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春艳

作品数:8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芜湖市农业技术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水稻
  • 3篇沿江
  • 3篇沿江地区
  • 2篇栽培
  • 2篇施钾
  • 2篇施钾效应
  • 1篇氮素
  • 1篇氮素营养
  • 1篇对比试验初报
  • 1篇性状
  • 1篇叶面肥
  • 1篇优质化
  • 1篇优质油菜
  • 1篇油菜
  • 1篇有色稻
  • 1篇栽培技术
  • 1篇栽培模式
  • 1篇色稻
  • 1篇试验初报
  • 1篇稳定剂

机构

  • 8篇芜湖市农业技...
  • 3篇安徽省农业科...

作者

  • 8篇胡春艳
  • 2篇刘枫
  • 1篇叶舒娅
  • 1篇袁嫚嫚
  • 1篇赵俊兰
  • 1篇张艺
  • 1篇焦建国

传媒

  • 4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水稻臻香丝苗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产量及效益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采用一种两收、机械栽插、人工水直播3种栽培方式,探索臻香丝苗在芜湖地区的最佳种植模式。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的生育期、群体茎蘖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综合产量、经济效益,以一种两收种植优势最明显,经济效益最高;其次是机械栽插;人工水直播位居第三。
胡春艳焦建国
关键词:水稻栽培模式
芜湖市有色稻品种生产比较试验被引量:3
2020年
为了及时鉴定评价安徽省近年选育和引进的有色稻新品种(组合,下同)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及其他重要特性,根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统一安排,安徽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芜湖综合试验站承担了芜湖区域的有色稻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渝优红9产量最高,整体长势均衡青秀,剑叶长且宽,株型适中,熟相好,但抗倒能力欠佳,综合农艺性状最好;两优7038产量次之,整体长势均衡青秀,株型适中,熟相好,但穗层结构欠整齐,综合农艺性状好;紫两优1518产量居第3位,整体长势均衡青秀,株型适中,剑叶长、略内卷,转色较好,但生长后期老叶向下披垂、抗倒能力欠佳,综合农艺性状较好。
胡春艳张艺
关键词:有色稻性状
水稻不同包膜肥料对比试验初报
2012年
在沿江江南地区进行水稻不同包膜肥料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树脂包膜氮肥、硫磺包膜氮肥和硫磺树脂包膜氮肥依次较普通氮肥对照增产8.71%、13.71%和17.59%。双层包膜的SPCU(硫磺树脂包膜氮肥)处理增产效果优于其他2种包膜肥料。
胡春艳叶舒娅王庆龙袁嫚嫚刘枫
关键词:沿江地区水稻包膜肥料
安徽沿江地区水稻施钾效应研究
沿江地区水稻施钾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施钾能明显提高水稻产量,且氮钾存在明显的正交互作用;随着施钾量的增加,水稻吸钾量也相应增加,而钾素利用率却随之降低,氮钾配施比例适当才能提高肥料利用率,保持土壤钾素肥力。本地区同等肥力土...
胡春艳陶乐明刘枫赵俊兰
关键词:沿江地区水稻施钾效应
文献传递
芜湖市推广优质油菜措施与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被引量:1
2009年
芜湖市认真实施省政府批准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积极推动油菜向区域化布局、标准化栽培、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2008年秋季全市油菜种植面积达3.1万hm2,较上年增长13%。由于市县农委高度重视,农技部门服务到位,农民种油菜的经济效益和积极性同步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油菜种植水平的提高和油菜产业的发展。本文总结了我市推广优质油菜工作中政策引导的措施和高效栽培德关键技术。
胡春艳
关键词:油菜优质化栽培技术
氨基酸叶面肥料在水稻、棉花生产中的应用示范报告被引量:3
2010年
通过氨基酸叶面肥在水稻、棉花生产上应用示范,结果表明,在保证基本营养供给的基础上,通过相应的调节运用,可有效促进群体优化发育和个体健壮生长,较好地保证相应作物产量潜能的发挥。
胡春艳
关键词:氨基酸叶面肥水稻棉花
安徽沿江地区水稻施钾效应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为钾肥在安徽沿江地区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在芜湖县进行田间试验以研究安徽沿江地区土壤的钾素状况和施钾效应。[结果]当氮肥施用量为220 kg/hm2时,施钾处理的水稻分别比对照增产4.73%、9.46%和12.78%。当氮肥施用量为286 kg/hm2时,施钾处理的水稻的最高产量比对照增加了15.61%。新复极差测验表明,高氮高钾处理的增产幅度极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同等施氮水平下,施钾处理的水稻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高氮高钾条件下,钾素利用率达52.56%,表观平衡出现微亏8.42 kg(K2O)/hm2;常氮高钾条件下,钾素利用率明显下降,表观平衡出现盈余41.10 kg(K2O)/hm2。水稻收获后土壤缓效钾含量有不同程度增加,水稻种植前后的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变化不一。[结论]在氮肥相应增加的基础上,该地区同等肥力土壤的推荐施钾量为169 kg/hm2。
胡春艳陶乐明刘枫赵俊兰
关键词:沿江地区水稻施钾效应
氮素营养稳定剂“施可丰”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7年
该文在磷、钾肥用量相同的条件下,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应用不同组合方法研究了水稻施用"施可丰"氮素营养稳定剂(以下简称施可丰)的效果。结果表明:在该试验肥力条件下,氮肥仍是水稻生长最关键的营养因子,施可丰的作用主要是平衡协调水稻各生育期营养,使水稻后期不早衰,提高分蘖率,促进水稻增产增效。施可丰用量240kg/hm^2且基肥与分蘖肥6∶4分次施用在水稻上应用的效果最佳。
胡春艳
关键词:水稻
共1页<1>
聚类工具0