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种源
  • 5篇苦楝
  • 4篇地理变异
  • 2篇性状
  • 2篇叶柄
  • 2篇诱导愈伤
  • 2篇幼苗
  • 2篇愈伤
  • 2篇愈伤组织
  • 2篇生长性状
  • 2篇子叶
  • 2篇无菌苗
  • 2篇麻疯树
  • 2篇干重
  • 1篇地理
  • 1篇度条件
  • 1篇性状变异
  • 1篇优良家系
  • 1篇优良种源
  • 1篇幼林

机构

  • 9篇华南农业大学

作者

  • 9篇何霞
  • 6篇陈晓阳
  • 3篇廖柏勇
  • 3篇刘明骞
  • 2篇王芳
  • 2篇薛立
  • 2篇陈丽君
  • 2篇王芳
  • 2篇朱仕明
  • 2篇王益
  • 2篇肖玲玲
  • 1篇阙青敏
  • 1篇李景剑
  • 1篇任颖
  • 1篇胡继文
  • 1篇胡天成
  • 1篇陈涵斌

传媒

  • 2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一种麻疯树无菌苗各组织诱导愈伤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麻疯树无菌苗各组织的诱导愈伤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L<Sub>16</Sub>(4<Sup>4</Sup>)正交实验设计配制愈伤诱导培养基,再将麻疯树无菌苗的子叶接种于上述培养基中,连续观察愈伤诱导效果,然...
惠文凯陈晓阳杨源通何霞王益张梦洁刘明骞
不同密度条件下樟树幼苗生长和幼苗重量分配格局被引量:9
2015年
以1年生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实生苗为试验材料,在美植袋中分别种植1、2、4和8株幼苗(密度I、II、III和IV),研究密度对幼苗的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樟树幼苗的地径随着密度增大而减小,苗高为密度III>IV>II>I。樟树幼苗单株幼苗各器官干重和幼苗单株干重均随密度增加而减少,每盆幼苗的总生物量随密度增大而增加。樟树密度I的干重为根>叶>干>枝,其余3个密度的干重为根>干>叶>枝。各密度的根冠比大于1。
肖玲玲朱仕明胡继文薛立何霞王欣朵
关键词:幼苗干重
苦楝种源/家系幼林的性状变异及选择被引量:6
2019年
以来自14个地区(11个省份)的87个家系营造的种源/家系林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观测统计3a生树高、胸径、枝下高、干形、冠幅与保存率等性状选择优良家系,再以广东地区3片试验林共有的27个家系为研究对象分析地点间稳定性。结果表明:除干形在种源间、保存率在区组与种源的交互项上无显著差异,其余各性状在区组间、种源间、家系间及互作效应上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树高、胸径、枝下高、干形的差异主要来自种源内家系与区组互作项,冠幅和保存率的差异主要来自区组。树高与胸径的相关性较大,且均与形质性状存在一定相关性;地理变异趋势为采种点由南到北,苦楝生长变慢,且低海拔种源的保存率更高;气候生态学基础变异趋势为来自水热条件好,日照较少地区的种源生物量更大。主要性状育种值的排序选优与综合指数的排序选优结果较为一致,JX38、JX29、GD46、QZ08、GD45、HUN31、JX25、GD37、GD38与QZ03入选为优良家系,适宜在粤中地区推广种植;速生稳定型包括GD28、HAN15、HAN17、HAN3等家系,因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与良好的遗传稳定性而值得进一步关注。
何霞李景剑王芳张娇娇陈晓阳
关键词:苦楝种源家系地理变异优良家系
苦楝不同种源在广东生长适应性表现及早期选择被引量:11
2018年
为探讨幼林期苦楝不同种源的生长适应性,并初步筛选优良种源,为广东及周边地区苦楝种子调拨提供试验依据,对2个试验点3年生的53个苦楝种源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苦楝于雷州生长更快,且种源间差异更为显著;苦楝种源间存在极大的遗传差异,生长性状主要被地点效应影响,形质性状受遗传控制较小,保存率由种源遗传基础与生长环境共同控制;性状相关表明生长速度快的种源,其树冠茂盛,干型良好,可以通过树高和胸径两个性状的综合排序,并结合保存率分析进行优良种源的初步选择;来自海南,广东与福建等3省的种源在广东适应性强,而北方种源适应性极差,说明在广东地区引种北方种源具有一定风险,建议在同一或相邻物候区内进行引种栽培;初步选择出6个优良种源供广东及周边地区苦楝种子调拨,分别为贵州册亨(843)、福建漳平(103)、湖南新宁(349)、广东郁南(413)、广东开平(415)与广西钦州(631),这些种源的保存率范围为0.51~0.77,树高与胸径的平均遗传增益为10.58%与21.8%。
何霞何霞廖柏勇石鸿辉廖柏勇杨嘉麒王芳陈晓阳
关键词:苦楝种源适应性
苦楝种源幼林生长性状地理变异研究与优良种源初步选择
苦楝(Melia azedarach Linn.)为楝科(Meliaceae)楝属(Melia)多用途速生树种,常用于工业和家具用材、植物源农药原料、园林绿化等.因苦楝生长迅速,木材良好,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本研究以苦楝生...
何霞
关键词:苦楝种源生长性状地理变异
文献传递
苦楝种源果核和种子性状地理变异的趋势面分析被引量:13
2016年
苦楝(MeliaazedarachL.)为楝科(Meliaceae)楝属(MeliaL.)植物,俗称楝树、紫花树等,是速生、优质的多用途用材树种。我国苦楝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从北方的河北保定、山西运城和甘肃陇南到南方的海南崖县,从东部的台湾、福建沿海到西部的四川和云南,分布范围覆盖中国陆地的三分之一,集中于我国18~38°N,100~122°E。在海拔2100m以下的常绿阔叶林、落叶林及溪谷、田地的边缘和道路两旁都能见到苦楝。苦楝也广泛分布于斯里兰卡、泰国、越南、土耳其、菲律宾、不丹、尼泊尔、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澳大利亚和太平洋群岛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拉。
廖柏勇陈丽君王芳何霞刘明骞陈涵斌任颖陈晓阳
关键词:苦楝种源聚类分析
一种麻疯树无菌苗各组织诱导愈伤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麻疯树无菌苗各组织的诱导愈伤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L<Sub>16</Sub>(4<Sup>4</Sup>)正交实验设计配制愈伤诱导培养基,再将麻疯树无菌苗的子叶接种于上述培养基中,连续观察愈伤诱导效果,然...
惠文凯陈晓阳杨源通何霞王益张梦洁刘明骞
文献传递
密度对乐昌含笑幼苗的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16
2015年
以1年生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法,在美植袋中分别种植1、2、4、8株幼苗(密度I、II、III、IV),研究密度对幼苗的形态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幼苗的地径随着密度增大而减小,而苗高为密度I>密度III>密度II>密度IV。每盆幼苗的总生物量随密度增大而增加,幼苗单株幼苗各器官干重(根、干、枝、叶)和幼苗单株干重均随密度增加而减少,其干重为根>干>叶>枝,各密度的根冠比小于1。
朱仕明肖玲玲薛立何霞王欣朵胡天成
关键词:种植密度干重盆栽法
苦楝种源幼林期生长性状地理变异的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了解苦楝Melia azedarach种源的生长性状地理变异及其规律,选择适宜在广东地区造林的优良种源,为苦楝造林种子调拨提供依据。【方法】采集苦楝分布区53个种源,在广州增城开展种源试验,观测了幼林期树高、地径、侧枝数、干型和冠幅等性状,分析其地理变异规律,并探讨种源地理变异的气候生态学基础。【结果】各种源在6个性状间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树高和地径在种源间的差异最大,变异幅度分别为5-280 cm和1.2-64.0 cm。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干型在种源间的差异达显著(P〈0.05)水平,其余5个性状在种源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树高、东西冠幅和南北冠幅等性状的重复力达到40%以上,说明这些性状较其他3个性状在种源间的差异更为稳定,而地径重复力仅为29.92%,表明地径在种源间表现的差异稳定性较弱。苦楝苗期生长性状地理变异趋势为:采种点由南至北,苗期生长变慢,高海拔种源生长更快。各性状受纬度、经度和海拔多重控制,但各生长性状多以纬向变异为主。生长性状的地理变异存在明显的气候生态学特征。气温较高、降水丰富、气压低、平均最低气温高、日照丰富地区的种源苗期生长快,生物量大。根据种源幼林生长性状采用欧氏距离离差平方和进行聚类,可以将53个种源大致划分为6个类群,且分类群具有明显的地理格局。【结论】各种源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规律,初步挑选出生长快、生物量大、干型优良、适应性好的种源740、629、843和349作为适宜广东地区造林的优势种源。
何霞廖柏勇王芳陈丽君阙青敏陈晓阳
关键词:苦楝种源生长性状地理变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