栓和肿瘤转移情况无明显相关性,但与巴塞罗那分期相关,χ~2=4.007,P=0.049。(2)miR-187-3p诊断肝细胞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最佳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53%和82.71%,95%CI为0.77~0.89,P=0.001。(3)42例miR-187-3p低含量组肝细胞癌患者中位无病进展期(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mPFS)为9.4个月,39例miR-187-3p高含量组肝细胞癌患者mPFS为2.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王丹李东李华赵源源漆仲春王涛彭晶晶孙非凡刘煜张涛
关键词:肝细胞癌生物标志物
miR-375调控PDGFC基因表达抑制肝癌血管生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miR-375已被证明能够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肝癌细胞凋亡,本研究旨在探索miR-375对肝癌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利用血管生成相关的功能实验探索miR-375对肝癌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375潜在的与血管生成相关的功能靶基因;在肝癌细胞系中过表达和下调表达miR-375,验证miR-375对靶基因的调控作用,并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明确其分子机制;靶基因功能挽救实验明确miR-375通过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发挥抑制肝癌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结果:miR-375能够抑制肝癌新生血管生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C(PDGFC)是miR-375的潜在功能靶基因;miR-375能够直接作用于PDGFC基因mRNA3'-非编码端(3'-UTR)而抑制PDGFC基因表达;miR-375能够通过抑制PDGFC基因表达抑制肝癌新生血管生成。结论:miR-375能够调控PDGFC基因表达抑制肝癌新生血管生成。
王涛李东彭晶晶刘煜孙非凡王丹程朋苏晓妹张伶高辉原薇薇李华张涛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血管生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