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少燕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检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幽门螺
  • 3篇幽门螺杆菌
  • 3篇螺杆菌
  • 2篇幽门螺杆菌感...
  • 2篇增殖
  • 2篇小鼠
  • 2篇螺杆菌感染
  • 2篇菌群
  • 2篇假丝酵母
  • 2篇假丝酵母菌
  • 2篇过度增殖
  • 2篇杆菌感染
  • 2篇白假丝酵母
  • 2篇白假丝酵母菌
  • 1篇大学生
  • 1篇抑菌
  • 1篇抑菌作用
  • 1篇阴道
  • 1篇阴道微生态
  • 1篇优良菌株

机构

  • 6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陆少燕
  • 6篇宗素进
  • 5篇杜季梅
  • 4篇林刚
  • 2篇姚蔚
  • 2篇方舟溪
  • 2篇周燕
  • 2篇袁士杰
  • 2篇刘佳明
  • 2篇李亮
  • 1篇余方友
  • 1篇徐昌隆
  • 1篇蔡强军
  • 1篇袁世杰
  • 1篇黄燕娣
  • 1篇杜苗苗

传媒

  • 4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检验医学教育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年份

  • 2篇2012
  • 4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乳杆菌优良菌株的筛选及对小鼠阴道白假丝酵母菌过度增殖干预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乳杆菌优良菌株的筛选及其对小鼠阴道白假丝酵母菌过度增殖干预作用。方法对德氏乳杆菌DM8909菌株进行诱变筛选,得到耐抗生素突变株208,以ICR小鼠为实验对象,用甲硝唑进行小鼠阴道菌群脱污染,将白假丝酵母菌接种到小鼠阴道内,构建小鼠阴道白假丝酵母菌过度增殖模型。采用阴道接种德氏乳杆菌DM8909突变株208菌液(2×108CFU/mL)处理,取其阴道冲洗液进行阴道菌群分析,并进行阴道上皮细胞的电镜检查。结果乳杆菌干预后显著清除阴道内的假丝酵母菌,肠杆菌恢复正常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德氏乳杆菌DM8909抗性菌株208能调整白假丝酵母菌在小鼠阴道内定植,对小鼠阴道上皮细胞有恢复作用。
林刚李亮陆少燕宗素进方舟溪刘佳明姚蔚
关键词:小鼠白假丝酵母菌乳杆菌干预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p53,Bcl-2/Bax基因表达
2011年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使抑癌基因p53水平下降,细胞因子IL-8,IL-18,TNF-а水平升高,导致胃上皮细胞持续存在DNA损伤,从而失去对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凋亡基因Bax的正常调控,影响Bcl-2基因和Bax基因表达的平衡,阻滞胃上皮细胞的凋亡,促使胃癌的发生。
袁士杰陆少燕宗素进杜季梅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P53BCL-2/BAX
阴道白假丝酵母菌过度增殖的小鼠模型建立
2012年
目的建立阴道白假丝酵母菌过度增殖的小鼠模型。方法甲硝唑溶液(浓度为12.5 mg/mL)30μL注入小鼠阴道内,1次/d,连续5 d,白假丝酵母菌菌液(1×108 CFU/mL)30μL接种到小鼠阴道内,1次/d,连用5 d。取阴道冲洗液进行阴道菌群分析,并做阴道组织标本电镜观察。结果模型组小鼠阴道内白假丝酵母菌活菌数显著增加,乳杆菌活菌数量显著下降(P<0.01),出现阴道红肿、分泌物多和黏膜充血等白假丝酵母菌过度增殖的典型症状。结论通过抗生素脱污染后,小鼠阴道内接种白假丝酵母菌,能在小鼠阴道内定植,成功建立阴道白假丝酵母菌过度增殖的小鼠模型。
林刚陆少燕宗素进李亮杜季梅方舟溪刘佳明姚蔚
关键词:小鼠白假丝酵母菌阴道微生态
蜂胶对幽门螺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2011年
目的:探讨蜂胶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体外抑制作用,为进行体内试验提供依据。方法:95%乙醇溶解蜂胶并做连续2倍倍比稀释至1∶1 024。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检测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抑菌圈直径随蜂胶浓度降低逐渐变小,1∶2时抑菌环直径达(32.15±0.91)mm;1∶1 024时抑菌环直径为(15.65±1.21)mm。结论:黑龙江蜂胶对幽门螺杆菌具有明显的体外抑制作用,抑菌活性与浓度呈正相关。
陆少燕宗素进杜苗苗林刚杜季梅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蜂胶抑菌作用
大学生鼻前庭菌群分布特征研究
2011年
目的了解大学生鼻前庭的菌群分布特征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携带情况。方法无菌采集935名大学生鼻前庭拭子,接种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常规分离培养鉴定细菌;血浆凝固酶实验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纸片扩散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物敏感性。结果鼻前庭细菌检出率从高到低为类白喉棒状杆菌(53.80%)、表皮葡萄球菌(45.78%)、枯草杆菌(31.97%)、金黄色葡萄球菌(15.51%),链球菌(2.78%)、克雷伯菌(1.60%)、真菌(1.50%)、铜绿假单胞菌(0.43%)、肠球菌(0.21%)和变形杆菌(0.21%)等。7.48%(70/925)的学生鼻前庭未检出细菌;34.12%(319/935)携带单一细菌,51.12%(478/935)携带2种细菌,7.27%(68/935)携带3种及3种以上细菌。共检出14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率为15.51%(145/935)。结论大学生鼻前庭菌群组成以类白喉棒状杆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蔡强军周燕黄燕娣陆少燕宗素进袁士杰余方友杜季梅
关键词:菌群鼻前庭金黄色葡萄球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蒙古沙鼠胃部菌群改变及病理学变化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蒙古沙鼠感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后胃部菌群及病理学变化。方法 5周龄蒙古沙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30只)。所有沙鼠禁食不禁水24 h后,实验组灌喂109CFU/mLH.pylori菌液0.5 mL/只,连续3次。对照组灌喂无菌肉汤。在4、8、16、24和48周处死动物,进行胃部菌群分析和H.pylori分离培养及病理学检查。结果正常沙鼠胃中存在着以乳酸菌为主的正常菌群[(8.43±5.21)×105CFU/g],感染H.pylori后正常菌群数量显著减少;实验组沙鼠H.pylori感染率为100%,第4周可见沙鼠胃组织红肿充血,第8周有炎性细胞浸润,16周和24周出现糜烂,48周见出血、慢性活动性胃炎及溃疡。对照组沙鼠无H.pylori定植及组织学病变。结论 H.pylori感染使蒙古沙鼠胃内正常菌群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胃炎和胃溃疡发生。
徐昌隆陆少燕宗素进袁世杰周燕林刚杜季梅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正常菌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