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丹

作品数:3 被引量:7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洱海
  • 2篇时空分布特征
  • 2篇沉积物
  • 1篇氮负荷
  • 1篇氮形态
  • 1篇有机氮
  • 1篇溶解性有机氮
  • 1篇生物有效
  • 1篇生物有效性
  • 1篇内源
  • 1篇外源
  • 1篇可溶性有机氮
  • 1篇矿化
  • 1篇
  • 1篇表层沉积物

机构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作者

  • 3篇焦立新
  • 3篇王圣瑞
  • 3篇黄丹
  • 2篇赵海超
  • 1篇赵亚丽
  • 1篇李艳平
  • 1篇倪兆奎

传媒

  • 3篇环境科学研究

年份

  • 3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2010年洱海全湖氮负荷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18
2013年
为探讨不同来源的氮负荷对洱海水体富营养化的贡献,对洱海入湖河流、干湿沉降和沉积物内源等来源的氮的负荷、形态及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2008年相比,2010年洱海入湖TN负荷下降了28%.入湖河流是TN负荷的主要来源,占总入湖负荷的37%;入湖河流TN负荷与ρ(TN)、ρ(Chla)呈极显著正相关;入湖河流TN负荷以NO3--N为主,占39%.入湖河流氮负荷季节性变化明显,7月最高;区域性差异较大,北部3条河流是主要来源,其中弥苴河入湖TN负荷占入湖河流TN负荷的57%.沉积物内源TN负荷占总入湖负荷的29%,NH4+-N负荷占内源TN负荷的98%,并且与水体ρ(Chla)呈显著正相关.沉积物中TN和NO3--N扩散通量北部湖区最高,NH4+-N扩散通量南部湖区最高;TN扩散通量9月最高、12月最低.干湿沉降入湖TN负荷以NH4+-N为主,季节性变化明显,6月最高.控制洱海外源入湖氮负荷,应以雨季之初为关键时期,以弥苴河及其流域为重点区域,兼顾坝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控,同时应加强湖泊水体生态修复,控制内源释放.
赵海超王圣瑞焦立新黄丹
关键词:洱海氮负荷内源外源
洱海表层沉积物溶解性有机氮生物有效性被引量:6
2013年
选取9个洱海表层沉积物样品,提取了DON(溶解性有机氮)进行生物矿化培养,测定了培养过程中各形态氮含量,并运用三维荧光技术研究了DON结构变化.结果表明:①洱海沉积物中w(DON)范围为43.52~214.71 mgkg,平均值为115.19mgkg,DON主要由类蛋白和类腐殖质类物质构成,并且以类蛋白为主;②洱海沉积物中DON生物有效性为1.21%~72.77%,平均值为33.23%,生物可利用量平均值为50.22 mgkg;DON生物有效性空间差异明显,北部和南部较高,而中部较低;③洱海生物自身产生及形成的DON主要由类酪氨酸组成,其中有小部分类腐殖质可被生物利用,这是由于类色氨酸和类酪氨酸共存可提高DON类腐殖质生物有效性.此外,w(DON)占w(TDN)(TDN为可溶性总氮)的比例是影响DON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因素,w(DON)w(TDN)越高,类腐殖质及类酪氨酸含量越低,沉积物中DON生物有效性越高.可见,DON对湖泊富营养化有重要影响,控制洱海富营养化,不仅需要关注沉积物中的w(TN),也应关注w(DON)及DON组成特征.
赵亚丽焦立新王圣瑞李艳平黄丹倪兆奎
关键词:洱海沉积物可溶性有机氮生物有效性
洱海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53
2013年
为揭示沉积物中氮形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生态效应,对洱海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的空间分布和季节性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洱海表层沉积物中w(TN)在2 354~6 174 mgkg之间,空间分布呈湖区北部>南部>中部的趋势;w(TTN)(TTN为可交换态氮)在1 158~2 921 mgkg之间,占w(TN)的43%,其分布趋势与w(TN)相同;各形态TTN表现为SOEF-N(强氧化剂可提取态氮,w为974~2 515 mgkg)>WAEF-N(弱酸可提取态氮,w为91~210 mgkg)>SAEF-N(强碱可提取态氮,w为38~198 mgkg)>IEF-N(离子交换态氮,w为66~130 mgkg),w(WAEF-N)和w(IEF-N)的分布趋势与w(TTN)相同,w(SAEF-N)中部较高,w(SOEF-N)南部较高.沉积物中w(TN)和w(NTN)(NTN为非转化态氮)7月较高,TTN及其各形态氮质量分数1月较高.不同形态氮质量分数随沉积物深度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NTN的富集速率高于TN.洱海沉积物中w(TN)高于长江中下游湖泊,表层TN富集明显.沉积物氮释放风险较大,但其w(TTN)和w(IEF-N)占w(TN)的比例低于长江中下游湖泊,即洱海沉积物氮释放量小于长江中下游湖泊;洱海沉积物中各形态氮质量分数与w(TOM)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水深呈负相关,显示有机态氮与有机质同步沉积且受外源输入影响较大,w(IEF-N)分布同时受水生植物等影响.
赵海超王圣瑞焦立新黄丹
关键词:洱海沉积物氮形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