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秀秀

作品数:5 被引量:5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地震
  • 2篇地球自由振荡
  • 2篇震源
  • 2篇震源机制
  • 2篇自由振荡
  • 2篇大地震
  • 1篇地球
  • 1篇地震仪
  • 1篇地幔
  • 1篇震前
  • 1篇上地幔
  • 1篇台风
  • 1篇台网
  • 1篇汶川大地震
  • 1篇简正模
  • 1篇各向异性
  • 1篇过渡区
  • 1篇方位各向异性
  • 1篇12
  • 1篇IRIS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5篇薛秀秀
  • 4篇郝晓光
  • 4篇胡小刚
  • 1篇柳林涛

传媒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利用地球简正模耦合研究上地幔过渡区方位各向异性被引量:1
2012年
地震方位各向异性广泛存在于地球上地幔中,目前利用地震体波或面波分析研究上地幔各向异性的地球物理方法有很多种,但是由于各自的局限性均难以分析上地幔过渡区中的各向异性特征.方位各向异性可导致球形简正模和环形简正模之间发生耦合.地球长周期自由振荡的简正模可深入到上地幔过渡区.本文利用各向异性地球模型计算各向异性简正模耦合深度敏感核,表明长周期(250~400s)简正模各向异性耦合(如0S20-0T21和0S25-0T25)的敏感度峰值在400~600km之间.在不受地球自转影响的台站,如位于南极极点的QSPA站,仍然可以观测到强烈的简正模耦合现象.本文的研究表明:只有在地震观测台站靠近长周期球形振荡的节点时,才能在其观测数据中观测到各向异性耦合现象,许多各向异性耦合在震后18~24h期间最强,并可导致垂直方向的环形简正模的振幅大于球形耦合简正模的振幅.这些特征是在地震观测数据中寻找各向异性耦合的重要线索.长周期简正模的方位各向异性耦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认识上地幔过渡区各向异性的窗口.
胡小刚薛秀秀郝晓光
关键词:地球自由振荡方位各向异性
IRIS台网地震仪资料出现2010年1月12日海地大地震“震前扰动现象”被引量:8
2010年
2010年1月12日,加勒比岛国海地爆发了Mw7.0级大地震.震中附近的宽带地震仪记录在1月10 1月12日观测到了显著的"震前扰动"现象.扰动信号的周期为3~10秒.北美大陆的宽带地震仪也记录到了类似的扰动信号.海地大地震"震前扰动"发生期间,加勒比海域及周围海域没有发生任何海洋风暴.海地大地震的"震前扰动"是由某种非台风因素引发的.
胡小刚薛秀秀郝晓光
汶川大地震前非台风扰动现象的研究被引量:32
2010年
为了区分汶川大地震的震前扰动现象中的台风因素和非台风因素,本文研究了中国大陆宽带地震仪在汶川大地震前记录到的异常扰动信号的时频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大地震的震前扰动主要由两种扰动构成,二者动态特征完全不同.其中优势频率为0.2~0.25Hz的扰动主要与台风Rammasun有关.这种台风扰动在沿海地区较强,在内陆地区较弱,其震动源在靠近台风运动路径的海底.另一种优势频率为0.1~0.18Hz的扰动与台风无关,这种非台风扰动在地震发生前约10h突然急剧增强,其最大值出现在地震爆发时刻.非台风扰动在靠近震中的地区较强,在沿海和西部地区较弱.震源扰动扫描算法计算初步定位的结果显示其震动源不在海底,而是分散在震中附近的内陆地区.汶川大地震前的非台风扰动是否与汶川大地震有关,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胡小刚郝晓光薛秀秀
关键词:汶川大地震
利用重力观测约束2011日本Tohoku大地震的震源机制被引量:13
2012年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Tohoku)太平洋海域发生Mw9.0特大地震.一些国际学术机构用不同的震相和反演方法,计算了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但这些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地球长周期自由振荡的振幅主要依赖于地震矩的大小及地震断层的破裂方式,可以约束地震的震源机制、地震大小及持续时间.本文利用地球自由振荡0S0简正模对Tohoku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进行分析和约束.0S0振幅大小与地震断层的倾角(dip)、滑动方向角(slip)、震源深度及地震断层的破裂时间有关.我们利用震源机制解得到大地震后自由振荡模拟值,利用超导重力仪得到自由振荡的高精度重力观测值.二者比较后的结果显示:由GCMT震源机制解得到的0S0振幅与观测值符合较好,而由USGS CMT震源机制解模拟的结果明显大于观测值.2011Tohoku地震为逆冲型浅源大地震.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逆冲型浅源大地震的断层倾角对0S0振幅的影响很大,而滑动方向角以及震源深度对0S0振幅的影响较小.USGS CMT震源机制解中较大的断层倾角是导致其0S0振幅显著偏离观测值的主要原因.
薛秀秀胡小刚郝晓光柳林涛
关键词:地球自由振荡震源机制
利用重力观测约束2011日本Tohoku大地震的震源机制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Tohoku)太平洋海域发生Mw9.0特大地震,是日本有地震记录以来最大的地震。地震发生后,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地震研究机构,如the Global Centroid-Moment-Tens...
薛秀秀胡小刚郝晓光柳林涛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