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志刚

作品数:23 被引量:23H指数:5
供职机构:沈阳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矿业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化学工程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矿业工程
  • 4篇理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6篇菱镁
  • 6篇菱镁矿
  • 4篇多孔
  • 3篇碳酸镁
  • 3篇晶体
  • 3篇碱式
  • 3篇碱式碳酸镁
  • 3篇改性
  • 2篇性能表征
  • 2篇氧化镁
  • 2篇烧法
  • 2篇石英
  • 2篇立式辊磨
  • 2篇立式辊磨机
  • 2篇磨机
  • 2篇教学
  • 2篇教学改革
  • 2篇硅灰
  • 2篇硅灰石
  • 2篇辊磨

机构

  • 23篇沈阳理工大学
  • 6篇辽宁丹炭科技...
  • 3篇东北大学
  • 2篇湖南大学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中共辽宁省委...
  • 1篇中航沈飞民用...
  • 1篇中国兵器工业...

作者

  • 23篇袁志刚
  • 19篇王余莲
  • 2篇杨云川
  • 2篇印万忠
  • 2篇张武
  • 1篇于洪浩
  • 1篇邓子玉
  • 1篇唐宏欣
  • 1篇李闯
  • 1篇张亚飞

传媒

  • 7篇中国粉体技术
  • 5篇矿产保护与利...
  • 3篇沈阳理工大学...
  • 2篇金属矿山
  • 2篇当代化工研究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矿山机械
  • 1篇鞍山师范学院...
  • 1篇矿冶

年份

  • 3篇2024
  • 8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aCO_(3)/硅灰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疏水性能研究
2022年
以天然硅灰石为原料,采用一步碳化法制得CaCO_(3)/硅灰石(W@C)复合材料,并对其表面进行有机改性。采用BET、XRD、SEM、FT-IR和TG-DSC等表征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以及改性前后产物的物相组成、形貌、基团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当CaO添加量为25%、碳化温度为15℃、CO_(2)流速为0.08 m^(3)/h、聚乙二醇用量为4.37 g/L时,可制得比表面积为15.28 m^(2)/g的W@C复合材料,其比表面积比天然硅灰石提高了500%。W@C复合材料未改性时,接触角为19.37°,活化指数为0;采用1.5%硬脂酸钠改性W@C复合材料,接触角和活化指数分别增大至118.02°,99.9%,疏水性能显著提高。硬脂酸钠通过物理吸附包覆在W@C复合材料表面。
张俊王余莲谭瑞林王琪浩朱益斌刘珈伊时天骄林永瑾田伊笛苏德生袁志刚
关键词:硅灰石有机改性
四苯基甲烷球磨法合成多孔碘蒸气吸附材料
2024年
【目的】避免在核能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常见放射性污染核素129I和131I等碘蒸气泄漏对环境和生物产生危害,制备并探讨具有丰富孔道的有机多孔聚合物对碘蒸气的吸附性能。【方法】采用简便快捷的机械合成法,以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四苯基甲烷为单体,利用高能行星式球磨机球磨2 h制备3种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丰富孔道的有机多孔聚合物T-FDA、T-DCM和T-DCE,并利用碘单质在温度为75℃的密闭体系内升华模仿放射性碘蒸气,分别测试3种多孔材料的碘蒸气吸附性能。【结果】T-FDA、T-DCM、T-DCE的碘蒸气吸附质量分数分别可达461%、486%、444%,达到饱和吸附量的时间分别为5、8、6 h,且多孔材料在循环使用5次后碘吸附性能仅有轻微下降(≤6.8%)。【结论】以四苯基甲烷为单体,通过快速球磨法合成的多孔材料具有良好的碘蒸气吸附性能,有望在放射性碘蒸气吸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张承昕王余莲苏峻樟董春阳王浩然肖坤富袁志刚苏德生
关键词:球磨法
共沉淀法制备三水碳酸镁晶体及生长机理被引量:5
2021年
以MgCl2·6H2O为原料,Na2CO3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MgCO3·3H2O晶体,探索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陈化时间对产物物相组成和形貌的影响,并探究其生长机理。结果表明:反应物浓度为0.3 mol/L、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15 min、陈化时间为0.5 h时,可获得平均直径约为5μm的棒状MgCO3·3H2O晶体;MgCO3·3H2O晶体生长符合液-液-固生长机理。
时天骄王余莲刘珈伊薛琛李闯徐昊袁志刚
关键词:共沉淀法形貌
碱式碳酸镁的表面有机改性及性能表征被引量:7
2020年
利用湿法工艺改性碱式碳酸镁,研究了改性剂种类及用量、料浆浓度、改性温度和时间对接触角和活化指数的影响。借助接触角测量仪、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改性前后碱式碳酸镁的性能。结果表明:适宜的改性剂为硬脂酸钠,最佳改性工艺为料浆浓度50 g/L,改性剂用量4%(占碱式碳酸镁粉末的质量),改性温度75℃,改性时间50 min。在最佳条件下,改性粉体的接触角为130.9°,活化指数为99.97%。表面改性过程对碱式碳酸镁的物相组成、化学结构、热分解和形貌没有明显影响。硬脂酸钠改性碱式碳酸镁的实质主要是硬脂酸钠中亲固基与碱式碳酸镁表面发生物理吸附,其疏水基朝外,从而使得碱式碳酸镁表面由亲水性变为疏水性。
王余莲印万忠印万忠袁志刚李闯袁志刚朱明靳宝庆宛天成
关键词:碱式碳酸镁硬脂酸钠表面改性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三水碳酸镁晶须制备工艺优化
2024年
【目的】为了得到更大长径比的三水碳酸镁晶须,基于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方法对三水碳酸镁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菱镁矿为原料,MgCl_(2)为添加剂,采用正交试验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对三水碳酸镁制备工艺中的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搅拌速率、pH和MgCl_(2)用量等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正交试验优化后的条件是反应时间为80 min,反应温度为40℃,搅拌速率为500 r/min,pH为7±0.1,MgCl_(2)质量浓度为0.5 g/L,可获得长径比约为20的三水碳酸镁晶须;BP神经网络优化后的条件是反应时间为86 min,反应温度为44℃,搅拌速率为760 r/min、pH为7,MgCl_(2)质量浓度为1.6 g/L,可获得长径比约为25的三水碳酸镁晶须。【结论】利用BP神经网络优化工艺参数能制备更大长径比的三水碳酸镁晶须,优于传统工艺方法。
于雨王余莲朱益斌张一帆李克卿关蕊孙浩然韩会丽袁志刚
关键词:菱镁矿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铈氧化物对ZrO_(2)泡沫陶瓷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023年
以聚氨酯泡沫为前驱体,以Mg稳定ZrO_(2)粉为原料、聚乙烯醇为黏结剂、聚丙烯酸铵为分散剂,采用有机泡沫浸渍法制备ZrO_(2)泡沫陶瓷,研究稳定剂的种类和含量对ZrO_(2)泡沫陶瓷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富铈稀土和CeO_(2)均可促进四方相ZrO_(2)的稳定,相同条件下富铈稀土比CeO_(2)稳定效果更好;富铈稀土的质量分数为1.0%时,制备的ZrO_(2)泡沫陶瓷过滤器稳定性最佳,并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此时其四方相含量、体积密度、气孔率、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为35%、3.29 g/cm^(3)、33.0%、1.16 MPa和1.38 MPa,同时材料具备良好的抗热震性。
赵菁王子隆管祖迈祝贺袁志刚苏德生
关键词:泡沫陶瓷
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被引量:1
2016年
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是近几年来高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实践教学是高等工程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介绍了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强化实践教学作用,深化了实践教学改革,突出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杨云川张武于洪浩袁志刚唐宏欣王余莲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基于OBE理念的《粉体工程》课程教改研究
2023年
《粉体工程》课程是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综合性和应用性强等特点。基于OBE教育理念,指出课程存在教学内容繁杂抽象,重记忆轻应用等不足,并对《粉体工程》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研究,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和重点,采用不同类型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多维度评价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了教与学的相互促进,显著提升教学效果。
王余莲何金桂张承昕李闯韩会丽孙兴龙袁志刚
关键词:粉体工程教学改革
某磷灰石浮选精矿磷酸浸出提纯试验研究
2023年
为进一步提高磷灰石浮选精矿纯度,创新性地提出了采用磷酸浸出法脱除磷灰石浮选精矿中的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碳酸盐脉石矿物的方法。酸浸条件对磷灰石提纯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磷灰石粒度为-38μm,稀磷酸浓度为10%,液固比为4∶1,反应温度为20℃,反应时间为240 s条件下进行磷灰石浮选精矿的磷酸浸出试验,可将纯度为86.88%的磷灰石提纯至99.36%。酸浸机理研究表明,磷灰石不与磷酸发生反应,而方解石和白云石均可以与过量的磷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物质而被脱除;经过磷酸浸出提纯后的磷灰石纯度较高,结晶良好。研究结果对碳酸盐矿物钙质型磷矿的提纯降杂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韩会丽苏峻樟刘涛黄睿雯王余莲袁志刚孙浩然印万忠操斌苏德生高畅
关键词:磷灰石白云石方解石
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纳米Ho_(2)O_(3)的研究
2022年
稀土氧化物的纳米化是当今纳米科技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本文采用AOT/正丁醇/环己烷/氯化钬(氢氧化铵)反相微乳液体系制备Ho_(2)O_(3)纳米颗粒,并采用FTIR、XRD、SEM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立方相的Ho_(2)O_(3),尺寸为50-100nm之间;当AOT与正丁醇质量比为1:1时,颗粒形状最为规则且分散性最好;加液顺序为先水相后油相时,产物主要为片状;沉淀剂浓度增大,颗粒的粒径越小,形状越规则。
董国桢何金桂袁志刚赵连祥苏德生
关键词:反相微乳液AOT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