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俊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军事供油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主题

  • 3篇人脸
  • 2篇信道
  • 2篇人脸特征
  • 2篇人脸特征定位
  • 2篇小波
  • 2篇大气信道
  • 1篇信道模拟
  • 1篇虚拟人
  • 1篇虚拟人脸
  • 1篇应急通信
  • 1篇油库
  • 1篇散射
  • 1篇视距
  • 1篇通信
  • 1篇图像
  • 1篇图像检测
  • 1篇紫外光通信
  • 1篇小波变换
  • 1篇后勤
  • 1篇后勤保障

机构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篇陈俊
  • 4篇杜扬
  • 3篇王冬
  • 2篇刘洪娟
  • 2篇汪俊良
  • 2篇罗挺
  • 1篇曹晓龙

传媒

  • 3篇后勤工程学院...
  • 2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四川理工学院...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人脸特征定位在油库安全监控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人脸特征定位是人脸检测与识别中的重点与难点,也是研究的热点;而油库安全是油库各项工作的首位,是油库建设和发展的“生命线”,通过人脸检测进行个人身份识别是消除人为不安全因素,保证油库安全的有效措施。在此背景下提出了一种基于人脸图像的对人脸特征进行定位以及提取轮廓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提高人脸特征检测的效率。并把这种方法应用到油库安全监控中,提出了系统的原理与设计,来达到保障油库安全的目的。
杜扬陈俊王冬
关键词:人脸特征定位油库安全监控
紫外光非视距通信大气信道模拟与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自由空间紫外光非视距通信具有隐蔽、安全、高效的特性。本文根据Mie散射理论在Matlab环境下对紫外光非视距大气信道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典型参数大气粒子对紫外光通信散射效率因子和特征图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大气粒子尺寸越大,紫外光散射的方向性越强;粒子的折射率越大,吸收作用越明显,紫外光散射的方向性越弱。本文的模拟结果为紫外光非视距通信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借鉴。
汪俊良罗挺刘洪娟陈俊
关键词:大气信道MIE散射
基于二代小波的三维虚拟人脸的LOD简化模型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针对三维虚拟人脸数据量大的问题,结合曲面多分辨率细分模型,首次提出了具有C^2连续光滑的对称性双正交三次B样条小波的快速提升构造方案。算法通过引入s—lift和W—lift算子,根据B样条的两尺度及小波二阶消失矩关系构造了l和h滤波器。定义了一个与顶点角标无关的提升运算以得到一个平面张量积形式的B样条小波函数,从而将提升构造算法推广到二维,研究了三维人脸网格曲面的张量积小波变换LOD控制算法。对误差计算进行了定义和分析,并对三维人脸的LOD小波控制算法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二代小波LOD模型压缩率高,人脸曲面失真度小。
杜扬陈俊王冬
关键词:小波虚拟人脸LOD模型
早期油料火灾图像检测及识别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本文提出了一种早期油料火灾图像检测及识别算法。将火焰颜色、亮度及运动特征作为火灾检测与识别的判据,在火焰颜色模型和运动图像差分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利用离散分形布朗随机增量场模型对早期油料火灾图像进行进一步的判定。模拟坑道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提高油料火灾检测与识别的准确率,降低误报、漏报率。
陈俊杜扬王冬吕航
紫外光非视距后勤应急通信系统研究
2009年
自由空间紫外光非视距通信能够在复杂气候条件下、于复杂地形区域为一定范围的集群后勤保障行动提供应急信息支持。建立了自由空间紫外光非视距通信系统大气信道基本模型,分析了系统光束孔径角和通信距离对通信效果的影响,探讨了提高系统通信能力的策略。模拟结果证明:紫外光非视距通信系统在半径1km左右范围内能够保持较好的通信效果,满足小范围集群后勤应急保障需要。该结果可为发展复杂环境下后勤保障应急通信系统提供相应借鉴。
汪俊良罗挺刘洪娟陈俊
关键词:后勤保障应急通信非视距紫外光通信大气信道
基于小波变换的人脸特征定位被引量:1
2006年
文章在小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图像的小波分解数据域中实现对称变换的方法,并把这种方法运用于人脸特征的定位,这种方法可以提高人脸特征定位的效率。
陈俊杜扬曹晓龙
关键词:小波变换人脸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