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系统评价生物可吸收防粘连膜预防术后盆腹腔粘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Pub Med数据库、Spring数据库、OVID数据库、CBM数据库、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查找关于生物可吸收防粘连膜(HC-CMC)预防术后盆腹腔粘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文献,检索时限2000年2月至2015年3月。按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7篇RCT文章。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术后盆腹腔粘连、粘连严重程度2级和3级、粘连范围2级和3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粘连严重程度1级和粘连范围1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2,P=0.1)。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而术后肠梗阻、盆腹腔脓肿、伤口感染、高热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中应用生物可吸收防粘连膜可降低盆腹腔粘连的发生率,减轻粘连严重程度,减少粘连范围,减少术中出血量,然而术后肠梗阻、盆腹腔脓肿、伤口感染及术后高热的发生率相似。
目的分析早期宫颈癌患者行根治性宫颈切除术(RT)和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RH)后5年无瘤生存率及5年总生存率(即以病人从确诊后再经治疗生存5年的病人数占同期病人总数的百万分比衡量疗效),术中和术后并发症、输血率及RT后的妊娠结局。方法应用电子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2014)、ISI Web of Knowledge、OVID、web.science、Ebsco-medline、超星Medalink、万方、CNKI等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相关期刊,截止2014年9月,共搜集相关文献325篇,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对照试验,分为实验组RT和对照组RH,并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于无对照临床研究资料,采用描述性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病例对照研究和45篇无对照临床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RT与RH治疗早期宫颈癌的5年无瘤生存率(OR=0.94,95%CI:0.5—1.78,P=0.85)、5年总生存率(OR=0.67,95%CI:0.27—1.67,P=0.39)及术后并发症(OR=0.65,95%CI:0.41-1.02,P=0.0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输血率(OR=0.33,95%CI:0.21—0.51,P=0.00001)和术中并发症(OR=1.95,95%CI:1.09—3.47,P=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即输血率较RH低,术中并发症较RH高。无对照临床病例研究文献统计学结果显示行RT后,尝试妊娠例数为504人,妊娠434例次,活产309例次,即妊娠率为86%,活产率为71%。结论RT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年轻早期宫颈癌患者是一个安全有效的选择,在根除病灶的同时,又保留了患者的生育能力,且提高改善了早期宫颈癌年轻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